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问说》对比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898847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说》《问说》对比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师说》《问说》对比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师说》《问说》对比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师说》《问说》对比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师说》《问说》对比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说》《问说》对比阅读答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郑子、芸弘、师襄、老聃。郑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节选自韩愈师说)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其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已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

2、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J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秃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

3、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节选自刘开问说)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B.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C.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

4、其奚/决焉/D.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聃,即老子,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B.“君子之学必好问”中的“君子”指地位高的人,与“君子曰:学不可以己”(劝学)中的“君子”含义不同。C.书,即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关于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D.匹夫,文中指平民百姓,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的“匹夫”含义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问说论证“问”的重要作用,指出古人择人而

5、问,如果问三种人(贤于己者,不如己者,等于己者)就会有收获,问对人,必有得。B.如果不诚心实意地喜爱学习就不能虚心,如果不能虚心就不喜爱问;学“古人之学”和问“古人之问”对于“好问”是很重要的。C.两篇选文都劝说人们要向各种人虚心学习,但论述角度略有不同。师说侧重“师”(从师学习)的角度,而问说侧重“问”的角度。D.两篇选文语言很有特点,句式上注意整齐的排偶句与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奇偶互现.错落有致,可以起到增强气势、调节音律的效果。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2)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14

6、.问说中批判了今人“所问非所学”哪几种情况?请简要概括。参考答案:10. D11. B“君子之学必好问中的君子指地位高的人,与君子日:学不可以已(劝学)中的君子含义不同”错。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君子”含义相同,都是古时对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的称呼。第一句句意: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学习一定喜爱问。第二句句意: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12. A”指出古人择人而问,如果问三种人(贤于己者,不如己者,等于己者)就会有收获,问对人,必有得”错。原文“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莞之微,先民询之”,意为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

7、地问,不挑选人地问,只要能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认为问不择人,问必有得。13. (1)李氏的儿子李蟠,年纪十七岁,爱好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不受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2)唉!学习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是(正)由于这(原因)吗?14. 问天下奇字僻典和琐屑事物来娱乐;拿已明白的问题询问别人来试其才能;用难解答的问题来询问别人使其难堪。参考译文: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经以炎B子、仁弘、师襄、老聃为师。郑子这一类人,他们的道德才能不如孔子。孔子说:“多人同行,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有贤能,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

8、各的研究,只是像这样罢了。李氏的儿子李蟠,年纪十七岁,爱好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不受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履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写了这篇师说来送给他。(节选自韩愈师说)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怎么能解决问题呢?(对于)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二(对于)不如自己的人

9、,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二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地问,不挑选人地问,(只要能)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了。因此,狂妄的普通人

10、的话,圣人(也)采纳它,地位低微的樵夫,古圣先王(也)询问他,舜帝有天子的身份都向平民询问,以(他们的)大智却注意到浅近平常的意见,不是偶然的谦虚,实在是要从多方面听取有益的意见。三代以后,有“学”而没有“问”,朋友间的交往,能做到规劝做好事,不做坏事就不错了,那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互相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未多见,(更)何况世俗的人呢?不这样(的话),就所问的(也)不是(他)所学的:(如)问天下的奇字僻典和琐屑事物来说说好玩;甚至自己心里所已经明白的(问题,却故意拿它),问别人,来试试那人的才能;(或者)非常难解答的事情问别人,来逼使那人难堪。如果不是这样,(或者)即使有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有密切关系的事情,可以得到教益的效果的,要压低一下自己的尊严(虚心向别人请教)也不能做到。唉!学习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是(正)由于这(原因)吗?而且不喜爱问的人,(是)由于不能虚心;不能虚心(是)由于不诚心实意喜爱学习。也不是不专心用功的缘故,他学习的不是古代儒家学习的(东西),他喜爱的也不是古代儒家喜爱的(东西),不善于问是理所当然的。(节选自刘开问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