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检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271751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检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关于检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关于检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关于检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关于检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关于检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关于检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关于检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关于检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关于检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检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检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检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一、贯彻执行条例的主要成效检查组认为,自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全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把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加大条例宣贯力度,认真执行条例规定,积极深化产教融合,着力促进校企合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是教育大省,也是职教大省,现有职业院校400所,在校生约200万人,规模居全国前列。一是注重高位推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坚持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来抓,坚持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2、,注重全局性谋划和整体性推进。去年12月召开的全省职业教育大会上,吴政隆书记作出批示,强调要“树立科学职业教育理念,扎实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许昆林省长指出,“要坚持服务发展、面向市场、促进就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优化职业教育布局,重点建设一批全国领先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泰州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部署职业教育工作,定期召开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推进解决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二是注重规划引领。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要强

3、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打造校企(园)共商共建共享的责任共同体,率先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新路径新机制,加快培养高素质产业人才队伍,建立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机制。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和省“十四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把加强校企合作作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关键举措。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十四五”技工教育规划,省交通运输厅制定了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统筹推进校企合作工作。三是注重典型带动。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型城市、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365家企业进入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库。常州市将“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推进职教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纳入该市

4、“十四五”规划,获批国家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南京市获批省产教融合型培育试点企业45家,推荐申报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3家。南通市培育和认定市级产教融合示范企业25家。淮安市在全省率先成立由市内外企业共同参加的产教融合协会,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推动教育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有效衔接。(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活力不断激发。狠抓体制机制创新,着力解决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两张皮”问题。一是校企对接日益加强。定期开展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结构吻合度调查,建立专业与产业吻合预警机制,引导职业院校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目前,全省高职院校产学合作专业占比近90%,技工教育专业与主导产业匹配度达

5、70%以上。推进“1+X”职业等级证书制度试点,试点学生27万人。同时,推动全省110所技工院校与1798家企业深度合作,开设2095个订单班、冠名班、企业新型学徒班。二是平台建设逐步拓展。积极推动职业院校依托优势专业与龙头企业的合作,建设一批覆盖全产业链、辐射区域发展的职教集团。全省现有32个省级职教集团,参与集团的院校成员400余家、行业企业成员1000多家。我省入选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27家,位列全国第一。省教育厅会同工信厅、交通运输厅等部门及行业组织成立11个省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与财政厅联合建成100个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和36个产教融合集成平台,为校企沟通合作、协同育人搭

6、建交流平台。市县政府推动职业教育资源向产业园区集聚,9个设区市建设了职教园区,80多所中高职院校入驻园区,60%以上的县级职教中心新建到产业园区,实现了职业院校与园区企业同步建设、同步发展。三是区域带动作用日渐显现。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着力打造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徐州市整合淮海经济区4省10城职教资源,建立5大区域性职教集团。苏州市依托千亿级产业建成4个产教融合联合体,在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三教”改革上形成了“苏州职教模式”,得到了孙春兰副总理的充分肯定。(三)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水平不断提升。坚持校企协同、工学结合,充分发挥学校、企业双主体作用,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适

7、应性。一是提升校企协同育人层次。推动教学方式转变,促进“岗课赛证”融通,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内容。鼓励企业参与教学课程管理。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建立“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的招生制度,明确学校学生和企业学徒双重身份,让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2021年底,全省市级以上试点职业院校170余所、企业730余家。其中,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7个,总数居全国前列。无锡市入选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参加试点职业院校26所、专业77个、合作企业82家。二是推行职教课程体系改革。支持职业院校深化教育教学与课程体系改革,将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融入课程体系,促进人

8、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结构全要素全方位融合。引导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合作,鼓励优秀技术技能人才进入职业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支持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在职业院校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共建核心课程及教学资源,协同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开展“英才名匠”产业人才培训,年均培训人数超IOoOO人次,培训地点实现省内13个设区市全覆盖。组织参加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实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十一连冠”、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九连冠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总数位居全国第一。南京市启动职业教育“专业学院”建设,由学校和区域内的企业、高校共同建设管理,以专业为纽带,校企共研人才培养

9、方案,共建课程体系和实训基地。三是强化学生培养就业创业导向。围绕我省优势产业链、卓越产业链,全省职业院校每年培养高技能人才近8万人,其中66%达到中级工、34%达到高级工水平。目前,我省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已连续多年保持在97%以上,80%以上的中高职毕业生在省内实现就业。省人社厅积极指导技工院校与重点产业链企业对接,组织5.32万名毕业生就业上岗,安排2.69万名在校生实习顶岗。省农业农村厅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职业院校加强合作,为企业与毕业生牵线搭桥,缓解毕业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招工难”问题。常州市引导企业优先录用合作学校毕业生,每年有75%以上的学生选择在校企合作企业实习或正式就业。南通市

10、近年来共开展72个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向在通企业输送近2800名应届毕业生。(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保障扶持不断加强。切实有效的政策、不断的投入和有力的监管,是推进校企间长期稳定合作的重要保障。一是加大政策保障力度。省政府于今年1月出台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20条工作措施,对贯彻实施条例提出具体要求。省教育厅制定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2年),省工信厅制定省先进制造业产业人才培育方案,省人社厅制定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方案、千人千企服务团和加强校企合作学生实习指导等系列文件。各设区市也相继出台政策文件,全面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无锡市制定关于深化产教

11、融合助力产业强市的实施意见,苏州市制定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十三五”期间,全省职业教育累计支出IIOO多亿元,年均增长6.7%。自2021年起,省属高水平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基准标准提高至每年13800元/生,中等职业学校每年生均拨款经费苏南地区IOooO元以上、苏中地区8000元以上、苏北地区7000元以上,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拨款达到当地普通高中的1.5倍。校企合作专项经费和综合奖补资金逐步得到落实。“十三五”以来,省财政累计投入43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徐州市设立产教融合引导资金1亿元,南京市安排67

12、00万元支持校企合作平台资源建设。三是加大监督考核力度。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连续两年对各地执行条例情况开展专项督导,并发布督导评估报告。省人社厅将校企合作办学水平作为督导评估重要内容,随机抽取三分之一的技工院校进行省级督导评估。无锡市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列入对市(县、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评指标体系,把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情况纳入年底绩效考核指标。泰州市将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列入市(区)政府教育考核指标体系,对重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常态化跟踪检查和考核问效。淮安市建立健全校企合作项目督导评估制度,对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工作进行考核。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我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取得了一

13、定成绩,但对照新形势新要求,对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对照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待,对照条例各项规定,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一)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还不完善。条例第5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应当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检查中发现,各地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对校企合作工作相关重大问题研究不多,统筹协调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个别地方以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代替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对发展职业教育重视支持不够。条例第6条对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校企合作中的职责作了规定。检查中发现,各相关部门在推进校企合作中协同联动不够,合力不强,一定程度上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

14、目前,人社部门在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时设立专项补贴,最高达每人每年8000元,而教育部门推行的现代学徒制却没有经费补贴。条例第36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对校企合作工作的督导,建立校企合作项目督导评估制度,定期发布督导报告。”检查中发现,县(市、区)一级政府对校企合作的督导评估没有做到全覆盖,也没有定期发布专项督导报告。督导评估对象仅局限在教育、人社部门,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一盘棋”格局。(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水平还不高。条例第3条规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以学校和企业为主体,校企协同、德技并修、工学结合,共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技术技能人才。”检查中发现,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

15、极性普遍不高,“校热企冷”现象较为突出。一些学校反映,现在的校企合作,大多是学校找企业,企业找学校的少。有的地方受企业规模、用工需求的制约,深度合作的难度较大。一些企业反映,不少职业院校与企业进行深入合作的能力不够,企业合作成本高。现行鼓励企业参与合作的政策不完善,扶持力度不大,企业获得感不强。条例第4条规定,“学校与企业可以在资源统筹与共享、技术创新与服务、人才交流与培养、学生就业与创业、文化传承与发展等方面开展校企合作。”检查中发现,一些地方校企合作还停留在签订协议、提供实习岗位、安排企业人员授课上,合作关系相对脆弱,对后续深入合作、可持续发展谋划不够,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拓展。条例第

16、13条规定,要遵循职教规律,落实改革要求,学校专业建设应当适应就业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检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校企合作在专业规划、课程设计、教材开发等方面,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互需互动,专业与产业衔接不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脱节等现象仍较为突出。(三)扶持保障措施的落实还不到位。条例第23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整合设立校企合作专项资金”。从检查情况看,不少地方校企合作专项经费还十分有限,有的专项资金尚未整合,使用效率不高。一些地方反映,条例第27条关于“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相关财政、金融、税收和用地等优惠政策”的规定难以落实到位。为鼓励职业院校及教师开展校企合作,条例第34条规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在校企合作中合法取得的兼职报酬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收入不纳入绩效工资、单位工资总额基数。”检查中发现,多地均缺少对中职校教师在校企合作中合法收入的具体分配办法,中职校承担企业横向课题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学 > 劳动法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