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二轮复习易错知识点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专题01 先秦至秦汉 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二轮复习易错知识点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专题01 先秦至秦汉 学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专题Ol先秦至秦汉(3大考点11个易错点)-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专题一先秦至秦汉: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考点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7易错点01分封制与宗法制【点拨】分封制下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西周尚未出现中央集权制度【破解】分封制:又称“封建制度”,即封邦建国,拱卫王室,是西周时期实行的一种具有地方分权特点的管理制度。(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考查方向:分封制的内容、影响(如加强地方管理、推动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民族交融。历史遗存:皇族分封、姓氏起源、地名简称等)、瓦解、分封形势图(分封对象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特性
2、)、分封制下同姓不婚的原则。分封制的影响: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形成了“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扩大了周王室的统治范围,分封制是较内外服制更进一步的政治制度,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但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宗法制: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和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考查方向:一是宗法制的内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2019全国卷考查宗法制下王位继承问题)、二是宗法制的影响(特别是宗法观念及其表现:如家国同构的观念、儒家思想中的孝悌、尊卑等级观念、尊老爱幼的传统“父母官”、长兄如父的观念、宗族势力、族谱、家庭本位、重男轻女等)分封制与宗法制辨析:
3、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周朝的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其家国一体、注重血缘宗族的统治特色。从“国的角度上看即为分封制,从“宗族”或者家”的角度上看即为宗法制,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等级秩序的一种制度保障。史料中凡是涉及“家谱、宗祠、族规”“血缘亲疏”“嫡庶之辨”“祭祖”“亲属称谓”“落叶归根”“追根认祖”“重男轻女”等信息时先要考虑与宗法制的关联;凡是涉及“授民授疆土朝觐述职等级森严等信息时,先要考虑与分封制的关联。西周建立后周王广泛分封,周天子虽被尊为“天下共主”,但受封的诸候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如设置官员、征派赋役等。到西周后期王室衰弱,各诸侯国逐渐形成割据势力。这说明分封制下最高执政集团尚
4、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的实质是地方分权,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很大的权力。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所以说分封制为分裂割据埋下了隐患。但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可以通过层层分封管理地方,周文化也通过分封制得到进一步传播,这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形成。分封制是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其实施是为了有效地统治辽阔的疆域;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关系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其实施是为了保证权力继承规范有序,保证王权的稳定。分封制以宗法制为基础,宗法制为分封制的实行提供了原则和方法,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实施;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具体体现。【深度剖析真题】
5、1.(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有学者认为西周时期周王能干预诸侯国的内政,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礼记记载诸侯国君必须定期朝觐周王B.诗经记载周王派遣官员协助诸侯国君营建都城C.西周士山盘铭文记载周王命士山向诸侯国征收贡纳D.西周豆闭篮铭文记载周王命豆闭掌管某诸侯国军事【警示】掌握分封制之下周王与诸侯各自的权力与义务。【问诊】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分封制规定,诸侯王在封国内享有军政大权,周王命人掌管诸侯国的军事,反映对诸侯国内政的干预,D项正确;朝觐周王、向周王缴纳贡赋属于诸侯的义务,要求诸侯尽义务不属于对诸侯权力的侵夺和对诸侯国内政的干预,排除A
6、项、C项;周王派遣官员协助诸侯国君营建都城,也即承认诸侯国君有营建都城的权利,给予帮助算不上侵犯诸侯王的权力和干预诸侯国内政,排除B项。故选D项。【答案】D【叮嘱】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控制镐京和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周天子“授土授民”;其他地方地方分封给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诸侯权利:诸侯在国内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土,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诸侯义务:诸侯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走出误区专练】(2020年全国I卷,24)1 .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
7、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2017.全国高考真题)2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制()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023秋河南郑州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3 .商朝所分封的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亲关系,因此他们时常反叛商王的统治。而西周利用宗法血缘关系把众多的诸侯同周政权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反映
8、出西周分封制()A.开创了中央集权的新模式B.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C.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D.保障了西周的长治久安(2023秋四川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4 .周代旁姓分封首先要选定“必著功德”“多有嘉功的建德者有德之人”;接下来是“赐姓命氏”,赐姓是对少数古姓在政治上的合法承认,命氏则是天子命以诸侯的国号;最后“昨土”,即赐予土地。据此可知,周代分封制()A.与宗法制度结合B.以旁姓异族为主要对象C.具有严格的程序D.确立起严密的集权体制(2023秋四川乐山高三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校考阶段练习)5 .在山西绛县发掘的何伯及其夫人的并列异穴合葬墓中,夫人为周氏贵族的仰身葬;何伯则保留了本族的俯身葬
9、。但从青铜器陪葬来看,佣氏贵族已基本周人化。这反映出当时()A.联姻是周王控制诸侯的主要手段B.分封制促进了周人文化的传播C.周天子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血缘关系是封邦建国主要依据,易错点02.多元一体【点拨】多元:中华文明具有多元性。一体:民族、文化的内聚性。【破解】多元一体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特征。在中华文明形成的整个过程中,各主要文化区整体上呈现出百花齐放、多元并进的局面,随着各地区之间交流日益密切,中原地区开始呈现出汇聚周围地区先进文化因素并率先发展的趋势。逐渐形成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多元一体化格局。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中原文化)作为政治文化实体被周边民族认同,各族同源同祖观念)、文
10、化认同(儒家文化、礼乐文明)、制度认同(汉制)、民族交融多元聚为一体,一体容纳多元。“多元一体”既体现了充分尊重多元,坚持平等和谐,又凸显了高度认同一体,不断同心聚力。多元一体:中国境内不同文化、不同民族有独立性,同时又有相似性,汇集成一个主体。考试中有两种情况:新石器时期的多种文化遗迹,彼此之间交流频繁,带有对方的文化因素。中国境内各个少数民族各有特色,互相交流,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世界古代史不同文明只能用“多元”,不能用“一体美国也具有多元一体的特色。【深度剖析真题】1.(2022北京统考高考真题)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
11、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警示】正确理解多元一体的内涵。【问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发现的战国中期墓葬,融合了越文化、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其形制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等,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B项正确;战国时期的墓葬不能印证“春秋五霜”的政治格局,排除A项;材料不足以证明中频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排除C项;战国中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尚未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答案】B【叮嘱】多元一体:中国境内
12、不同文化、不同民族有独立性,同时又有相似性,汇集成一个主体。考试中有两种情况:新石器时期的多种文化遗迹,彼此之间交流频繁,带有对方的文化因素。中国境内各个少数民族各有特色,互相交流,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走出误区专练】(2023广东统考模拟预测)6 .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二里头文化青铜器群中有一组特殊器物,包括环首刀、铜凿等,这些器物在当地没有文化根源,而恰是中国西北系青铜器中的典型器物,其来源不言自明。二里头青铜器群中发现有含碑的青铜器,碑青铜技术始源于西方。这反映出中华早期文明()A.起源于二里头文化B,是多种文明交融的结果C.区域发展很不平衡D.从“满天星斗”到“月明星稀”(2023河北
13、校联考三模)7 .据统计,中国大陆目前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城址共有150余处,分为八大区域,其中黄河中游17处,黄河下游24处,内蒙古中南部14处,内蒙古东南部至辽宁西部78处,青海富原4处,长江上游7处,长江中游9处,长江下游2处。这反映出()A.早期各文化之间交流频繁B,辽河流域文明程度高于中原C.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特征D.当时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023秋天津滨海新高三大港一中校考阶段练习)8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经考古研究,良渚古城的年代为距今5100年到4300年,良渚文明是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下图是良渚出土文物上刻画符号与甲骨文数字的比较。据下图可
14、知()良渚刻符JZ十X三A.旧石器时代中华大地已出现了早期文字B.良渚刻符继承了甲骨文成熟的造字模式C.印证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与一体性D.良渚文明是母系氏族社会的最典型文明至易错点03敬天保民【点拨】敬天保民思想孕育着人文意识和民本思想。【破解】统治者应该尊崇天帝与祖宗的教诲,爱护天下的百姓,做有德有道之君。既敬重上天,又重视人民的作用。西周统治者从重神观念向重人观念转变,对后世“民本”思想产生重大影响(民本思想的渊源)。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古代民本思想经历了从重天敬鬼到敬德保民再到民贵君轻这样发展历程。民本思想在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及变更之中一直存在并发挥着重要的影
15、响。其中以儒家民本思想为最主要代表,一般认为,儒家民本思想的实质是以宣扬民本为手段来维护统治的思想工具。【深度剖析真题】1(2021湖南高考真题)有学者对诗经风、雅、颂的时代与内容进行考察,其发现如表所示,据此可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多数诗篇的形成时代整体上对“天”的态度周颂西周初年颂天大雅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疑天小雅西周晚期至东周初年1111T马大国风西周末年至春秋中叶不理天A.天子权威不断强化B.天道观持续衰落C.人文意识逐渐增强D.人性论走向成熟【警示】掌握敬天保民的内涵、目的以及影响。【问诊】从材料可以看出,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人们对于天的观念逐步淡化,即从歌颂天到不理天,反映出人的作用在不断增强,即人文意识不断增强,C项正确;天子权威呈现不断衰落的趋势,排除A;对天的观念的变化并不意味着天道观的衰落,排除B;成熟的说法不能体现,材料也没有涉及到人性论,排除D。【答案】C【叮嘱】周公认为商人认为的天命恒常的观点是错误的,天命是可以发生改变的,要求统治者无淫(沉溺)于观、于逸、于游、于田(田猎),以万民惟正之供,要知稼墙之艰难和知小民之依,进而提出天命靡常,惟德是辅,敬天保民的主张。【走出误区专练】(2023山东聊城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