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红烛》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005489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红烛》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红烛》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红烛》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红烛》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红烛》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红烛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红烛教案教学目标1 .熟读文本,了解本诗抒情脉络。2 .体会诗歌语言,理解“红烛”的象征意义。3 .品味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诗歌语言,理解“红烛”的象征意义。4 .教学难点:品味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教学方法:诵读,讲解,点拨教学过程:一、导入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同学们,知道这首小诗写的是谁吗?一一闻一多!这是闻一多的儿子闻立鹏为父亲画像时题的一首小诗。该诗不仅展现了闻一多先生的生活习惯同时也高度概括了闻一多先生高贵的民族气节二、作者及创作背景闻一多(1899

2、1946),原名闻家骅。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自幼喜爱古典诗歌、绘画和戏曲。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他愤怒斥责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日下午,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一一毛泽东闻一多早年参加新月社,在创作诗歌时,提出诗歌创作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他(闻一多)那眼光的犀利、考索(考查探究)的赅

3、博(渊博)、立说的新颖而翔实,不仅是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的。一一郭沫若。5 .创作背景1923年苏联提供援助,为中国争取民族独立;日军在长沙肆意枪杀中国平民;胡适力倡研究旧国学;毛泽东创办新时代杂志;蔡元培愤然辞去北大校长职务;北大哲学系教授引发爱情问题的社会大讨论。这是一个到处充满着动荡冲突和分裂,也到处燃烧着绝望怒火的1923年。然而绝望的怒火中也盛开着希望和转机的曙光,五四的时代,虽然风云动荡,充满变革,但是却有着少年的锐气,青春的华彩,其中的人们虽然迷惘、困惑,但是它却能让闻一多冲破了小我,走向了大我的格局,甚至达到无我之境,这个时代赋予了他勇于献身拯救世人的梦想和力量。1923

4、年,闻一多经郭沫若、成仿吾介绍,由泰东书局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红烛。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时,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三、朗读诗歌听名家朗诵,初步感受诗人借红烛所抒之情。赏析诗歌红烛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隐喻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寄托作者情感追求或揭示作品主旨的一种艺术手法。托“红烛”言何志?如何言志?赏析第一节:赏析第二、三节:赏析第四节:赏析第五六七节:赏析第八、九节:诗歌结构提纲五、探究诗歌艺术手法:如何言志?1.象征的表现手法。用“红烛”来象征自己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2 .呼告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诗歌的每一节均以“红烛啊

5、”的呼唤开头,采用呼告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形成了浓郁的抒情氛围,继之以自问、自悟、自励、自答、自勉,一步步展示执着追求的心迹,增强诗歌语言的感染力。3 .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红烛当人来写,写他的身躯、写他的灵魂、写他的眼泪等。以“风”比喻恶势力,以“监狱”比喻禁锢人的封建制度等。比喻、拟人的灵活运用将红烛的形象刻画得更形象生动,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六、作者用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作引子有何作用?答案结构上,诗人用李商隐的诗句作为引子,领导全篇,让诗人的情感有了统摄;与全诗结尾所引“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形成呼应,以引用起,以引用终,让诗歌首尾照应、丰润圆满。内容上,该句点出了蜡烛甘愿

6、自我牺牲直至生命终止的高尚品格。“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表达的是彼此忠贞不渝、海誓山盟,是坚贞爱情的写照。由于时代背景和诗人的创作心志不同,闻一多赋予了新的思想情感,即托红烛言牺牲自我的高尚品格。情感上,表达的是作者对理想信念无比忠贞的坚守和歌颂。全诗正是以此为中心,同时也有情感即将展开的提示,起到了铺垫、烘托、暗示的作用。七、小结本诗抒发的爱国主义激情,具有震撼人们灵魂的力量。红烛烧蜡成灰,为创造光明而彻底的自我牺牲;红烛伤心落泪,为创造光明而忍受被摧残的痛苦,红烛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为宗旨,唯愿为世人创造光明。这首诗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的心声,他赤诚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拯救世人的灵魂,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的形象是诗人光辉人格的写照。诗篇闪耀着诗人人格美的光辉。“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一朱自清你是我们永远的红烛!再次朗读全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