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资本主义剥削的新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后资本主义剥削的新特点.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战后资本主义剥削的新特点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各国无产阶级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生产技术的发展,经济、政治形式的变化而引起的,因此,资本主义的剥削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新特点。首先,从资本主义剥削的基本形式看,用延长工作以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剥削方法一般已被抛弃,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作用日益提高。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劳动时间普遍缩短,周工作时间一般在四十小时左右,大多实行了五天工作日;在剥削手段上,尽可能地把两种剥削方法结合起来,并利用新的现代技术,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来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其次,从劳动管理看,由过去采取泰罗制等办法直接迫使工人加强体力支出,逐渐变为更多地采取各种形式
2、的参与管理制度,以吸取工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参与管理,就是利用各种形式,让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有提出建议和意见的机会,以便提供给企业领导人参考。战后资本主义各国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参与管理制度的试验,企业职工可以就如何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改善生产程序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凡采纳的建议,均给予奖金,以资鼓励。再次,从工资福利待遇看,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更多地采取各种笼络措施,以刺激工人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工资,1970年同1949年相比,美国增长46.1%,日本增长289.7%,西德增长242.4%,法国增长120.4%。资本主义企业还实行各种各样的奖励制度:发放奖金、特别休
3、假、免费旅行、赠送股票和礼物等等。资本主义国家还实施了福利措施,包括失业救济、退休金、保健、教育训练等。战后上述新特点的产生,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战后在世界范围内所发生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了一系列的影响。生产的迅速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生产相对剩余价值提供了可能。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变化正是资本主义剥削形式变化的物质条件。没有这个物质前提,资本主义剥削形式是不会改变的。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高度自动化,要求工人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知识,并要求有愈来愈多的雇佣劳动者从事技术工作、科研工作和管理工作。雇佣工人队伍的素质和构成的变化,迫使资产阶级不
4、得不改变劳动管理制度。战后劳动力价值所包括的物质内容的扩大,以及劳动力再生产的社会化,必然要求提高工资,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工资的提高和社会福利的发展绝不是资本家的善心,而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战后资本剥削的新特点,反映了资本主义剥削手法的变化,雇佣劳动具体形式的变化,并不等于其剥削实质的改变。资产阶级改变剥削手法的目的在于:第一,可以借此鼓吹“劳资合作”,宣扬工人和资本家利益的一致性,模糊职工的阶级意识,缓和劳资矛盾,取得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第二,可以保证源源不断地雇佣到“高度文化型”的劳动者。第三,可以从精神上、物质上刺激雇佣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吸取工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总之,万变不离其宗,这些剥削手法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增加对剩余价值的榨取。但是,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