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全计算配合比设计方法.ppt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202419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7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性能混凝土全计算配合比设计方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性能混凝土全计算配合比设计方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性能混凝土全计算配合比设计方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性能混凝土全计算配合比设计方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性能混凝土全计算配合比设计方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高性能混凝土全计算配合比设计方法.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高性能混凝土全计算配合比设计方法.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高性能混凝土全计算配合比设计方法.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高性能混凝土全计算配合比设计方法.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高性能混凝土全计算配合比设计方法.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性能混凝土全计算配合比设计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性能混凝土全计算配合比设计方法.ppt(3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全计算配合比设计 一、前言二、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再认识三、全计算配合比设计 普遍适应的混凝土体积模型 公式的推导及物理意义的表述 全计算配合比设计的步骤与讨论 例证四、结语高性能混凝土(现代混凝土)及其全计算配合比设计一、前言n高性能混凝土(现代混凝土)n配合比设计n全计算配合比设计n高性能混凝土流行的观点(1)美国学者(2)日本学者(3)中国学者:冯乃谦 教授 吴中伟 院士二、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再认识满足工作性的情况下,用水量要小满足强度的情况下,水泥用量少,细掺量多掺材料组成及其用量合理,满足耐久性及特殊性能要求掺加新型高效减水剂,改善与提高混凝土的多种性能HPC配合比设计的基

2、本原则(作者认识):二、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再认识PLCFLCHSC混凝土配合比组成图二、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再认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重要性n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科研,生产及应用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n配合比设计决定了混凝土的性能:强度 工作性 耐久性经济性 二、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再认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n两个基本方法:绝对体积法;假定容重法n共同点:强度与水胶比的关系都遵从波罗米公式 fcu,p=Afcu,km(c)/m(w)Bn不同点:前者以1m3混凝土绝对体积为基础;后者以假定混凝土容重为一定值(正常2400m3)为基础.二、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再认识比较著名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

3、设计方法n美国Metha和Aitcin教授推荐的方法n法国路桥试验中心(LCPC)建议的方法n日本阿部道彦方法n基于最大密实度理论的方法 Domone.P.L.J的方法 Carbouari.B.T的方法 清华大学陈肇元,王怀德的方法 -颗粒堆积密度计算线形模型的修正二、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再认识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计算机化n法国路桥中心 LCPC软件nDunstan.M.R.H方法nDay.K.W的Couad配合比设计系统n陈肇元-王怀德设计系统二、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再认识对国内外多种设计方法的评述n经验性,半定量设计方法n通常体系较庞杂,包括CAD设计n核心参数用水量和砂率仍多为经验取值n根源

4、:未掌握和揭示混凝土材料内在组分关系n其中以美国Mehta和Atitcin教授的方法有较多的可取性.二、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再认识本文对水泥混凝土领域的重大贡献n从理论上推导确定了用水量VW和砂率SP的计算公式:用水量通式:砂率通式:该两式加上著名的波罗米公式:就使混凝土全计算配合比设计成为可能.三、全计算配合比设计本工作的特点:n建立了普遍适用的混凝土体积模型。n数学推导确定了用水量和砂率的计算公式。n建立了混凝土全计算配合比设计新方法。三、全计算配合比设计四、普遍适用的混凝土体积模型作者的基本观点是:(1)混凝土各组成材料(包括固、液、气三相)具有体积加和性。(2)石子的空隙由干砂浆来填充。(

5、3)干砂浆的体积由水来填充。(4)干砂浆由水泥、细掺料、砂和空气隙所组成。其中干砂浆、干砂浆体积的概念以及基本观点(2)(3)(4)均为本文作者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四、普遍适应的混凝土体积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即可很容易地用数学方法推导出用水量和砂率计算公式,特点是很严密砂率通式:S=g 则对HPC,Ve=350L,Ves=430L则五、公式的推导及物理意义的表述用水量通式:令 C=3.15kg/L,f=2.51kg/L Ve=350L,Va=20L则或 碎石混凝土 A=0.48 B=0.52HPC砂率与用水量之间的关系图3-3 配 制强度与水胶比的关系6070809010011012013014

6、00.180.20.220.240.260.280.30.320.340.360.380.4水胶比配制强度(MPa)五、公式的推导及物理意义的表述图3-4 配制强度与用水量的关系60708090100110120130140120130140150160170180用水量(k g/m3)配制强度(M P a)五、公式的推导及物理意义的表述图3-8 用水量与砂率的关系33343536373839404142122127132137142147152157162167172用水量(k g/m3)砂率(%)五、公式的推导及物理意义的表述图3-5 配 制强度与砂率的关系6070809010011012

7、013014033343536373839404142砂率(%)配制强度(M P a)五、公式的推导及物理意义的表述图3-6 配 制强度与C S P 掺量的关 系607080901001101201301400.830.931.031.131.231.331.431.531.631.73CSP掺量(%)配制强度(M P a)五、公式的推导及物理意义的表述图 3-7 配制强度与容重的关系6070809010011012013014023782393240824232438245324682483容重(kg/m3)配制强度(MPa)五、公式的推导及物理意义的表述HPC全计算配合比设计步骤:三公式+

8、现行规范n配制强度n水胶比n用水量六、全计算配合比设计的步骤与讨论n胶材组成与用量n砂率n超塑化剂掺量n试配与配合比调整六、全计算配合比设计的步骤与讨论表1 HPC配合比计算结果(单方混凝土组成材料用量)配制强度(MPa)材料用量(kg/m3)WCFA(BFS)CFSSG60175 346115-729101370166 366122-705103780156 390130-678106490147 408136-6551088100141 423113286391104110134 437105416201123120127 45491606021142130122 464817458811

9、56七、例证表2 HPC配合比计算结果(单方混凝土组成材料用量)配制强度(MPa)M(w)/m(b)SP(%)CSP掺量(%)容重(kg/m3)600.3841.80.832378700.3440.50.982396800.3038.91.152418900.2737.61.3124341000.2536.71.4124481100.2335.61.5324601200.2134.51.6524761300.19733.71.732486七、例证表3 HPC计算配合比与美国HPC配合比对比配制强度(MPa)材料用量(kg/m3)WCFA(BFS)CFSSG80(A)160400106-6901

10、05074*161397106-692105075(B)150423113-670107087*150424112-663108090(C)140477119-6501090106*141481120-5391104105(D)13047175426301110115*13147676436121131120(E)12049579446201120131*12149981445861158七、例证表4 HPC计算配合比与美国HPC配合比对比配制强度(MPa)M(w)/m(b)SP(%)CSP掺量(%)容重(kg/m3)60(A)0.3239.7-240674*0.3239.71.1424067

11、5(B)0.2838.5-242687*0.2838.01.33242990(C)0.23537.4-2476106*0.23536.71.482485105(D)0.2236.2-2458115*0.2235.11.652469120(E)0.19435.5-2478131*0.19433.61.822489七、例证n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普遍适用的混凝土体积模型,以此为基础推导求得了两个重要的基本关系式,即用水量和砂率公式。这两个公式揭示了混凝土组成材料内在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联系,成为HPC全计算配合比设计的基础。它使得HPC配合比设计从半定量走向定量、从经验走向科学,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上一较大的改进。八、结语n由于模型的普遍适用性,这两个基本关系式及全计算配合比设计方法不仅适用于高性能混凝土,也适用于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流态混凝土及其它混凝土。n用本方法设计的HPC配合比与美国资料中的HPC配合比总体上完全一致。本技术在北京、厦门、珠海等全国各地应用,效果良好,大大降低了试验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可靠性,受到质检站、混凝土公司工程技术人员的普遍欢迎。八、结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