《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十四五”时期,我国“三农”工作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阶段,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重要时代机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如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在当前时期显得尤为迫切。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的关键途径,也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根本保障,在推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及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等
2、环节上发挥着关键作用。(一)助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唯有做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才能推动产业生态化转型,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乡村产业振兴建立农村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以及消费模式,促进产业振兴与农业绿色发展间的良性循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开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能够科学有效地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农村产业纵向延伸,多渠道带动农民增收。(二)促进城乡融合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使得农村与城市发展格局差异化明显,严重制约了国家现代化进程。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好“三农”问题、推
3、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过程,其本质是要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乡村振兴战略包含了农村经济、教育、环保、医疗、交通等多方面的政策惠利,以乡村振兴战略为重要抓手开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提高农村农业生产能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改革,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促进城乡发展平衡。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业农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更有助于农村地区吸纳投资、留住人才。(三)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遵循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与低碳发展的内在要求,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农村的生态文化取向。现阶段要加快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就必须以农
4、村生态文明建设为重要抓手,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稳步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打造生态宜居环境。通过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科学认识和把握美丽乡村建设与经济发展间的辩证关系,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打造优势产业、发展乡土文化,从而助力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融合,赋予农村地区新活力。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困境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国家制定了诸多政策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台阶。但由于农村部分地区结构性、根源性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欠账较多,我国农村部分地区及行业生态环境问题
5、仍然严重,生态文明建设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一)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艰巨在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的情况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农村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生态环境问题若得不到妥善解决,势必影响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当下,我国农村环境正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破坏和生态退化现象。如传统农业对化肥、农药的滥用,在引起土壤板结和农药化肥残留的同时,也可能在地表径流等过程的带动下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农业生产中,塑料农膜的大范围使用、秸秆的焚烧等行为也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部分地区大量工业开始向农村转移,而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等也对农村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二)粗放型农
6、业发展方式未能根本扭转传统的粗放型农业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为农业生产发展取得一定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和过量消耗。受长期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我国农业资源面临严峻挑战,农业生产用地用水受到工业化、城镇化的挤占,农田灌溉用水、化肥农药有效利用率低,耕地也面临质量下降等问题。农业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在导致资源消耗的同时,也影响着农业生产力的稳定增长,阻碍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亟需得到扭转。(三)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政策实施,国家在农村地区投入了大量资金与设施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农村部分地区仍面临环
7、保基础设施及农业农村现代化设施不完善的问题,且存在大量陈旧设施,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目前我国农村仍有部分地区没有垃圾集中收集系统、污水收集处理管网,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依然存在。农村环境问题治理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过程中,离不开各类基础设施的辅助,必须优化完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才能有效应对农村生产生活问题,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四)农村环境保护制度体系不够完善长期以来,农村地区一直面临着环境保护制度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一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数量少,且各地区缺少因地制宜的农村环境保护政策。二是各级监管体系发挥效能有待提高。由于政府各部
8、门职责缺乏有效衔接与协调机制,因而监管机制作用未得到很好发挥。同时受基层人力与财力等方面限制,在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监督力量欠缺的问题。(五)农村居民生态文明意识比较淡薄由于一些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短缺、观念滞后等,农村居民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导致他们的生态环保理念淡薄,环境保护法治观念缺乏,因而无法充分理解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也无法深刻认识到农村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重要性,对环境污染行为缺乏自我约束。农村居民生态文明意识淡薄使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参与度较低,从而出现了如毁林开荒、滥采乱挖、废水乱排等一味追求产量而忽视环境保护重要性、选择短期利益而忽视了农村地区经济长远发展的现象。三
9、、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一)深入开展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治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严重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度,因此必须深入开展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治理。一是加大对农村工、农、畜禽养殖等行业的污染防治。继续深入实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加强对农膜的使用指导及回收处理,加强对农村工矿业废水排放监管并严格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二是搞好农村生活污染整治。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的集约化收集处理,积极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深入实施“厕所革命”,在增加农村公厕基础上提高对公厕卫生质量的管理,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转运处理,提升村容村貌。(二)积极发
10、展农村生态产业不同地区可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走各有所长、独具特色的生态产业振兴之路。一是传统粗放型农业生产模式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模式转型。通过构建农业绿色发展体系,建立耕地休耕轮作制度,推广节水品种、喷灌滴灌技术,优化畜禽养殖区域布局,推进畜禽粪污、秸秆资源化利用以及推广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应用等措施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二是根据农村资源以及环境的现状,以农村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为载体,深入挖掘有价值、有潜力的资源,打造特色小镇、生态文化村等特色项目,创建生态旅游品牌,开展休闲观光活动,开发农村特色生态产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动农旅产业创新协同发展,丰富农村新经济业态。(三)
11、加大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支持力度各地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战略位置,加大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支持力度,补齐农村发展短板。一是建立健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对农村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问题建立法律体系,积极推动农村地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着力构建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二是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立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与管理机制,针对当前农村环保基础设施薄弱、环保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政府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建立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完善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四)提高农村居民生态文明意识要坚持常态化、系统化开展农村居
12、民生态文明意识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生态文明意识。一是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带领作用,通过开展农业知识讲座、农业耕作技术指导、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等多种形式,促进农村居民树立先进农业发展理念,从源头控制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从而实现绿色化生产生活方式。二是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增强居民环境保护法律意识,建立环境保护激励机制,激发居民参与环保工作的积极性,促使居民自觉减少农药化肥滥用、随意焚烧秸秆、乱排废水等行为,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四、结语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开展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树立生态优先、绿
13、色可持续的生态文明理念,摒弃传统粗放式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在积极开展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和加强农村居民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的基础上,打造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镇党委书记基层的党建调研报告为全面了解农村(社区)党建基本情况,近期,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走访调查等多种形式,对X街道X个村、X个社区进行了走访调研,具体调研情况如下。一、基本情况X街道为县城所在地,总土地面积X平方公里,其中耕地X公顷,林草地X公顷。辖X个行政村、X个社区,常住人口X人。有X个党支部,党员X人,其中预备党员X名。二、主要做法(一)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街道党工委把学习党史作
14、为今年的重大政治任务抓好抓实,全街道上下联动一盘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围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开展专题学习X次,开展各类培训X期,覆盖党员、干部X余人次。村(社区)“两委”换届后,街道以党史作为开局第一课,进行了集中培训。结合街道社区工作实际,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疫情防控、民生保障、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重点内容,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已累计处置信访纠纷X件,协调推进项目建设X件,代办事项1余件。(二)全面夯实基层建设一是强化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新一届支部委员共产生X人,35岁以下X人,占X%,大专以上文化程度X人
15、,占x%;村(居)委委员共产生X人,35岁以下X人,占x%,大专以上文化程度X人,占x%;“两委”班子共有女性成员X人。通过换届选举,新一届“两委”班子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均有了较大改善,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较之前都有很大进步。二是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规范组织生活,召开党政联席会议X次,党建工作推进会X次,对全街道X个党支部开展“三会一课”检查X次,大力开展支部书记讲党课活动。严格党费收缴,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党费能够足额缴纳。三是抓好党员管理。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发展党员的工作方针,严把党员入口关,切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上半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X人,通过严格审查把关,经研究
16、将X名入党积极分子确定为发展对象,接收预备党员X人。同时做好服务,及时办理退休党员党组织关系转出手续工作。(三)抓基层党建促发展全街道基层党组织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和大局,把党建工作和经济建设中心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一是抓党建引领,助推脱贫攻坚。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X个贫困村、X户X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出列;X户X人稳定脱贫户生活条件均达标且生活条件稳定,全部退出贫困。二是抓党建引领,促产业发展。按照全县产业发展布局,致力于在城区发展服务业、零售业,在山区发展山地苹果、山地核桃、中药材种植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如红葱、花椒等;重点扶持羊子、生猪、笼养鸡、大牲畜等养殖业。三是抓党建引领,强基层堡垒。在小区建立“党建+物业+业主”的党小组管理服务模式,化解了物业与业主的矛盾,已建立党支部X个、党小组X个。四是抓党建落实,促社区治理。开展社区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