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音乐跨学科综合学习作业设计案例——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银杯》作业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减”背景下初中音乐跨学科综合学习作业设计案例——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银杯》作业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双减”背景下初中音乐跨学科综合学习作业设计案例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银杯作业设计1,西安滨河学校2.2.陕山省濡桥区教师进修学校一、教学理念1、坚持以美育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活动,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2、重视艺术体验。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样化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3、突出课程综合。以音乐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意愿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
2、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小学生有明显的变化。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音乐知识,歌唱基础,但是对倚音、下滑音以及大跳音程的准确演唱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会借助柯尔文手势和搭桥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由于初中学生正值变声期,我将强调学生用正确的歌唱方式演唱歌曲。三、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在大单元教学理念下,草原牧歌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初中阶段重点学习和介绍中国民歌的单元。本单元包括银杯牧歌两首学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边两首当代蒙古族歌曲,以及万马奔腾一首器乐曲。是一个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单元。银杯是草原牧歌的第一首作品,是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的一首祝酒
3、歌。它属于民歌中的风俗类歌曲,常用于酒歌聚会,彰显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民族文化。本首歌曲为五声羽调式,其旋律呈抛物线进行,多次出现四度、五度、八度大跳,这不仅使音乐情绪更加高昂,兴奋,也凸显了歌曲的蒙古族草原风格和蒙古民族的豪情。演唱中多用倚音下滑音装饰旋律。整首歌曲曲调短小,节奏整齐,结构紧凑,是带有舞蹈性质的短调歌曲。(二)教学目标单元目标:学习了解民歌,通过聆听、模唱能够对本单元所学习的蒙古族音乐产生兴趣,并乐于主动学习、认识、了解蒙古族的音乐文化及其独特的艺术特点。课时目标:学唱歌曲初步掌握倚音、滑音的演唱方法,能够用欢快、热情的情绪演唱银杯,聆听牧歌,体验蒙古族短调和长调歌曲的艺术特
4、点;认识一段体。能够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表现歌曲的情感;用舞蹈,器乐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编创和表演;关注蒙古族音乐,运用跨学科综合学习的方法去理解蒙古族音乐文化的价值,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基于以上素养导向的目标,特制订本课重难点如下:(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用欢快热情的情绪背唱歌曲银杯,了解短调,长调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对歌曲中的节奏,大跳音程,前倚音,下滑音的准确演唱,唱出蒙古族民歌的地方色彩。基于大单元的教学设计理念,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的作业设计分为以下6点:四、作业设计(一)、作业设计思路本课作业设计是在“双减”背景下,依据艺术课程标准中紧紧围
5、绕核心素养展开布置的,遵从作业设计的“实践性”,“科学性”,“趣味性”,“体验性”、“开放性”、“灵活性”、“创造性”、“层次性”八大原则,分类,分层布置,做到“操作性强”,在多种审美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本课作业分为四个层次,每人可根据实际情况任选一到两样自主完成,并附上自评星级。(二)、作业目标为形成系统化、整体化,作业目标的设定是依据单元目标和本课课时目标而定,具体分为以下四点:1、了解蒙古族民歌长调与短调、一段体等知识。2、通过学唱歌曲,体验前倚音,下滑音的韵味,体验蒙古族民歌鲜明的地方色彩,小组设计不同演唱形式进行表演。3、学习了解民歌是人民群众在生活中的口头音乐创作,具有
6、集体性、流传变异性的特点。4、运用不同表现形式将作品与姊妹艺术加以关联和融合,理解音乐的人文内涵。(三)、作业内容课前作业内容作业1(课前预习)(通过课前准备,学生自己了解蒙古族历史、地理,语言,蒙古族乐器,聆听带有蒙古族韵味的流行歌曲等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你了解蒙古族吗(历史、地理)?你了解蒙古族的语言,文字,音乐文化,民族乐器马头琴吗?你一定聆听过带有蒙古族韵味的流行歌曲吧!例如天堂草原夜色美天边卓玛你喜欢哪一首?快来唱一唱吧。课时作业内容:作业2(课堂作业)通过学唱歌曲银杯,欣赏歌曲牧歌完成课堂探究总结,找出异同:名称节奏1拍速度情绪字腔特点体裁银杯整齐4/4拍中速稍快
7、热情地字多腔少短调牧歌自由4/4拍慢速舒展辽阔地字少腔长长调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齐唱,轮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进行表演展示!作业3(课后创意表演)邀请自己爸爸妈妈一起模仿蒙古族敬酒动作边唱边演,表现出欢快,热烈的情绪。通过舞蹈,器乐不同形式展示蒙古族音乐的内涵,加深对蒙古族民歌的理解。作业4(课后研究小组)查阅资料,对蒙古族相关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如:语言文化,酒文化,风俗文化,服饰文化,影视文化等,任选感兴趣的一点深入研究其价值,以研究随笔或课堂讲座的方式呈现。(四)、作业评价依据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对教,学,评进行一体化的设计和思考,发挥学科育人价值,运用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形成育人合
8、力。本课作业评价为四个等级,“作业一”是基础型,为审美感知,“作业二”是实践性,为实践体验,“作业三”是探究型,为创意拓展,“作业四”是研究型,为文化理解。每一等级完成情况均用星级表示,附有自评,互评,师评。内容及设计意图如下:银杯课时评价量表自选项目评价标准水平评评评作业一(基础型)理解民歌的含义,能够清晰准确的介绍蒙古族的相关知识,音乐文化,民族乐器;分享出具有蒙古族音乐元素的歌曲。作业二(实践型)1、对比两首作品银杯牧歌完整准确的完成课堂探究总结。2、小组合作用欢快热情的情绪的演唱歌曲,音准节奏准确。3、唱出前倚音,下滑音的韵味4、小组设计了不同的演唱形式进行表演。作业三(探究型)1歌曲
9、、器乐表演,完整准确流畅的达到作品的要求,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创意。2舞蹈表演突出该类舞蹈的基本特点,做到协调,灵活,表情生动,能较好的运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意,并体现一定的独创性。作业四(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蒙古族相关文化(语言文化、酒文化、服饰文化、风俗文化、影视文化)以研究型)研究随笔或课堂讲解分享研究成果新课标指出,评价是检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善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课程中我还设置了小组评价记录表和阶段评价记录表,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历程进行写实记录,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增强学生学习艺术的动力和信心,同时也发现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改进学习。(五)
10、、作业设计意图“作业一”为基础题:通过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等不同方式,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二”为实践题:通过聆听,模仿,听辨,演唱等一些列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体验中探究学习,了解蒙古族民歌的艺术特点,感受民歌的魅力。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不同形式的表演唱,也再次巩固了演唱形式的相关知识。“作业三”为探究题:通过深度挖掘作品特点,结合学生自身特长(舞蹈,器乐,戏剧等)对蒙古族音乐进行表演,让音乐课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技能,更能通过艺术创造,表演和展示,突出艺术个性,让学生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具有创造力,提升艺术核心素养。“作业四”为研究题:通过理解蒙古族音乐文化,让学生融
11、合蒙古族其他文化研究,如酒文化、风俗文化、服饰文化、影视文化等,深入了解蒙古族文化演变和价值,了解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学习草原文化中团结勇敢,坚韧不拔的精神,引导学生在时间深度和空间广度上加深对文化内涵的认知,引导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本作业设计也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学生进行跨学科综合的实践活动,比如课前对蒙古族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的了解、课中对音乐作品与舞蹈,器乐的探究,学生课中对蒙古族舞蹈、器乐的展示,课后兴趣浓厚的制作小打击乐器,并通过视觉艺术绘画对蒙古族的文字文化,酒文化,服饰文化进行展示以及人文精神的实践研究,学科融合让学生所接受音乐教育的广度与深度能够较大地影响其他素养的
12、提高与音乐能力的发展。(六)作业反馈(视频呈现)根据学生课内课外实践作业的反馈,基于学业质量的描述,学生在听赏中,对音乐表现要素及其表现作用的感知、反应和判断比较准确,对部分地区、民族代表性音乐的典型特征有初步的辨识和理解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演唱,演奏,表达情感准确,流畅,基本达到了作品的要求。学生能够随音乐即兴表演,身体动作能较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七)作业反思本次作业设计是在双减背景下,为“提质增效”,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布置,融合了独立完成型与团队合作型,书面型与活动实践型,巩固练习型与创意实践型,也包括了共性化与个性化作业,适应各类学生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在“欣赏”,“表现”,“创造”,“联系”这四类艺术实践中提升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价也是坚持以鼓励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在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下,以音乐学科为主体,进行跨学科综合,注重实践性和创造性,以美育人,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