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儿科学(第八版)讲义09免疫性疾病.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263177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大儿科学(第八版)讲义09免疫性疾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石大儿科学(第八版)讲义09免疫性疾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石大儿科学(第八版)讲义09免疫性疾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石大儿科学(第八版)讲义09免疫性疾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石大儿科学(第八版)讲义09免疫性疾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大儿科学(第八版)讲义09免疫性疾病.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免疫性疾病第一节过敏性紫藏过敏性紫瘢(anaphylactoidpurpura)又称亨-舒综合征(henoCh-SChOnleinsyndrome,henoch-schonleinpurpura,HSP),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临床特点为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瘢,常伴关节肿捕、腹捕、便血、血尿和蛋白尿。多发生于28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秋二季居多。【病因】本病的病因尚未明确【发病机制】过敏性紫瘢的发病机制可能为:各种刺激因子,包括感染原和过敏原作用于具有遗传背景的个体,激发B细胞克隆扩增,导致IgA介导的系统性血管炎。【病理】病变累及皮肤、肾脏、关节及胃肠道,

2、少数涉及心、肺等脏器。在皮肤和肾脏荧光显微镜下可见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过敏性紫瘢肾炎的病理改变:轻者可为轻度系膜增生、微小病变、局灶性肾炎,重者为弥漫增殖性肾炎伴新月体形成。肾小球IgA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也见于IgA肾病,但过敏性紫瘢和IgA肾病的病程全然不同,不似同一疾病。【临床表现】多为急性起病,各种症状可以不同组合,出现先后不一,首发症状以皮肤紫瘢为主,少数病例以腹痛、关节炎或肾脏症状首先出现。起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可伴有低热、食欲不振、乏力等全身症状。1 .皮肤紫瘢反复出现皮肤紫瘢为本病特征,多见于四肢及臀部,对称分布,伸侧较多,皮肤紫瘢一般在46周后消退,部分患儿间隔

3、数周、数月后又复发。2 .胃肠道症状约见于2/3病例。由血管炎引起的肠壁水肿、出血、坏死或穿孔是产生肠道症状及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3 .关节症状约1/3病例可出现膝、踝、肘、腕等大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关节腔有浆液性积液,但一般无出血,可在数日内消失,不留后遗症。4 .肾脏症状30%60%病例有肾脏受损的临床表现。肾脏症状多发生于起病1个月内,亦可在病程更晚期,于其他症状消失后发生,少数则以肾炎作为首发症状。有些患儿的血尿、蛋血尿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但大多数都能完全恢复,少数发展为慢性肾炎,死于慢性肾衰竭。5 .其他表现偶可发生颅内出血,导致惊厥、瘫痪、昏迷、失语。出血倾向包括鼻出血、牙龈出血、

4、咯血、睾丸出血等。偶尔累及循环系统发生心肌炎和心包炎,累及呼吸系统发生喉头水肿、哮喘、肺出血等。【辅助检查】尚无特异性诊断试验,以下试验有助于了解病程和并发症。【治疗】1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积极寻找和去除致病因素,如控制感染,补充维生素。有尊麻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时,应用抗组胺药物和钙剂。腹痛时应用解痉剂,消化道出血时应禁食,可静脉滴注西咪替丁每日2040mgkg,必要时输血。2 .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急性期对腹痛和关节痛可予缓解,但不能预防肾脏损害的发生,亦不能影响预后。泼尼松每日l2mgkg,分次口服,或用地塞米松、甲泼尼松龙每日(5IOmgkg)静脉滴注,症状缓解后即可停用。重症过敏性

5、紫瘢肾炎可加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哇喋吟或雷公藤多昔片。3 .抗凝治疗(1)阻止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药物:阿司匹林每日35mgkg,或每日2550mg,每天1次服用:双喀达莫每日35mgkg,分次服用。(2)肝素:每次0.5lmgkg,首日3次,次日2次,以后每日1次,持续7天。(3)尿激酶:每日Iooo3000ukg静脉滴注。4 .其他钙通道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每日0.51.0mgkg,分次服用;非密体类抗炎药如咧咻美辛每日23mgkg,分次服用,均有利于血管炎的恢复。中成药如贞芭扶正冲剂、复方丹参片、银杏叶片,口服36个月,可补肾益气和活血化瘀。第二节川崎病川崎病(KaWaSakidis

6、ease,KD)约15%20%未经治疗的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害。发病年龄以婴幼儿多见。【病因和发病机制】1 .病因病因不明,流行病学资料提示立克次体、丙酸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反转录病毒、支原体感染为其病因,但均未能证实。2 .发病机制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病理】本病病理变化为全身性血管炎,好发于冠状动脉。病理过程可分为四期。【临床表现】1 .主要表现(1)发热:3940C,持续714天或更长,呈稽留或弛张热型,抗生素治疗无效。(2)球结合膜充血:于起病34天出现,无脓性分泌物,热退后消散。(3)唇及口腔表现:唇充血破裂,口腔黏膜弥漫充血,舌乳头突起、充血呈草莓舌。(4)手足症状:急性期手足

7、硬性水肿和掌跖红斑,恢复期指、趾端甲下和皮肤交界处出现膜状脱皮,指、趾甲有横沟,重者指、趾甲亦可脱落。(5)皮肤表现:多形性皮斑和猩红热样皮疹,常在第一周出现。肛周皮肤发红、脱皮。(6)颈淋巴结肿大:单侧或双侧,坚硬有触痛,但表面不红,无化脓。病初出现,热退时消散。2 .心脏表现于病程第16周可出现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律失常。发生冠状动脉瘤或狭窄者,可无临床表现,少数可有心肌梗死的症状。冠状动脉损害多发生于病程第24周,但也可发生于疾病恢复期。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瘤破裂可致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3岁以下男孩,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C一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是冠状动脉病变的高危因素。3 .其他可有

8、间质性肺炎、无菌性脑膜炎、消化系统症状(腹痛、呕吐、腹泻、麻痹性肠梗阻、肝大、黄疸等)、关节痛和关节炎。【辅助检查】1 .血液检查周围血白细胞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伴核左移。轻度贫血,血小板早期正常,第23周时增多。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等急相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浆黏度增高,血清转氨酶升高。2 .免疫学检查血清IgG、IgNkIgAIgE和血循环免疫复合物升高;TU类细胞因子如IL-6明显增高,总补体和C3正常或增高。3 .心电图早期示非特异性ST-T变化;心包炎时可有广泛ST段抬高和低电压;心肌梗死时ST段明显抬高、T波倒置及异常Q波。4 .胸部平片可示肺部纹理增多、模糊或有片状阴影,

9、心影可扩大。5 .超声心动图急性期可见心包积液,左室内径增大,二尖瓣、主动脉瓣或三尖瓣反流;可有冠状动脉异常,如冠状动脉扩张(直径3mm,4un为轻度;47mm为中度)、冠状动脉瘤(28mm)、冠状动脉狭窄。6 .冠状动脉造影超声波检查有多发性冠状动脉瘤、或心电图有心肌缺血表现者,应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指导治疗。7多层螺旋CT在检测冠状动脉狭窄、血栓、钙化方面的能力明显优于超声心动罔,可部分取代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和鉴别诊断】1.诊断标准(表9T1)2 .IVIG非敏感型KD目前对该病诊断尚无统一定义,还有“IVIG无反应型KD”、“1VIG耐药型KD”、“难治性K

10、D”等多种表述。多数认为,KD患儿在发病10天内接受IVIG2gkg治疗,无论一次或分次输注48小时后体温仍高于38C,或给药27天(甚至2周)后再次发热,并符合至少一项KD诊断标准者,可考虑为IVlG非敏感型KD。3 .鉴别诊断本病需与渗出性多形红斑、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败血症和猩红热相鉴别。【治疗】1 .阿司匹林每日3050mgkg,分23次服用,热退后3天逐渐减量,2周左右减至每日35mgkg,维持68周。如有冠状动脉病变时,应延长用药时间,直至冠状动脉恢复正常。2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剂量为12gkg于812小时静脉缓慢输入,宜于发病早期(10天以内)应用,可迅速退热,

11、预防冠状动脉病变发生。应同时合并应用阿司匹林,剂量和疗程同上。部分患儿对IVlG效果不好,可重复使用12次,但约1%2%的病例仍然无效。应用过IVIG的患儿在9个月内不宜进行麻疹、风疹、腮腺炎等疫苗预防接种。3 .糖皮质激素因可促进血栓形成,易发生冠状动脉瘤和影响冠脉病变修复,故不宜单独应用。IVlG治疗无效的患儿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亦可与阿司匹林和双嗜达莫合并应用。剂量为每日2mgkg,用药24周。4 .其他治疗(1)抗血小板聚集:除阿司匹林外可加用双嚅达莫,每日35mgkg0(2)对症治疗:根据病情给予对症及支持疗法,如补充液体、保护肝脏、控制心力衰竭、纠正心律失常等,有心肌梗死时应及时

12、进行溶栓治疗。(3)心脏手术: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5 .IVIG非敏感型KD的治疗(1)继续IVlG治疗:首剂IVlG后仍发热者,应尽早再次应用IVIG,可有效预防CAL,若治疗过晚,则不能预防冠状动脉损伤。建议再次使用剂量为2gkg一次性输注。(2)糖皮质激素联用阿司匹林治疗:有学者建议IVlG非敏感型KD可以在IVlG使用基础上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加阿司匹林。【预后】川崎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复发见于1%2%的患儿。无冠状动脉病变患儿于出院后1、3、6个月及12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未经有效治疗的患儿,15%25%发生冠状动脉瘤,更应长期密切随访,每612个月一次。冠状动脉瘤多于病后2年内自行消失,但常遗留管壁增厚和弹性减弱等功能异常。大的动脉瘤常不易完全消失,常致血栓形成或管腔狭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内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