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材论》与张居正《论时政疏》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安石《材论》与张居正《论时政疏》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王安石材论与张居正论时政疏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材料一: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利,此其所以异于人者也。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夫南越之修薛,镶以百炼之精金,羽以秋鹑之劲翻,加强弩之上而调之千步之外,虽有犀兄之捍,无不立穿而死者,此天下之利器。然而不知其所宜用,而以其抄,则无以异于朽槁之梃也。是知虽得天下之瑰材桀智,
2、而用之不得其方,亦若此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于是铢量其能而审处之,使大者小者、长者短者、强者弱者无不适其任者焉。呜呼!后之在位者盖未尝求其说而试之以实也而坐日天下果无材亦术之思而已矣。今天下盖尝患无材。吾闻之,六国合从,而辩说之材出;刘、项并世,而筹划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老,而谟谋谏净之佐来。此数辈者,方此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人君苟欲之,斯至矣。天下之广,人物之众,而曰果无材可用者,吾不信也。(节选自王安石材论)材料二:臣闻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养之素则不乏,使之器则得宜。古者一官必有数人堪此任者,是以代匮承乏,不旷天工。今国家于人材,素未尝留意以蓄养之,而使之又不当其器,一言
3、议及,辄更逐去,及至缺乏,又不得已,轮资逐格而叙进之,所进或颇不速所去。今朝廷济济,虽不可谓无人,然亦岂无抱异才而隐伏者乎?亦岂无罹玷用而永废者乎?况又有卓卓可录者,而皆使之槁项黄敢,以终其身,甚可惜也,吏安得不乏!(节选自张居正论时政疏)【注】皋、夔、稷、契:传说中舜时贤臣皋陶、夔、后稷和契的并称。S(gu):拉满弓弩。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括号内。(3分)后之在位者A盖未尝求其说B而试之C以实也D而坐日E天下果无材F亦未之思G而已矣。IL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敲扑,文中指敲打,与过秦论中“执敲扑而
4、鞭笞天下”的“敲扑”意思不同。B.治,文中是治理得好、安定太平之意,与成语“励精图治”中的“治”意思相同。C.见,表示被动,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冀君实或见恕也”的“见”用法相同。D.逮,是“及,比得上”之意,与陈情表中“逮奉圣朝”的“逮”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才能的人与普通人在表现上的不同,在于他们遇到事情时能够处理好,出谋划策能够明白利害关系,治理国家能够使国家安定。B.王安石认为现在天下缺乏人才,像辩说之材、筹划战斗之徒、谏净之臣这类人才再没有出现过,是因为君主没有真正去访求人才。C.在张居正看来培养人才关键在平时,古时一个职位会有数人能胜任,
5、当职位空缺时就有人可以暂时代替任职,不会耽误国家事务。D.张居正分析,朝廷缺乏官吏的原因之一是不能任用那些能力出众、可堪任职的人,致使他们只能面容憔悴地终老,这样很可惜。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朝廷济济,虽不可谓无人,然亦岂无抱异才而隐伏者乎?(4分)译文:(2)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种树郭橐驼传)(4分)译文:14 .在对待人才方面,两则材料有何相同点?请简要说明。(3分)【答案解析】10. ADF(后之在位者,盖未尝求其说而试之以实也,而坐日天下果无材,亦未之思而已矣)11. C(“冀君实或见恕也”中“见”的用法是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
6、怎么样,不是被动)12. B(由文中”而日果无材可用者,吾不信也“可知,王安石并不认为天下缺乏人才)13. (1)现在朝廷里人员众多,虽然不可以说没有人才,但是天下难道没有身负特殊才能而隐藏的人吗?(4分。“济济”“岂”“异才”“隐伏”各1分)(2)我郭橐驼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并且茂盛啊,(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使它依照本性生长罢了。(4分。“寿”“孳”“天”“致其性”各1分)14. 要善于发现人才;要正确使用人才。(3分。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参考译文】材料一:人才的作用,是作为国家的栋梁,得到了可以使国家安定而繁荣,失去了则使国家灭亡且受外辱。况且有才能的人,他们的表现
7、与普通人有什么不同呢?在于他们遇到事情能够处理好,出谋划策能够明白利害,治理国家能够使国家安定,这就是他们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位者如果不仔细地考察他、慎重地任用他,那么即使具有像皋陶、夔、后稷和契那样的才智,尚且不能使自己比普通人突出,何况是才智比不上他们的呢?古代的君主知道这种情况,所以不认为天下没有人才,就想尽办法来寻找并且考察试用他们罢了。试用人才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做适合他们的工作罢了。南越长长的竹子,配上百炼的精钢做的箭头,加上秋鹃的劲翻做的箭羽,搭在强弓上之后把弓拉满,能射到千步远的地方,即使是凶猛的犀牛,没有不立刻被射穿而死的,这是天下锐利的武器。但是如果不知道它应该怎样用,却用
8、它来敲打,那么和枯朽的棍棒就没有什么不同了。由此可以知道,即使得到天下奇异杰出的人才,而不按正确方法使用,也和上述情形相似。古时候的君王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仔细估量他们的才能并且谨慎仔细地使用他们,使大小、长短、弱强的才能都能符合他们担任的职责。唉!后世在位的君王,没有探究考察这个道理并且在现实中试用,反而说天下果真没有人才,也是没有好好想过罢了。如今天下担心没有人才。我听说,六国实行合纵政策,而辩论游说的人才出现;刘邦、项羽并起争雄,而出谋献策、勇敢善战的人才涌现;唐太宗想要治理好国家,而多谋善议、敢于谏谆的人才来辅佐。这些人才,都是在那些君主还没出现之时所没有的。君王如果想要找人才,这些人才
9、就来了。天下广大,人才众多,却说果真没有人才可用,我是不相信的。材料二:我听说人才像木材一样,培养他们关键在于平时,任用他们关键要发挥他们的特长。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就不会人才匮乏,人尽其才就可以任用得当。在古时一个官职一定有数人能胜任这一职位,因此在匮乏时能暂时代替任职,不耽误国家事务。现在国家对于人才,平时未曾留意培养他们,而使用他们又不能让他们发挥各自所长,说一句冒犯的话,就被驱逐离开,等到了人才缺乏时,又没有办法,只能排资论辈而选用,所选的人有时尚且比不上被驱逐的人。现在朝廷里人员众多,虽然不可以说没有人才,但是天下难道没有身负特殊才能而隐藏的人吗?难道也没有因一点过失就永远废黜的官员吗?况且还有能力出众可被录用的人,却让他们面容憔悴,终此一生,实在是太可惜了,怎么可能不缺乏官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