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十四五”棉花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聊城市“十四五”棉花产业发展规划.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聊城市“十四五”棉花产业发展规划聊城市是全省传统棉花产区,科学编制“十四五”棉花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对广稳定棉花生产、增加棉农收入、促进全市棉花产业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一、“十三五”棉花生产发展回顾受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植棉比较效益、气象灾害等多因素影响,“卜三五”期间,全市棉花生产继续呈快速下滑态势,2020年全市植棉面积62520亩,总产5368吨,棉花种植集中在高唐、冠县、临清、阳谷,其中高唐种植面积30000亩左右,占我市种植面积的50棉花加工、纺织企业以“企业+基地+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方式,在棉花优势产区内建立生产基地,开展订单生产,提高了
2、棉花质量,增加了棉农收入,有效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二、“十四五”棉花生产环境分析“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补“三农短板”、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棉花生产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1 .传统植棉生产成本高,效益低。我市棉花生产多为一家一户分散种植,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低,耕种管综合机械化率约65%;棉田放苗、定苗、采摘几乎完全靠人工完成,全年生产用工每亩高达21.92个,比小麦、玉米两季还多。平均植棉纯收益TOO3.36元/亩,如果不计算人工成本,亩均植棉纯收益831.81兀O2 .棉花质量不优,产需脱节。受棉花品种多乱杂、棉花区域标准化程度不高、混级混
3、价收购等诸多因素影响,地产棉纤维一致性差,“三丝”含量高,质量结构不协调。3 .自然灾害频发,市场风险加大。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世界性经济下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导致棉花及棉纺织品进出口不确定性增加,市场风险加大。4 .粮棉争地矛盾加剧。粮棉争地将进一步挤压比较效益不高的棉花生产。“十三五”期间国家棉花支持政策逐步向新疆棉区倾斜,对内地政策支持力度降低;与此同时,国家对内地粮油生产政策支持不断增加,影响地方政府抓棉花生产的积极性和对棉花生产的重视程度。三、发展思路与目标(一)发展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
4、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各项农业发展政策,全面落实省市决策部署,紧抓实施乡村产业振兴、棉花生产供给侧改革、经济“双循环”战略等机遇,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重点抓好适合中高端纺织业需要的高品质原棉品种选育、传统棉区耕作制度改革、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棉花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二)发展目标。根据棉花保护区面积划定情况和我市棉花产业发展实际,力争2025年高质量原棉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左右,棉花平均单产稳定在80公斤/亩左右。四、重点任务1 .调整优化传统棉作制度。以成本节约、效益提升为重点,推进传统春棉熟制和蒜(麦)棉两熟制棉作制度变革创新。发展棉花花生、棉麦(
5、曹、瓜、豆、菜)二元、三元间套作种植模式,促进植棉面积稳定发展。2 .推进棉花绿色高效生产。以治理和修复棉田生态环境、提升植棉综合效益为重点,深入推进棉花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加快研发推广节水、减肥、减药及替代化学投入品的绿色生产技术、产品和装备。支持使用加厚地膜和可降解地膜,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开展废弃地膜回收利用。大力推广棉杆还田肥料化利用试点,因地制宜建立棉杆综合利用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使棉田废弃物得到较好利用。3 .提升棉花产品质量。以棉纺织品市场需求为导向,统筹改善棉花遗传、生产和加工品质。完善棉花品种审定机制,在抗病、抗虫、耐盐碱基础上,加快培育和应用长度、强度、细度相协调及适宜机械化采收的
6、中早熟棉优良品种。支持研发机构和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全面提升生物设计育种能力水平。完善棉花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棉花良种繁育基地。示范建设区域化规模化高品质棉花生产区,发展订单生产。4 .提升基础设施物质装备水平。深化农机农艺融合,加强集中成熟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应用,加大采棉机械示范力度,加快研制示范推广小型采摘设备,组装配套棉花绿色高质高效产业集成体系,尽快破解我省棉花生产人工成本高的困境。在棉花生产保护区集中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改善棉F1.基础设施条件。加强盐碱地综合治理,增强棉田综合生产能力,启动高品质棉花产业建设.5 .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培育棉花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创新
7、棉花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有条件的经营主体开展棉花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统防统治、物资配送、土地托管等专业化服务。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推广棉花纺织订单生产,创新棉花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各环节效益效能,促进产业融合。推进智慧棉业发展,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棉花产业中的应用。挖掘棉花非纤维产品潜力,支持棉籽、秸秆综合研究开发,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植棉综合效益。加强棉花品牌保障体系建设,完善棉花生产及质量品牌市场标准体系。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各部门分工负责、密切合作的工作机制,协调推进产业发展。结合各项涉棉政策落实和棉花生产保护区建设,推进规
8、划任务的组织落实,逐级压实责任,加强调度考核,确保各项任务目标的完成。(二)创新完善支持政策。进一步完善棉花生产保护区管理体系,不断创新完善棉花生产支撑政策,建立棉花生产大县奖励机制;积极引导绿色金融支持棉花生产,稳步推进棉花种植成本保险,探索开展棉花收入保险;积极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金融资本支持棉花生产;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棉花收购加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三)强化科技支撑。强化棉花技术推广与教学科研单位的联系合作,“产学研”结合,“育繁推”衔接,加强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新标准研发,引导科技资源向优质种质资源创新和适宜纺织企业需求品种研发倾斜,努力实现品种突破。充分发挥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作用,加强技术集成与协同推广,促进先进植棉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棉花人才创新体系建设,建立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打造科研院校与棉花种子、生产、加工企业等的对接交流平台,加大对新型植棉经营服务主体、棉花加工企业和农技工作者的培训力度,提升专业技能,保障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及技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