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诗四首》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504456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课《古诗四首》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4课《古诗四首》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4课《古诗四首》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课《古诗四首》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4课《古诗四首》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4课《古诗四首》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4课《古诗四首》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4课《古诗四首》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4课《古诗四首》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4课《古诗四首》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4课《古诗四首》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古诗四首》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4课古诗四首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新课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诗歌灿若繁星。诵读古代优秀诗歌,可以滋润和净化我们的心灵,可以启迪和丰富我们的情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本课的四首古代诗歌。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些诗歌体裁的基本常识。诗歌常识简介在古代,“诗”和“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则为歌,到了现代,人们一般把它们统称为诗歌。古诗的概念较广,它包括古体诗、乐府诗、近体诗、词、曲等。古体诗: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有格律限制的诗歌体裁叫古体诗。乐府诗:“乐府”原是专门的音乐管理机构,初设于秦,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乐府的职责

2、之一就是收集民歌,乐府搜集整理的诗歌就叫做“乐府诗”,简称“乐府这样,乐府既是机构,也是诗歌,后来,乐府诗逐渐演变成一种诗歌体裁。本课所学的观沧海就是一首乐府诗。近体诗:近体诗是唐代开始形成的一种与古体诗相对的格律诗,它也是古诗的一种。近体诗可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律诗和绝句又分为五言和七言。近体诗对格律要求极严,必须押韵和对仗。本课所学的次北固山下属于五言律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属于七言绝句。本课古诗四首的最后一首天净沙秋思属于(元)曲,它和词一样,也是古诗的一种。第一首观沧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文学常识,了解与诗人曹操相关的重要信息及写作背景

3、。(重点)2 .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品味诗歌精炼的语言,能够背诵、默写课文。(重点)3 .学习借景抒情的描写手法,领悟诗歌的意境。(难点)4.体会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拼搏奋斗的豪情壮志。(素养)【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不仅精政治,通兵法,而且善诗歌。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善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其诗歌具有慷慨悲壮的风格特点。曹操在诗歌方面的代表作有:步出夏门

4、行蒿里行短歌行等。观沧海选自曹操集,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在文学上都有较高的成就,都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后世将其三人合称为“三曹”。二、写作背景公元207年,总揽朝政,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将军曹操亲率十万大军北征乌桓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曹操以后挥戈南下,实现一统中国这一宏愿的军事基础。在北征乌桓得胜后班师回朝的途中,曹操经过碣石山,登山观海。在萧瑟秋风中,曹操登上了当年秦皇汉武曾经登临过的碣石山。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于是写下了这首气势雄伟,慷慨悲壮的壮丽诗篇观沧海,用来表达自己宏伟的志向。三、检

5、查预习生字识记碣石(ji6)澹澹(dn)竦峙(sngzh1)萧瑟(s)四、朗读训练1.听读或教师范读诗歌,感知诗歌的声韵美。教师范读或播放课文诵读音频。点击课件页面的播放按钮即可在课件页面播放剪辑后的音频,时长48秒。该音频来源为央广网中小学语文范读示范库,点击课件页面该示范库图片即可链接至网页。朗诵:安然,诵读时长1分8秒(结尾音乐时间较长)。2.学生边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边集体诵读诗歌,诵读时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点拨:课文内容与书法作品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对中华文化文明的自信。五、文意疏通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

6、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临:到达、登上;以:来;何:多么;竦峙:耸立。原文: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洪:大。原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之:的;行:运行,指日出日落;若:好像;其:它;星汉:指银河;其里:它的里面。原文: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幸:幸运;甚:很;至:达到极点;歌以:倒装句,以歌。以:介词,用;志:志向。点拨:乐府诗原来是配乐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是此类诗歌合乐时都需要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正文内容没有直接联系。参考译文:东行来到碣石山看大海。海面上波涛荡漾,山岛耸立在海边。岛上长满了树木和茂盛的野草。在萧瑟秋风中,海面上

7、波涛汹涌,大海浩瀚无边,日月星辰好像是从这里产生。能到此观赏大海,真是幸运到了极点,我要放声歌咏以表达我的志向。六、合作探究1 .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全诗写了几层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以“观”字统领全篇,写登山所见所思。结构上全诗可分为“到、看、思、附文”四个层次。2 .诗中哪些句子写的是诗人所见?具体的景物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24句(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是诗人所见。具体景物有: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3 .在诗人笔下,大海具有怎样的气势?既然要重点描写大海,诗人为什么去描写山岛的草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具有波澜壮阔的宏伟气势;作者以

8、山岛草木点染烘托大海,突出了大海的浩瀚壮阔和美丽多姿。4 .文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也是诗人观沧海时的所见吗?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具有怎样的胸怀和抱负?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不是诗人的实际所见,它是诗人的想象。诗中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辰的气概实际上是诗人豪迈气概的自喻。诗人这样写是想告诉我们:他也有大海一样的胸怀,能够容纳天下贤才。因此,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诗人希望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七、主题归纳教师提出问题:读完这首诗,你觉得诗人是用什么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又抒发了怎样的宏伟抱负?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方式:借景抒情。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

9、点拨:“诗言志”,但作者希望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并没有在诗中直接表露,而是将这种宏伟抱负蕴含在景物描写当中。诗歌主题:诗歌通过诗人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的所见所想,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抒发了诗人希望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八、课堂总结九、写作特色1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在这首诗中,景和情紧密结合,作者把眼前所见之景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通过描写观沧海所见之景来抒发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并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诗的感情极为奔放,思想却很含蓄,显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2 .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诗人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

10、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诗中描写“日月星辰”的四句诗,既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创造了一种极其开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博大胸怀和宏伟气魄,其实就是作者的胸怀和气魄。全诗的感情基调苍凉慷慨,是“建安风骨”的代表。第二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李白的相关信息及写作背景,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能背诵、默写诗歌。(重点)3 .品味诗歌意境,体会本诗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重点)4 .领悟作者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珍惜朋友之间纯真的友谊。(素养)【教学过程】一、作者与背景简介李白(

11、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二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诗人李白与杜甫齐名,被后人合称为“李杜二为了与诗人李商隐与杜牧的合称相区别,我们称李白、杜甫为“大李杜”,称李商隐与杜牧为“小李杜”。李白出生于西域吉尔吉斯斯坦的碎叶城,幼时随父迁居四川江油。其诗以抒情为主,诗风雄奇豪放、想象奇特,极具浪漫主义风格。其诗歌代表作主要有望庐山瀑布蜀道难静夜思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现有存世诗文千余篇,著有李太白全集。本诗选自李白集校注。二、写作背景李白为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其在唐都城长安供奉翰林时,与王昌龄交往密切。天宝三年,李白离京漫游,到

12、扬州时,听到好友王昌龄被贬任龙标县尉这个消息,便题诗抒怀,写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以此遥寄远方的友人,寄托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三、整体感知1 .听读诗歌,注意诗句蕴含的情感并用划分诗歌的节奏。教师点击播放按钮播放朗读音频。音频时长26秒。2 .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注意朗读的感情和诗歌的节奏。3 .结合注释,说说从诗歌的标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们可以获知哪些信息?注释:闻:听说。左迁:贬谪,降职。此寄:以此寄托。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获取的信息:友人被贬官到龙标,李白对此表示深切的关切和同情。四、诗词翻译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因此写下这首诗,以此遥寄我对他的情感。杨花已经落尽,只

13、有杜鹃还在声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一路上可要逾过五溪。把我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与(给)明月,伴随着你一直走到夜郎之西。五、合作探究1.王昌龄被贬之地在哪里?路途如何?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夜郎以西;夜郎之地已经很遥远,夜郎以西就更加遥远,一路还要过五条大溪,路途之远难以想象。2 .杨花和杜鹃在什么季节出现?它们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杨花和杜鹃是在暮春出现。暮春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杨花容易离散、漂泊,诗人用杨花的漂泊不定,暗喻好友被贬荒僻之地,流落飘零;子规即杜鹃鸟,传说蜀国国王望帝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叫,其叫声凄凉哀婉,宛如声声滴血。因此,杨花和杜鹃在诗中象征

14、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3 .从第一句可以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想一想,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这一句在诗歌中的作用是什么?点拨:感情基调指文章的感彩或作品的情感取向,即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感情态度,如,赞美、痛恨、忧愁、伤感、思念等。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感情基调:诗歌一开头就写杨花落尽,杜鹃啼叫,景中含情,融情入景,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虽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作用:第一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既点明时令,又借景抒情,渲染气氛。4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你觉得它好在哪里?观看音乐视频后谈谈你的理解。教师点击视频或备用播放图标播放视频,播放后抽生回答上面的

15、问题。点拨:古诗赏析的方法古诗欣赏已经成为中考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掌握古诗词欣赏的一些基本方法较为重要。古诗欣赏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从写作方法的角度去赏析,如字词运用、修辞方法、抒情方式、写作手法等;二是从写作内容的角度去赏析,如句子的景、情、意等,即赏析所描绘的画面,所抒发的情感,所表达的意境等。答题方法:答题时,先指出运用了何种方法,再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这种方法,最后指出该方法在情感、形象、气氛、意境等方面达到的效果。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我寄愁心与明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愁心”寄与明月,让自己对朋友的牵挂之心与明月一起,伴随你一路同行。诗句构思美妙,想象奇特,用象征团圆和思念的明月寄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被贬龙标的关切、牵挂和安慰。第二句诗人要相伴友人“直到夜郎西”,可见诗人对朋友情意绵长和关切、牵挂之深。王昌龄若能看到这首诗,定会感到莫大的精神慰藉。六、课堂小结第三首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感知本诗的基本内容,能背诵诗歌、默写诗歌。(重点)2 .品味诗歌精炼的语言,体会情景交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