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儿科学(第八版)讲义01绪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大儿科学(第八版)讲义01绪论.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儿科学(第八版)讲义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儿科学是临床医学范畴中的二级学科,其研究对象是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儿童体格、智能发育水平和社会适应性能力。研究儿童时期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不断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研究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免疫接种、先大性遗传性疾病的筛查、科学知识普及教育等,这是现代儿科学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方面,将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研究儿童中各种疾病的康复可能性以及具体方法,尽可能地帮助这些患儿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乃至完全恢复健康。以上
2、研究内容归结起来就是儿科学的宗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随着医学研窕的进展,儿科学也不断向更深入专业的三级学科细化发展,同时也不断派生出新的专业。儿科学的三级学科分支类似内科学,主要以系统划分,如呼吸、消化、循环、神经、血液、肾脏、内分泌等,此外,还有传染病和急救医学等特殊专业。小儿外科学则为外科学范畴内的三级学科。上述学科虽然在分类上与内科学相似,但是其研究内容及内在规律与成人差别颇大,应子以注意,不能混淆或替代。新生儿医学和儿童保健医学是儿科学中最具特色的学科,其研究内容是其他临床学科极少涉及的方面:新生儿期的死亡率仍然非常高,占婴儿死亡率的60%70%,此期疾病的种类和处理方法与其
3、他时期有诸多不同,是一个非常时期;儿童保健医学是研究儿童各时期正常体格生长、智能和心理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通过各种措施,促进有利因素,防止不利因素,及时处理各种偏离、异常,保证小儿健康成长。围生期医学实际上是介于儿科学和妇产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一般指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1周的小儿,由于此期受环境因素影响颇大,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而且与妇产科的工作有密切联系,需要两个学科的积极合作来共同研窕处理这一时期的问题。随着医学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儿科学必将向各个分支纵深分化,新的学科、边缘性的学科必将继续应运而生。在学习和研究儿科学某一分支学科时,切不可忽略对儿科学基础和学科总体的潜心研窕和
4、关注。第二节儿科学的特点与其他临床学科相比,儿科学有其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儿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儿童。儿童时期是机体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因此表现出的基本特点有三方面: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都非常大,无论是对健康状态的评价,还是对疾病的临床诊断都不宜用单一标准衡量。对疾病造成损伤的恢复能力较强.常常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对比较严重的损伤实现自然改善或修复,因此,只要度过危重期,常可满意恢复,适宜的康复治疗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自身防护能力较弱,易受各种不良因素影响而导致疾病发生和性格行为的偏离,而且一旦造成损伤,往往影响一生,因此应该特别注重预防保健工作。儿科学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5、。解剖随着体格生长发育的进展,身体各部位逐渐长大,头、躯干和四肢的比例发生改变,内脏的位置也随年龄增长而不同,如肝脏右下缘位置在3岁前可在右肋缘下2cm内,3岁后逐渐上移,67岁后在正常情况下右肋缘下不应触及。在体格检查时必须熟悉各年龄儿童的体格生长发育规律,才能正确判断和处理临床问题。功能各系统器官的功能也随年龄增长逐渐发育成熟,因此不同年龄儿童的生理、生化正常值各自不同,如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清和其他体液的生化检验值等。此外,某年龄阶段的功能不成熟常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如婴幼儿的代谢旺盛,营养的需求量相对较高,但是此时期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完善,易发生消化不良。因此,掌握各年龄儿童
6、的功能变化特点是儿科临床工作的基本要求。病理对同一致病因素,儿童与成人的病理反应和疾病过程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即或是不同年龄的儿童之间也会出现这种差异,如由肺炎球菌所致的肺内感染,婴儿常表现为支气管肺炎,而成人和年长儿则可引起大叶性肺炎病变。免疫小年龄儿童的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都不成熟,因此抗感染免疫能力比成人和年长儿低下,如婴幼儿时期SlgA和IgG水平均较低,容易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因此适当的预防措施对小年龄儿童特别重要。心理儿童时期是心理、行为形成的基础阶段,可塑性非常强。及时发现小儿的天赋气质特点,并通过训练予以调适;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点,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条件,
7、给予耐心的引导和正确的教养,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和行为习惯。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儿童对病情的表述常有困难且不准确,但仍应认真听取和分析,同时必须详细倾听家长陈述病史。全面准确的体格检查对于儿科的临床诊断非常重要,有时甚至是关键性的。发病的年龄和季节,以及流行病学史往往非常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不同年龄儿童的检验正常值常不相同,应该特别注意。治疗及预后预防已有不少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急性传染病可以通过预防接种得以避免,此项工作基本上是在儿童时期进行,是儿科工作的重要方面。目前许多成人疾病或老年性疾病的儿童期预防已经受到重视,如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状动脉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都与儿童时期的饮食有
8、关;成人的心理问题也与儿童时期的环境条件和心理卫生有关。第三节小儿年龄分期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渐进的动态过程,不应被人为地割裂认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解剖、生理和心理等功能确实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与年龄相关的规律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将小儿年龄分为七期,以便熟悉掌握。(一)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小儿出生为止,共40周。胎儿的周龄即为胎龄,或称为妊娠龄。母亲妊娠期间如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包括感染、创伤、滥用药物、接触放射性物质、毒品等,以及营养缺乏、严重疾病和心理创伤等,都可能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流产、畸形或宫内发育不良等。(二)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开始至2
9、8天之前,按年龄划分,此期实际包含在婴儿期内。由于此期在生长发育和疾病方而具有非常明显的特殊性,且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因此单独列为婴儿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三)婴儿期自出生到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此期是生长发育极其旺盛的阶段,容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同时,婴儿体内来自母体的抗体逐渐减少。自身的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抗感染能力较弱,易发生各种感染和传染性疾病。(四)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智能发育迅速,同时活动范围渐广,接触社会事物渐多。此期小儿对危险的识别和自我保护能力都有限,因此意外伤害发生率非常高,应格外注意防护。(五)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六)学龄期自入小
10、学始(67岁)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此期儿童的体格生长速度相对缓慢,除生殖系统外,各系统器官外形均已接近成人。(七)青春期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从1020岁,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青春期的进入和结束年龄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约可相差24岁。此期儿童的体格生长发育再次加速,出现第二次高峰,同时生殖系统的发育也加速并渐趋成熟。第四节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2011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进一步把妇女和儿童健康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优先发展的领域之一。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通过制订名为“儿童疾
11、病综合管理(IMCI)w的战略来进一步提高和维护儿童的健康水平。儿童疾病综合管理的目标实在5岁以下儿童中降低死亡、疾病和残疾,并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育。儿童疾病综合管理包括家庭和社区,以及卫生机构实施的预防性和医疗性措施内容。在医疗机构中,IMCl战略促进了在门诊就对儿童期疾病做出准确的确认,保证了对所有重大疾病的综合治疗,加强对家长的咨询,并提高了严重患儿的转诊速度。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和家庭里,该战略促进了寻求适宜保健的行为,提高了营养和预防保健,并保障医嘱的正确执行。儿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是依托现代医学的进步展开的。当前,现代医学的革命性突破及其引领的发展趋势应该受到儿科工作者的高度重视。2005年人类基因组DNA全序列测定最终完成,对于人类攻克目前威胁生命健康的疑难顽症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基因组学在基因活性和疾病的相关性方面为破解疾病发生、发展的本源提供了有力根据和方向,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表观遗传学、生物信息学、模式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和交叉组合已经形成了系统生物医学。系统生物医学能够将各种致病因素的相互作用、代谢途径及调控途径综合起来。运用现代生物学的科学和技术,解析人类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从而寻求干预、治疗和预防的方法。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TO)对健康做了如下定义:“健康不仅是躯体无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