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归纳资料.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693005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归纳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归纳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归纳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归纳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归纳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归纳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归纳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归纳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归纳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归纳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归纳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归纳资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开展一、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词源最早将教育作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1.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教育的三大区别;2.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二)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1.教育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在对象、目的、方式三个方面的特殊性表现;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开展从而影响自身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三)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1,学校教育:由专门人员承当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

2、、系统完善、方案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开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2、学校教育的特点:可控性、专门性、相对稳定性。(四)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1、终身教育的提出;2、“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根本术语为根底,带来了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带来了教育观念的变革。表现在时间上、空间上、方式上、教育性质上。二、教育的历史形态教育的形态: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教育形态的分类(一)按教育的正规化程度: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二)按实施教育的机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1.家庭教育的特点:具有启蒙性、具若随机性和经验性、具有个别性。2.社会教育的特点:社会教育

3、具有对象的全民性。社会教育具有地点的广泛性。社会教育具有内容的实用性。社会教育具有时间的终身性。社会教育具有形式的开放性。(三)按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等三、教育开展的历史阶段(一)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二)古代社会教育、学校产生的三个条件;生产力的开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开展。2、古代学校教育的六个特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阶级性、保守性、个别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开始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萌芽。(三)现代教育形态1.现代教育的五个特点;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群众化道路

4、。现代教育日益科学化。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根本组织形式。现代教育形成了比拟完备的教育系统2、现代教育开展的七个趋势。教育的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开展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2,中学教师学习的是普通教育学。(二)普通教育学的任务1、理论建设2、实践应用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开展(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代表人物:孔子、墨翟、道家、朱熹等代表作:论语学记等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代表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

5、、亚里斯多德、昆体良代表著:理想国、论演说家的教育苏格拉底问答法分三步:第一步称苏格拉底挖苦;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产婆术)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西方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二)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1、教育学独立学科的标志: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卢梭代表作爱弥尔康德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洛克提出了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2、标准教育学的建立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史上第一部标准形态的教育学。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强调的三中心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

6、的代表人物,著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他强调的三中心是学生中心、生活中心、活动中心3、教育学的多元开展与理论深化凯洛夫(前苏联):教育学(1939)特点:试图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阐述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杨贤江(李浩吾):新教育大纲(1930)特点:我国第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布卢姆(美国):教育目标分类系统、“掌握学习特点: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布鲁纳(美国):教育过程(1963)特点:提出了学科根本结构的观点赞可夫(前苏联):教学与开展(1975)特点:强调开展学生智力,系统阐述学生学习过程,实验教学论巴班斯基(前苏联):“教学过程最优化保尔朗格朗(

7、法国):终身教育(三)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开展趋势(四)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根本的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方法、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比拟方法和分类方法;分析方法和综合方法;系统方法:自下而上的方法和自上而下的方法。2、常用的教育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拟法、个案研究法。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开展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2、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3、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制度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2、传播思想、

8、形成舆论3、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第二节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生产力开展的关系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的开展为教育的开展提供根底性条件2,生产力的开展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与速度3、生产力的开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4、生产力的开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3、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美国)I960年12月人力资本投资演讲人力资本: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它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人力资本是资本的形态,它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是人的资本形态,表达在

9、人身上,属于人的一局部。第三节教育与科学技术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开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2,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3、科学技术的开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开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三、信息技术与教育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2,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平台.传统的学校教育与网络教育的不同:(1)传统学校教育是“

10、金字塔形的登记制教育,网络教育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2)传统学校教育由他人掌握的“筛选制度评定优劣,网络教育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评定:(3)传统学校教育是年龄段教育,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段教育或“无年龄段教育;(4)传统学校教育存在时空限制,网络教育是跨时空的教育。第四节教育与文化文化的表现形态:1.物质形态文化2.制度形态文化3.观念形态文化4.活动形态文化5.心理、行为形态文化教育与文化传统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一、文化对教育的作用1,社会文化开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开展和完善;2、社会文化开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3、社会开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4、

11、文化开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二、教育对文化的作用1、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3、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三、学校文化(一)学校文化界说学校文化指学校全体员或大局部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1,学校全体员或局部成员共同遵守的观念和行为:2、既可有积极也可有阻碍作用;3、核心是各郡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二)学校文化的特征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很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三)学生文化1、学

12、生文化的成因学生个人身心特征;同伴群体的影响;师生的交互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的影响2、学生文化特征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生成性。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开展第一节个体身心开展的一般规律一、个体身心开展的概念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方面的积极变化的过程。1、身体开展:个体有机体各组织系统的健康发育和体质增强2、心理开展:个体有规律的心理变化(包括认知因素和各种非认知因素)3,两者关系:个体的身体开展和心理开展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的统一体身体的开展是心理开展的物质根底,心理的开展也影响着身体的开展。二、个体身

13、心开展的特殊性1、人的身心开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2,人的身心开展具有能动性。三、个体身心开展的动因1、内发论:人自身内在需要,孟子、柏拉图、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等2、外烁论:外在力量:环境、教育等,荀子、洛克、华生;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结合四、个体身心开展的一般规律1、个体身心开展的不平衡性(不同阶段,不同方面)2、个体身心开展的顺序性(身体和心理)3、个体身心开展的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4、个体身心开展的个别差异性(性别、身心构成)5,个体身心开展的互补性(感官互补,心理和生理机能互补精神和疾病)个体身心开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育的启示(1)顺序性循序渐进(

14、2)阶段性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3)不平衡性开展的关键期(4)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5)互补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身心开展的顺序性;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违背了人身心开展的差异性。第二节影响个体身心开展的因素一、遗传对个体开展的影响(一)遗传的概念: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二)遗传在个体身心开展中的地位:1、是个体身心开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开展提供了可能性;2、其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开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超常者,弱智;优生)3、遗传在人的开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二、成熟对个体身心开展的影响(一)成熟的概念(二)成熟对个体身心开展的意义三、环境对个体开展的影响(一)环境的概念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开展的一切外部因素。(二)环境在儿童开展中的影响:1、环境为开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开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一,也不是消极被动的四、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个体开展的影响第三节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开展中的作用一、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一)教育对人价值的发现(二)教育对人潜力的开掘(三)教育对人力量的发挥(四)教育对人个性的开展二、学校教育对个体开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