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十四五”小麦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聊城市“十四五”小麦产业发展规划.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聊城市“十四五”小麦产业发展规划小麦是我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610万亩左右,总产约270万吨,面积、总产均约占全省的10机搞好小麦生产,对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卜四五”时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促进小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五年。为推动我市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特编制本规划。一、“十三五”以来主要成就(一)小麦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与“十二五”相比,“十三五”期间聊城市小麦生产实现了面积、单产、总产全面增长。其中,小麦年均种植面积626.2万亩,较“十二五”期间增加59.63万亩,增幅10.52%;平均单产430.53公
2、斤/亩,增加17.55公斤/亩,增幅4.25%;年均小麦总产269.5万吨,增加35.57万吨,增幅15.2现(表1)。表1聊城市“十三五”小麦生产情况与“十二五”对比项目播种面枳(万亩)总产(万吨)单产(公斤/亩)“十二五”年均566.57233.93412.98“十三五”年均626.20269.50430.53比“十二五”增加量59.6335.5717.55增长率(%)10.5215.214.25“十三五”期间,聊城市小麦面积围绕在610万亩以上,单产、总产呈持续增长趋势。其中,面积由2015年的608.59万亩,增长到2017年的656.81万亩,后因比较效益等原因面积有所下降,2020
3、年为612.82万亩;总产由2015年的249.13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278.09万吨,增长28.96万吨,增幅11.62%;单产由2015年的409.35公斤,增加到2020年的453.79公斤,增长44.26公斤,增幅10.81%(表2)。表2聊城市“十三五”各年度小麦生产面积单产和总产情况年份播种面积(万亩)总产(万吨)亩产(公斤)2016627.45264.65421.782017656.81278.76424.412018619.03255.31412.432019614.88270.69440.232020612.82278.09453.79平均626.20269.50430
4、.53(二)关键增产技术推广面积大。“十三五”期间,聊城市重点推广了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规范化播种高产栽培技术、小麦深松镇压节水栽培技术等关键技术,在生产上发挥了显著的增产效果,为聊城市小麦持续增产发挥重要作用。据调食,截至2020年,全市宽幅精播面积330.9万亩,比“十二五”末增加了10吊5%;规范化播种面积510.2万亩,比“十二五”末增加了15.9%;深松镇压技术96.4万亩,比“十二五”末增加了69.1%。(三)品种审定和新品种推广工作稳步推进。“十三五”期间,我市累计审定小麦新品种5个,小麦新品种累计推广3000万亩。其中,优质专用小麦400万亩,占10%。(四)小麦病虫草害
5、防控有力。“十三五”期间,小麦病虫草害总体上中等偏轻发生,轻于“十二五”。平均每年发生面积在1902万亩次左右,比“十二五”减少292万亩次,防治面积3600万亩次,挽回产量损失29.9万吨,实际损失5.0万吨,比“十二五”期间减少2万吨。(五)土壤肥力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我市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耕地质量提升、化肥减量等规划方案为引领,以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为抓手,坚持示范带动,取得显著成效。全市耕地质量水平稳步提升。2020年全市测上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1%,配方肥应用面积增加到558.7万亩,新增水肥一体化面枳12.38万亩,全市化肥使用量32.17万吨(折纯)、较2015年下降
6、21.99%。(六)小麦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十三五”期间,全市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加快应用、机具持续增加、机械化水平平稳推进,全程机械化成效显现。谷物联合收割机发展到35927台,比“十二五”末增长30.03%,其中稻麦联合收割机18902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及各环节的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其中,机耕、机播、机收率分别达到100%、99.98%、99.85%。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稳定小麦种植面积压力大。近年来,虽然全市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610万亩以上,但随着农资价格、生产作业环节和人工费用等不断上涨,农民种粮效益总体呈卜降趋势,这严重影响了农民的
7、种植积极性;调查显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对较少。同时.,随着城镇化与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占地不断增加,对小麦播种面积造成较大冲击,保持小麦播种面积稳定的难度越来越大。(二)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近年来,灾害天气频发,受灌排设施落后、水源不足等因素限制,旱涝灾害常有发生,一定程度限制了小麦高产稳产。(三)耕地质量提升的压力大。部分地区长期重用轻养,化肥、农药等的粗放投入和不合理使用,深耕深松、有机肥施用、秸秆还田等不够,导致耕地质量难以持续提升,制约着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同时,部分地区单一模式长期连续种植导致的土壤板结、耕层较浅等耕地质量问题依然存在,与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
8、存在较大差距。(四)品种结构不够合理。随着我国粮食安全的目标由粮食增产转向量质并重、提质增效,小麦品种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显现,高产品种居多,但是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少。特别是缺少优质强筋、特色营养、抗赤霉病、高产稳产的突破性小麦新品种。(五)病虫草害防控压力大。病虫草害防控难度增大。近年来,小麦条锈病、茎基腐病、根腐病、地下害虫、禾本科杂草等病虫草害发生防控难度加大。小麦条锈病是一种高空气流传播的大区流行性、暴发性病害,其病原菌易发生变异,且传播速度快、危害性强,我市主要种植品种普遍缺乏抗性,发生流行的风险较高。茎基腐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害,由于连年秸秆还田,土壤中菌源量不断积累,且我市主栽品种多数不
9、抗病,存在大面积发生的风险。同时,受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影响,农民粮食生产管理投入积极性普遍较低,等、靠思想严重,防病治虫积极性、主动性差,防控思维重“治”轻“防”,容易为病虫害侵染扩散留下隐患。(六)全程机械化生产仍有差距。一是农机装备发展短板有待补齐。主要表现在传统常规、低端低效机械多,复式高效、现代高端机械少;耕种收“老三样”机械多,施肥用药、秸秆利用、烘干仓储“新三样”机械少。二是生产全程机械化存在薄弱环节。尽管我市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但也只是解决了产中机械化的问题,离全程机械化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在产前和产后环节,机械化的空白点很多,产前的种子加工处理、产后的机械化烘干等
10、加工处理仍属薄弱环节。三是机械化作业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小麦机械播种、机械收获技术发展迅速,但仍存在播种后“保苗率低、出苗整齐度差”等问题,“省工不节本、增效不增产”的现象在生产中广泛存在。三、“十四五”发展目标及工作重点(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卜大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确保粮食安全为首要任务,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围绕“优质、丰产、节本、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快推行小麦种植绿色生产方式,不断提高小麦产业发展
11、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全力确保小麦产能稳定增长,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消费需求,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一)发展目标。根据“十三五”小麦产业发展状况,按照稳中求进的原则,稔定面积,主攻单产,推进机械简化精准栽培。确定“十四五”期间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610万亩左右,总产270万吨左右,单产达到440公斤以上。(三)重点措施。1.稳定种植面积。“十四五”期间,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牢牢抓住耕地这一要害,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坚持永久基本农田主要用于粮食生产。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巩固提升小麦产能。2 .提升耕地质量。新建一批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
12、一批已建高标准农F1.。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管道灌溉、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提升农田灌溉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益。加强田间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建设田间路网、农田电网和防护林网等,升级粮田生产功能,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标准粮田。3 .强化种业攻关。实施良种联合攻关,加快突破性新品种培育推广,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扩大强筋小麦和特色小麦种植面积,推进优质专用小麦的规模化、标准化订单生产。4 .强化科技支撑。重点围绕整地、播种、管理、收获等各环节,集成组装轻简化的绿色生态环保、资源高效利用、生产效益显著提升的标准化技术模式:推动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加强栽培、育种、植保、农
13、机等合作,加强小麦生产相配套的农业机械,特别是与大型拖拉机相配套的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推进小麦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延长产业链:大力推广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小麦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模式。大力扶持发展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着力构建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病虫害防治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化学农药减量化,促进小麦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5 .推进科学防灾减灾。完善与气象、应急、水利等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开展定期会商,准确研判灾情趋势。利用大数据、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提高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推广抗逆性强的品种,做到主动避灾。制定灾害防范预案和
14、技术意见,落实小麦“一喷三防”等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措施,做到有效防灾,科学抗灾。6 .推动规模化经营。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扎实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项目,加快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对小农户的引领、带动和服务能力。积极争取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财政项目资金支持,将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服务,支持服务组织围绕小麦种植的播种、施肥、植保、收获等关键环节开展托管服务,提高小麦生产组织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强化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加大人力物力和
15、财政投入力度,为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将“粮食生产稳定度”指标纳入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体系,增加小麦播种面积权重,细化分解小麦生产任务目标,逐级压实小麦安全货任,高位推进小麦生产工作。(二)加强政策扶持。积极争取省农业农村厅以及市发改、财政等部门的支持,争取、整合有关扶持政策,努力调动和保护好广大农民务农种粮及县乡重农抓粮的“积极性”。不断实现产粮大县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逐步推动收入保险工作开展。加大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推广支持力度,提高小麦生产发展水平。(三)加强科技支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依托高校和市农科院等,在品种、节水
16、灌溉、农机装备、绿色投入品研发等应用技术研究领域加强科技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和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加农业科技服务有效供给,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效能。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提高农民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四)加强政策统筹。各级农业、发改、科技、财政、人社、供销等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合作,形成齐抓共推的强大合力,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推进全市小麦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五)广泛宣传引导。加强规划解读和宣传,充分调动政府部门、市场主体、农民群众等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地方优秀经验,及时解读创新案例、宣传做法经验、推广典型模式,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协力支持,营造促进小麦产业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