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应急救援预案流于形式的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解决应急救援预案流于形式的问题.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如何解决应急救援预案流于形式的问题转变思想观念,切实提高对应急预案重要性的认识。转变思想、提高认识,通过重视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自诊”能力。强化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管理是贯彻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落脚点,也是促进企业全面体检、自检的切入点,必须重视应急预案的编制,使其与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作业计划相配套,并根据下一年度的作业范围、地点,组织各专业对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的危险因素,开展风险评估并形成报告,根据辨识评估结果确定下一年度的生产作业计划和安全工作重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通过预案的编制,理顺企业内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双预控
2、机制,规范外部应急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自诊”能力,这是应急救援管理的核心和基础。只有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体系理顺、完善了,才可能实现安全生产,使应急救援预案起到最根本的作用。完善预案体系,建立完整的应急响应衔接机制。完善体系、建立机制,通过应急救援预案的评审、公布及备案,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自律”能力。按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一案三制”(预案、机制、体制、法制),企业应按照板块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对应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立“主体责任落实到哪里,应急管理就落实到哪里”的机制。企业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与上级公司及监管部门的应急预案实现相互衔接,明确
3、预案应急响应的分级管理。并在应急预案基础上,丰富完善“三个一”(即每个单位一套应急预案、一套应急预案处置手册、一套岗位处置卡)的预案体系,进一步推进预案体系的图表化、程序化、手册化、卡片化,不断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强化分级培训,加强从业人员的应急知识储备。以人为本、强化培训,通过教育培训将应急知识转化为处置能力,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自救”能力。编制一套切实可操作的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预案培训和应急教育是真正有效发挥预案应有功能的保障。企业应按照“预案培训不到位就是隐患”的原则,开展分层次、分系统、分岗位的应急教育培训,即对应急管理人员、应急指挥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进行分级培训。针
4、对应急管理负责人和编制人员理论基础薄弱的现状,通过“三结合”方式,即脱产集中培训与日常学习相结合、普通培训与针对性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现场实操相结合,聘请应急管理专家,就应急管理系统建设和预案编制工作进行专项培训;针对应急指挥人员,进行应急分级响应和应急救援指挥方面的培训;针对区队、班组及岗位操作工,开展全员应急知识应知应会、自救互救和逃生技能的岗位培训。通过三个层次的应急管理系统培训,进一步强化各级应急管理、指挥人员的应急意识,提升应急管理理论水平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夯实应急管理基础工作。重视预案演练,以演练促防促用。注重实操、以防促用,通过应急预案演练、评估和修订,进一步提高煤矿企业的
5、“自控”能力。企业要充分认识到“防灾、减灾、救灾”同等重要,对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须格外重视。只有把平常的每次演练当成实战,才能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做到从容处置。因此,组织开展“学演结合”的实战演练,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的重要方法。企业必须结合本单位主要灾害事故类型,详细编制年度演练计划,有效开展有专职救护队参与的实战化应急演练。企业还要牢固树立“与其平平常常把所有预案过一遍,不如扎扎实实做好一个预案演练”的思想。同时,煤炭企业要结合预案培训,将避灾线路及紧急避灾系统的正确使用、应急指挥处置人员指挥实务、具体处置方案与措施作为重点内容,进行实操演练,并开展经常性检查抽考,形成“以学促演、以练促防
6、、学演相促”的长效工作机制。预案演练结束后应及时总结,并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预案,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建立信息处置平台,完善应急救援信息系统。科学监管、持续创新,通过加快互联网+、大数据植入的智慧建设,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自强”能力。企业要通过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建立综合信息处置平台,促进安全监测监控多元化融合和信息共享,提高安全预测预警水平,实现安全监测监控信息的深度分析和综合利用。事故发生前,通过应急联动系统,在需立即撤离的紧急情况下,可自动与应急广播、通信、人员定位等系统应急联动,及时撤出危险区域的作业人员。事故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通过应急救援信息系统,统一调配应急救援资源,实施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方案,及时有效地协调、指挥有关单位和个人参加现场应急救援。建立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将各种应急资源纳入其中,做到数据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应急救援指挥调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紧密结合。“横向”对事故周边应急资源分级分区域调配,“纵向”实现事故区域应急预案与省、市、县、企业的“五级联网”逐级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