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其矫正策略》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其矫正策略》 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其矫正策略摘要:攻击性行为是幼儿期一种比较常见的不良行为,是幼儿个体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幼儿的成长与成才。本文首先深刻分析了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涵义与特征,从而奠定了理论基础。接着全面阐述了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幼儿园因素以及社会因素。最后,从四个方面指出了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从而正确引导幼儿的行为与发展。关键词:攻击性行为;成因;矫正策略引言:在幼儿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已经成为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特别是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幼儿的成长问题引起极大的关注。在幼儿园里大部分幼儿都发生过攻击性行为,并且会对其他幼儿带来一些伤害,这对于幼儿生理、
2、心理的发展有着一些消极影响,所以研究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很有必要的。很多资料表明,曾经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成年时和他人相处时也会不太顺利。作为幼儿常见的一种问题行为,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复杂、后果严重,严重影响幼儿社会性、个性和认知的发展,同时具有攻击性的幼儿不被欣赏和接纳,所以加强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正确认识和干预,增强幼儿亲社会行为,会有效降低甚至消除攻击性行为倾向。研究表现,幼年时期攻击性强的孩子到成年后多数也富有攻击性,青少年暴力犯罪的行为大多数可追溯到幼年时期的攻击性行为。通过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深入分析与研究,有助于老师和家长更深层次的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原因,也更有助于去在实
3、际生活中找到更好解决问题的对策,这对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深入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积极采取应对之策,对幼儿攻击性行为进行及时的控制与矫治,是当今幼儿教育中一项重要的课题。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幼儿的年龄越小其存在攻击性行为的倾向越明显。同时,男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要明显的对于女孩,且身体攻击往往占到其攻击性行为中的绝大多数。一、幼儿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性行为,是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者感兴趣的课题。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早,对攻击性行为的界定基本上是比较全面的,他们认为:“攻击是以伤害某个想逃避此种伤害的个体为目的的任何形式的行为。”李长岷和刘邦惠在200名在园幼儿的亲善行为
4、和侵犯行为发展研究中指出所谓攻击性行又称侵犯行为,指个体采取的使他人受损失或不舒服的行为,包括殴打、侮辱、抢夺和损坏他人财物等霸道行为攻击性行为是幼儿在身心发展过程中,其人际关系的还没有行成良好的社会适应时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它的出现表明幼儿的人际交往出现了不协调。幼儿园阶段主要表现为吵架、打架,是一种身体上的攻击;稍大一些(67岁)的孩子更多是采用语言攻击,谩骂、诋毁,故意给对方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分为身体攻击和非身体攻击两种,身体攻击包括打、推、咬、踢或是从别的孩子那儿强夺物品等,非身体攻击主要指骂人,这对幼儿的成长将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本文在综上界定的基础上对幼儿攻击性行为
5、进行更加全面系统的研究,幼儿攻击行为的界定是在攻击性行为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幼儿阶段的特点及研究者的需要进行的。在此基础上,本论文把幼儿攻击性行为定义界定为:幼儿有意伤害他人身体或心理、争抢或破坏他人物品的行为或倾向。二、幼儿园攻击性行为案例分析攻击性行为在幼儿园阶段属于多发行为,在我平日的工作中,每天都需要处理一些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事件,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在中班总结了两个典型的案例。案例一:乐乐,4岁半,平时比较内向,但有着较强的攻击性行为。在幼儿园下午开展的区角活动中,乐乐和几个男孩在玩积木游戏,几个男孩一起玩,乐乐单独一个人在旁边玩,玩了一会儿,突然乐乐把盒子里的积木全部摔落至地,砰的一声,
6、吸引了全班幼儿的注意,一句话也不说的继续玩她自己的游戏,后来我询问其中原因,乐乐说男孩抢了她的玩具,不给她玩。男孩们说:“乐乐一看到他们拿盒子里的玩具,就把盒子移动到自己的位子上,并且还把盒子扔到了地上,不让他们玩。”分析原因:从这个事件来看,乐乐是占主要责任的。乐乐平时在班级中就很少说话,也没有什么同伴,在平时的区角活动中,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问她什么也很少说,只会在一旁哭,生活自理能力相对于较差。起初,我认为乐乐可能有些自闭的倾向,后来我观察了很长一段时间,发现并不是这样,和她的自身性格和家庭教育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乐乐在幼儿园很少说话,不会和同伴、老师分享她的喜怒哀乐。中班的孩子吮吸自己
7、的手指的情况基本上很少,但乐乐还是很爱吮吸自己的手指,从小班入园的时候,乐乐的入园焦虑就没有得到基本缓解,所以乐乐的亲社会行为较差,这个也是占了一部分的原因。从乐乐的气质类型分析,乐乐属于抑郁质的气质类型,气质是与生俱来的,相比班级里的其他孩子,她显得更为内向和沉默。从乐乐的家庭来分析,乐乐是独生子女,但由于父母的工作较为繁忙,所以一直放在爷爷奶奶家生活,父母一周看她一次,爷爷奶奶只会照顾好乐乐的生活起居,情感上的关怀和言语的沟通几乎很少。这样时间一长,乐乐处于长期被忽视的状态,她自己的情绪得不到宣泄,也得不到正常情感的关怀,所以当乐乐和他人发生争执的时候,她既不知道告诉老师,也不知道和父母反
8、应情况,而是把这种内在的情绪行为转化为攻击性行为。乐乐的这种性格,班级里的同学很少愿意和她玩,平时乐乐最爱看动画片奥特曼,自然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模仿一些攻击性行为。案例二:晨晨,4岁半,平时在班里总是一个人,没有朋友,可通过对他长时间的观察,发现他非常的活泼、调皮,精神劲特足。每天都有不同的小朋友来告状,就每天的午睡来说吧,他总是那个班里唯一一直睡不着的孩子。每天中午其他的幼儿已经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儿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还是不断地听到有在小声地哼唱。这是谁呢?寻着声音找过去,原来晨晨还没睡着,一直在床上翻来覆去,动个不停,我走过去提醒让她赶紧入睡,待等到所有幼儿都安静下来的时候,突然一阵哭声传
9、来,接着就听到带着就听到带着哭腔的告状声:“晨晨掐我!”原来又是晨晨在睡不着的时候惹事了。分析原因:晨晨在班里由于十分调皮,一直受到别的小朋友的轻视,情绪易激动,喜欢惹事生非,来引起同伴和老师们的注意,对同伴进行攻击,这是他吸引别人的做法。晨晨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当受到同伴的轻视时,心中会滋生出许多不满,就拿午睡来说,当别的小朋友在熟睡中对他的行为没有给予理睬时,他会不自主地产生敌意性报复,对他的同伴产生攻击性行为。由于父母感情不和,父亲脾气很不好,晨晨和父亲呆在一起的时间相对较多,所以性格受父亲的影响很深。晨晨的母亲对晨晨非常溺爱,有求必应,对于晨晨无理的要求也是最大程度的满足;相比较之下
10、,父亲的教育方式就非常简单粗暴,晨晨在幼儿园欺负别的小朋友的时候,晨晨的父亲回家只会用武力去解决,不会和孩子静下心来讲道理,去教育孩子,所以久而久之,晨晨的性格就变得敏感易怒,面对自己的情绪,学不会去控制和调节,从而转化成攻击性行为。由于晨晨的家庭环境,晨晨从小班开始就没有建立良好的午睡习惯,所以现在重新建立起来要困难一些。三、攻击性行为的归因分析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受到了幼儿自身生理及心理特点、家庭、幼儿园以及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影响。1.幼儿方面(1)幼儿性别幼儿的性别不同,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也不同。在幼儿园的攻
11、击性频率中,男孩的攻击强度高于女孩,学前儿童攻击率较高的年纪是5岁,之后的攻击率会逐渐下降。(2)幼儿的生理因素正常幼儿大脑的左右半球是处于均衡状态,但据调查发现,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其大脑处于非均衡状态,这可以作为神经心理学角度的成因解释。如果一些幼儿的父母神经系统比较兴奋,情绪比较爱激动,那么这些荷尔蒙的分泌、体质、气质等生理特征也会遗传给幼儿,比如,“抑郁质容易引起幼儿的以自我为中心,对攻击性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另外,正处于幼儿期的孩子,其自控能力还比较弱,也不具备移情、分享等社会行为,因此,容易在幼儿园发生攻击性行为。(3)幼儿的气质不同的幼儿拥有不同的气质类型,不同的气质类型对幼儿攻击
12、性行为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胆汁质气质的幼儿脾气比较暴躁,精力非常旺盛,情绪起伏较大,情绪容易兴奋也容易低落,此气质类型的幼儿较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多血质类型的幼儿性格活泼好动,善于交朋友,善于融入集体生活,此气质类型的幼儿发生攻击性行为的概率较小。黏液质气质类型的幼儿做事墨守成规,稳重,缺乏灵活与热情,此气质类型的幼儿发生攻击性行为的概率较小。抑郁质气质类型的幼儿容易交往,但内心细腻敏感,喜欢独来独往,逆商较低,此气质类型的幼儿发生攻击型行为的概率为中等。2 .家庭方面现在大多数幼儿都是生活在“421”的家庭结构中,在家中被奉为“小皇帝”、“小公主”,尤其是爷爷姥爷两家人的隔代教育,更是造成
13、幼儿自私、蛮横、爱发脾气、摔东西等攻击性心理的形成。“儿童缺乏控制冲动的能力,使儿童的利己、排他等不良行为滋长,一旦他们的某种需要受到限制就会以反抗来达到目的,从而导致攻击性行为的产生。”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一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子成凤”的教育方式,认为“学会竞争”是孩子未来能够立足的重要本领,不仅容易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而且助长了幼儿在幼儿园的集体环境中不愿吃亏、争零食、争玩具、抢座位等攻击性行为现象。父母有时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做出惩罚,有时候却不给予理会。父母使用奖励和惩罚的不一致性,也会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影响。“父母对待儿童的态度、方式对其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发展具有直接影响。”3
14、 .幼儿园因素对于幼儿来说,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和幼儿园老师一起度过的。因此,幼儿园的环境状况以及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对幼儿的行为评价以及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处理都会使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1)空间材料的限制据调查研究发现,物品和空间的争夺是导致5岁半以下儿童产生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同样的空间和材料,人数越少,幼儿之间发生争执和攻击倾向的可能就越大。(2)幼儿园教育错位在幼儿园,有的幼儿教师受到自身教学素质的限制,经常消极评价幼儿,对幼儿缺乏基本的尊重和理解,幼儿一出问题,就用严厉、强硬的态度来要求他们,长期处于这种缺少接纳、关爱、赞扬和肯定的环境中,幼儿容易产生自
15、卑感和嫉妒心,于是,常常发生攻击性行为。4 .社会因素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有的幼儿生活的社区环境比较糟糕,社区中的不和谐场景都会影响到幼儿待人接物的态度和方式。目前,大众传媒发展迅速。尤其是以手机为载体的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幼儿很容易接触到电视剧、电影、动画片、网络歌曲等影视作品的影响。其中一些含有暴力的镜头或画面,对于是非分辨能力差的幼儿来说,是很难过滤到其负面影响的,反而会受好奇心驱使去刻意模仿情节中的攻击性行为。四、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1 .提高幼儿认知和应对技能,引导掌握正确心理宣泄法幼儿对社会的认知水平和攻击性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幼儿对社会的
16、认知水平越低,幼儿越容易忽视其他人的感受和痛楚,反之,越容易移情换位思考,向着攻击性行为的反方向发展。幼儿群体之间经常发生矛盾,也常常是因为孩子们社交经验缺乏,彼此不信任,问题发生时的应对能力也薄弱。因此,必须努力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水平,主动利用角色扮演、移情训练、谈心谈话、故事讲述等活动,减少幼儿的攻击性倾向。另外,在允许范围内,让幼儿将不满的情绪得到合理的发泄。比如:沙袋、没用的玩具、体育锻炼等。2 .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注重父母榜样示范孩子的家长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可娇惯、溺爱幼儿,长期捧在手里、含在嘴里容易让幼儿养成独占、霸道的性格,积极培育孩子的独立、团队、责任意识。家长望子成才的教育心理,也导致幼儿之间经常进行比较,一些孩子的自信心很容易丧失。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是家长应当多开展赏识教育、多鼓励、多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及其潜能。另外,当幼儿之间发生攻击性行为时,父母不能置之不管、听之任之,多采用讲道理的方式,弱化攻击性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