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下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必修下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必修下L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班级:姓名: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素养目标1. 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2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等文言知识。能归纳文中的文言现象,并准确翻译文中语句。3 .能根据语言特点,把握文中所展现的鲜明的人物个性,欣赏文中通过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课文预习案(任务一)一、作者介绍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春秋末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
2、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二、背景介绍三、文体介绍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四、资料链接1、了解孔
3、子教育思想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学特点: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启发诱导,循序渐进不耻下问,温故知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题解“侍”是倍侍长者,长者是孔子,孔子在文中被省略了,没有写出来,是学生陪老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与孔子的年龄分别是51、39、31、18、60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着孔子坐。是孔子引导他的学生畅谈人生理想的一个片段。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题译: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从孔子坐着。语言建构与运用(任务二)基础知识积累通假字1、鼓瑟希,铿尔:希,通“稀”,稀疏2、莫春者,春
4、服既成: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词4、毋吾以也:以通“已”,停止古今异义1、如会同,端章甫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2、加之以师旅古:泛指侵略的军队今:军队编制单位之一活用现象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2、鼓瑟希,铿尔:鼓,名作动,弹奏3、风乎舞零:风,名作动,吹风4、三子者出,曾皙后:后,名作动,落后5、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6、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作名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动作名,才能,指为政的才能。特殊文言句式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后2、毋吾以
5、也宾前3、不吾知也宾前4、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宾前5、摄乎大国之间介后6、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僮介后7、异乎三子者之撰介后8、浴乎沂,风乎舞零介后9、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宾前10、为国以礼介后重点实词1、居则曰:居,闲居,平时在家2、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3、加之以师旅:力口,加到上4、比及三年:比及,到5、且知方也:方,道,是非准则6、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8、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何伤,何妨9、咏而归:咏,唱歌10、吾与点也:与,赞成1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让,谦让重点虚词1、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2)毋吾以也:动词,认为(3)则
6、何以哉:动词,用、做(4)加之以师旅:介词,用、做2、如(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2)如其礼乐:至于3、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亦,不过是,只不过4、唯求则非邦也与:唯,句首语气词5、而子路率尔而对曰:连词,表修饰。舍瑟而作:连词,表顺接。非诸侯而何:连词,表并列。一词多义。1、方(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2)且知方也:道,是非准则2、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2)子路率尔而对日:助词,形容词词尾,表状态(的样子)思维提升与发展(任务三)一、读文本,述志向你知道这四位弟子的志向和理想是什么吗?齐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四弟子各自的志向。明确:子路一一治理大国一一有勇,知方;冉有一一治
7、理小国一一足民,但礼乐不行;公西华宗庙会同时,愿为小相;曾皙一一舞零咏归,沐浴吹风唱歌;描绘了礼乐治国后,天下太平、全名知礼节、追求高雅情趣的美好景象。二、看话剧,谈性格从一个人的思维、言语、行为上,我们往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则改编的话剧,通过几位同学的表演,从直观上,感受一下四位弟子各自的人物性格。看看他们是否能从言语、行为上,把握住四位弟子的性格。同时,根据他们表演和对文本的理解,思考:你最喜欢四弟子中的哪一个人或者最不喜欢哪个人?并说明理由。明确:子路:直率、性格高调、自负、不懂得谦让、好战、尚勇。冉有:谦虚,量力而行。公西华:敏而好学、很有才华;但太过谦虚谨慎
8、、墨守成规。曾皙:洒脱、淡泊功名、从容不迫三、知性格,解命运(一)英国作家毛姆曾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你知道这四位弟子最后的命运如何么?明确:子路一一被剁成肉泥;子路为了救难,冲入城中,攻到孔悝(kuai)被围困的台下,与反叛者的两位猛士交战。结果,子路(已经63岁了)寡不敌众,交战中被戈击断了帽带。子路看情势已无脱身的可能,从容地捡起帽子,说:“君子死,冠不免J在史记中有记载子路的死状:子路在被攻击之时,帽子的簪缨(znyIng)断了。他谨守礼法,想整冠之后再战,然而,敌人并没有等他,他眨眼之间被对手剁为肉酱。虽然他的鲁莽、自负造成了他不幸的结局,但当发生政变的时候,别人都在往
9、外冲,他却为了大义勇往直前,这难道不是一种勇敢直率么?当他面临死亡,从容不迫的一定要结缨之时,不也正凸显了一种儒者君子的风范么?冉有一一谦虚,量力而行。他在孔子的教导下逐渐向仁德靠拢,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渐完善。他认为礼乐教化之事,要等待贤人君子去做,但是,既然都是治理国家,为什么非要等待贤人君子去做?这样的谦虚也使他不能自成一家,只能随孔子周游列国Q公西华一一通过孔子口中我们得知,他很有才华,通晓礼乐,可以大用。但他又太过谦虚谨慎、墨守成规,使他不能施展出本身的才华,后来他周游大国,只做一些祭祀之礼、宾客之礼等活动。他的性格阻碍了他前进的步伐。曾皙一一行为不拘一格而有狂者的气质,其舞零咏归的志向
10、得到孔子的赞许,也成为后世儒士所追求的精神境界,他的随性洒脱恩泽后世。“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其子曾参(zengShen)上继孔子学说,下启孟子之道,成为了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最终与孔子、孟子等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这难道与曾皙的随性、洒脱、豁达的气度没有关系么?(二)我们且看子路不幸的命运,一个63岁的老者被剁成肉泥,孔子的预言一语成诫(Chen)o这让我们不禁感叹道:“人生的悲剧归根到底是性格的悲剧J在历史的长河中,这种悲剧还有很多。三国演义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英勇无敌,但因性格骄傲自负,终于败走麦城而死。三国演义周瑜是东吴的大都督,他是活活被诸葛亮给气死的。红楼梦才貌双全的
11、林黛玉,因其性格多愁善感、忧郁猜疑,最终积郁成疾,呕血而死。在文学作品中还有一些人物一一俄国作家果戈理长篇小说死魂灵泼留希金,他的家财堆积到腐烂发霉,可是贪婪、吝啬的性格促使他每天上街拾破烂,过着乞丐般的生活。四、敞心扉,常自省一个人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得先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论语中说:“吾日三省吾身”,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是否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性格,察看一下自己的气量呢?你以后会如何改变呢?(学生答)五、课堂小结英国作家毛姆曾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人生就是性格的悲喜剧。每个人的性格,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它的爆发,既可以将你推入万丈深渊,也可以助你走向成功的彼岸。性格一一命运之
12、舵,不可不察。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每一位同学都能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不要让性格成为你生命中的绊脚石。审美鉴赏与创造(任务四)对话背后的个性和难得的抒情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中所载大抵为道德和政治性质的对话,从美学理论上说,属于实用理性,和文学以情感为核心的审美分属不同价值范畴。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主题是论政治理想,却是论语中最富文学审美感染力的。要充分理解这一点,只能从文本内在的矛盾出发来探究。提出问题的是孔子。这里的孔子,很明显与季氏将伐颛臾在风格上判若两人。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对学生冉有的杰度是那么严厉,三点其名,直接加以批驳。在逻辑上层层紧逼,揭露其口是心非,指责其
13、自相矛盾,揭露其制造动乱,预言其自取灭亡。用语十分凌厉,语态异常严峻。而在这里,虽然讨论的仍然是政治问题,但是孔子却似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其话语表现出温良恭俭让的风范。第一,主动放低姿态。明明有为师之尊不说,却说只是年长,而且是“一日”,也就是暂时的,此外没有什么优越之处。第二,不要怕人(包括自己)不理解,假定(我)理解你们,你们有什么说法。这样不仅仅是谦虚,而且是缓解他们的情绪,缩短相互之间的心理距离。第三,在说话时,在书面语词为主的语句中,用了一些口语的语气虚词(也、哉)结尾,语气显得比较亲切。这些语气虚词的运用,对于
14、传达现场感情,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唐刘知己在史通浮词第二十一中说到人发言时,往往在开头和结尾,需要一些“余音足句”,“为其始末”:是以伊、惟、夫、盖,发语之始也,焉、哉、矣、兮,断句之助也,去之则言语不足,加之则章句获全。而史之叙事亦有时类此。在这里,孔夫子的话中有了两个“也”,一个“哉”,就构成了随意漫谈的氛围。正是因为这样,才引出了子路的“率尔而对”,这个“率尔”中隐含着,子路与后来孔子点名才发言的冉有、公西华、曾皙不同,他是主动自己先发言的: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僮;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曾追随孔子周游列国,为孔子赶车,做侍卫,
15、还敢于对孔子提出批评,孔子对他的评价也很高:“子路好勇,闻过则喜J还说:“道不行,乘椁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J子路敢于不待孔子点名就说话,固然因为他的坦率,同时也因为他和孔子的关系比较亲密。故他敢于坦言他的宏大志向。能够治理“千乘”之国。子路强调邦国的实力,以战车的多寡为准,四马为一乘,四千匹马的国家应该有中等以上的规模。有了这样的军事实力,就不怕外邦的大军压境,哪怕是国内遭逢饥荒,都无所谓。只要给他三年的时间,就能治理好,而且使老百姓强悍、懂道理、守规矩(知方)。照理说,孔子周游列国就是要实现他经国治世的大志,但是,很不得志,“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史记孔子世家),可他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论语宪问篇)。他把自己的学生分为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类。子路和冉有属于“政事”类(论语先进篇),也就是说,孔子肯定子路在政治上是有才干的。子路坦言其大志,应该是得到首肯的,孔子自己也说过“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