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十四五”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聊城市“十四五”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聊城市“卜四五”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我市是食用菌生产大市,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食用菌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聊城市食用菌产业,特制订本规划。一、“十三五”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十三五”期间,我市食用菌产业以推进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发展重点,注重提质增效,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生产规模平稳发展,品种结构逐步优化,生产方式更加高效,区域布局日趋合理,质量效益快速提升,产量产值居全省前列,在产业扶贫、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栽培品种丰富目前全市食用菌种类共计15多种,有传统生产的平菇、双胞菇、草菇、鸡腿菇、香菇、金
2、针菇等,也有大根菇、大球盖菇、羊肚菌、灵芝、桑黄等珍惜菌类,其中平菇、灵芝、桑黄、羊肚菌位居全省前列,桑黄生产量占全国40%,加工占全国50%,灵芝生产量占全国50%,交易量占全国的60%,平菇一直位居全省前列,生产量占全省的30%以上,羊肚菌用了2年的时间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南菌北移的成功典范。(二)栽培模式多样目前,全市食用菌栽培模式仍以单季简易菇棚生产为主。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尤其通过标准化、特色示范园区等项目的实施带动,多种高效栽培模式得到推广应用。栽培方式由平面向立体、单季向周年、传统向现代化生产发展。栽培设施由简易菇棚向钢架无立柱大棚转变,菌菜复合棚、光伏
3、食用菌大棚、林下等多种栽培设施也得到推广应用。(三)产业布局集中区域化经过多年发展,聊城食用菌年产1万吨以上的县有4个,分别为冠县、莘县、东昌府区、阳谷县。其中冠县食用菌年产33.56万吨,产值15.5亿元,以生产平菇、灵芝为主。莘县食用菌年产10.55万吨,产值5.49亿元,以生产双抱菇、平菇、鸡腿菇、草菇为主。涌现出食用菌50亩以上的生产基地、园区16家,冠县、临清市分别以灵芝、桑黄特色产业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这些园区初步实现了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四)菌种(菌包)生产现代化进程加快全市共有菌种(菌包)生产企业16家,其中东昌府区2家,莘县6家,冠县4家,临清4家。菌包棒年生产
4、量2150.5万棒,菌种繁育、菌包加工逐步向工厂化发展,栽培模式也已逐渐由传统生产向现代化转变。二、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一)发展优势。1 .政策优势。近几年,国务院、农业农村部等相继出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康中国战略、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桔秆综合利用行动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2 .资源优势。我市是农业大市,生产形成的麦草、玉米秸、玉米芯、棉籽壳等废弃物数量丰富,利用作物秸秆种植食用菌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3 .生态优势。在建立“三维农业”中,食用菌产业真正可以将绿色种植业、生态养殖业有效连接起来,通过“食用菌一有机肥(基质)一农作物一食用菌”“农作
5、物桔秆一食用菌生产一二次种菇一还田”“食用菌一菌渣饲料/垫料一养殖一沼气一农作物一食用菌”等多种生态循环利用模式,实现农、林、牧废弃物的多元增值。4 .市场优势。食用菌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是国际公认的“健康食品”“功能食品”。近几年,随着健康产业不断发展和规范,老百姓的大健康意识日渐增强,为菌物药、保健养生食品提供了发展机遇。(二)存在问题。1 .良种开发利用滞后。名特优新品种引进、选育相对滞后,自主知识产权品种较少,储备不足。2 .专业化生产水平较低。缺乏精准化技术支撑,标准化生产发展缓慢,管理技术相对落后。3 .产品加工发展缓慢。初加工品占比较高,精深加工滞后,产品附加值较低。4
6、.品牌建设能力不强。企业品牌及在全国影响力较大的产品品牌数量较少,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力度不强。5 .机械装备水平落后。食用菌机械装备企业较少,自主研发装备不足,轻简化设备普及率低。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屈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为目标,加强种质创新利用,园区建设提升,产业要素集聚,产业功能拓展、知名品牌培育,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专业化、机械化、智能化生产水平,实质推进供
7、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二)基本原则。1 .坚持绿色引领,促进可持续发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农业废弃物资源生产食用菌及菌渣高效循环利用,打造农一菌一林、农一菌一牧等多种循环新模式,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2 .坚持市场导向,优化产品有效供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大力发展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的品种,不断卡富产品供应类型,加快冷链物流配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3 .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工艺的研究,强化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探索科研创新与技术推广服务新机制,推进产业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向
8、更加依靠科学技术创新、现代物质装备和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转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4 .坚持协调推进,促进三产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内部协调发展,推进一产往后延,二产连两头,三产走高端,打造全产业链。拓展新功能、发展新业态、开拓新模式,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一二三产协调发展。(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食用菌优质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专业化水平不断推进,生产经营体系不断完善,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物质装备水平大幅提升,逐步形成产业体系完善、生产方式绿色、组织管理高效、品牌优势明显、科学技术先进、物质装备优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四、主要任务(一)突出育种攻关,着力推进菌种集
9、约化生产。以品种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思路,支持优势菌种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组建育种创新平台,开展菌种育种联合攻关。特别要开展大宗食用菌国产品种替代进口品种、珍稀食用菌新品种选育、功能型新品种筛选等攻关,加快食用菌菌种优质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同时,积极推进食用菌菌种液体化进程,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育种模式开展品种研发、新品种试验网络建设,引导菌种企业向育繁推一体化方向发展。(二)突出机制创新,着力推进园区化生产。充分发挥资源、产业、政策优势,加快生产要素集聚,整合提升各类现代食用菌产业园区,逐步犷大食用菌标准园区建设规模,打造批集中连片、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的特色化
10、、精品化和科技化新园区,成为集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应用展示推广的平台和载体。同时,注重创新运行与管理机制,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形成“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工人”的紧密型利益共同体,逐步成为食用菌科技推广应用的核心区、园区化经营的样板区和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形成功能清晰、梯次有序、特色鲜明的现代食用菌园区化发展格局。(三)突出循环增值,着力推进绿色化生产。按照“生产环境优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节约化”的要求,推行绿色化生产.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种植食用菌生产研究,注重开发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的新型栽培基质,实现农、林、牧废弃物的多元增值,同时加强生物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绿色防
11、控等基础科技研究,提升支撑食用菌绿色发展的原始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快食用菌菌渣循环利用,加大食用菌菌渣的二次种菇、发酵床垫料以及肥料化、饲料化、基质化、能源化等循环利用力度,加强食用菌产业与果菜林等种植业的循环发展研究示范推广,初步形成以食用菌为纽带的多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格局,促进农业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四)突出菌包培育,着力推进专业化生产。本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相对集中、专业生产、规模经营”的原则,推进食用菌专业化生产。一方面,加强菌包(料)专业化生产扶排力度,特别要加强珍稀菇类菌包专业化生产和草腐菌发酵料专业化生产基地建设,打造“菌包(料)集约化生产+基地分散出菇”的专业化
12、分工协作模式。另一方面,有序推进栽培原料和菌种等专业化生产,鼓励有基础的地区或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推进栽培原料处理、菌种生产和电商销售等环节逐步实现专业化生产。(五)突出信息融合,着力推进智慧化发展。以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为突破口,加快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食用菌生产过程的全面深度融合与应用。积极探索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的路径、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机制,建立健全数据采集、分析、应用循环体系。鼓励企业与有关科研单位、大数据企业合作探索5G技术应用,打造内容丰富、模式多样、载体多元的信息服务产品。同时,选择基础较好、区域带动性强、物联网需求迫切的食用菌传统生产园区,以企业为主体,中试和
13、熟化一批物联网关键技术、智能装备和解决方案,推进智慧食用菌生产。(六)突出质量提升,着力推进品牌化发展。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竞争力为目标,多渠道整合资源,培行提升食用菌品牌,加快形成以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的食用菌品牌发展格局。一方面,引导食用菌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将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等注入品牌,引导食用菌优势产区搭建培育品牌创建主体平台,突出地方特色、品质特色和功能特色,建立品牌发展的整体工作运行机制,统筹加快食用菌品牌建设。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和新媒体及展会等多种促销手段,多层次、全方位宣传推介品牌,对重点企业和品牌产品给予重点培
14、育、重点扶持,鼓励知名品牌利用品牌资源进行扩张和延伸,努力打造以品牌价值为核心的新型食用菌产业。(七)突出新型业态,着力推进融合化发展。以食用菌产业为依托,以新型经营主体为引领,以利益联结为纽带,通过产业链延伸、产业功能拓展、要素集聚和机制创新等方式,打造全产业链目标整合、多功能融合和经营体系契合的一二三产业融合综合体。一是纵向延伸,健全和完善产业链条。在纵向上推行食用菌产加销一体化,将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链接成一个有机整体,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等主体发展加工和流通,健全完善产业链和价值链。二是横向拓展,挖掘产业价值创造潜力。食用菌产业除了特色产品保障、原料供给、就
15、业增收等基本功能,还有生态涵养、观光休闲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打造1+N型食用菌产业新六产,塑造集食用菌生产、加工与休闲观光、餐饮文化、科普教育、健康养老等融合发展,打造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的体验型新业态。(八)突出资源整合,着力推进集群化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引导适宜区域集聚资源、集中力量,建设富有特色、规模适中、带动力强、融合发展的区域性优势食用菌产业集群。一方面,加大食用菌企业招商力度,着力引进大公司、总部研发基地等有利于产业集聚的龙头项目,打造一批带动能力强、产业影响力大、掌握市场话语权的产业集群领头羊。另一方面,鼓励引导区域内企业纵向配套、横向协作,深化协作配套和专业
16、化分工,形成完整产业链。引导中小企业以菌种研发、工厂化生产为关键点,发挥要素集聚和融合平台作用,连块成带、集群成链,形成区域分工合理、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食用菌产业集群发展格局,推动产业形态由“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空间布局由“平面分布”转型为“集群发展”。五、重点工程(一)加强科技创新及研发。科技是食用菌产业长足发展的关键。聊城市农科院是我市唯一一家有能力并且正在从事食用菌科研工作的机构,它与国家、省产业技术体系联合,通过食用菌创新团队草菇轻简化栽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目前已拥有I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用菌技术规程.今后,聊城市食用菌发展要充分发挥农科院技术优势,不断强化食用菌产业科技支撑能力。一是支持聊城市农科院食用菌科研创新和推广平台建设,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引导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食用菌相关功能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开发“食字号”“健字号”新产品,提高中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二是优先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