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722967 上传时间:2024-12-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2023年12月26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播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各有关方面对纲要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以下

2、简称评估报告)。评估报告系统梳理了纲要实施两年多来主要目标指标、重大战略任务、重大工程项目等进展情况,深入分析了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提出了进一步推动纲要实施的主要举措。一、纲要实施进展情况良好“十四五”前半程极不寻常、极不平凡。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应对一些国家不断升级的遏制打压、新冠疫情严重冲击、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各种不确定难预料因素,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新

3、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迈上新台阶,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重要步伐,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国内生产总值(GDP)跨过120万亿元台阶,人均GDP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实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良好开局。(一)主要目标指标进展总体符合预期.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实现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的目标,并从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五方面提出了20项主要指标。总的看,这些目标和指标的实现情况基本达到预期进度要求,主要指标中16项基本符合或快于预期,4项相对滞后。4项指标提

4、前实现,分别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地表水达到或好于DI类水体比例、能源综合生产能力。5项指标快于预期,分别是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森林覆盖率。7项指标基本符合预期,分别是GDP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城镇调存失业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均预期寿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4项指标滞后预期,分别是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每T-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二)创新驱动发展步伐加快,科技

5、自立自强成效初显.纲要明确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H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两年多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发展新优势不断塑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在第五代移动通信(5G)和光通信、高速铁路等领域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生物育种等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多项“卡脖子”技术被攻克并实现产业化,核电机组关键部件实现整机国产化,腔镜手术机器人、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深海采矿等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并开启长期有人驻留时代,“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开

6、展中国首次地外行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羲和号”实现太阳探测零的突破。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布局。国家实验室组建运行,全国重点实验室基本重组完成,新型研发机构数量超过2400家。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效显著,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进展顺利。77个已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投运35个,形成一批全球领先科技成果。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保持在6%以上,高被引论文数保持世界第二位。原始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首次实现人体细胞发育过程“大逆转”,成功证明凯勒几何两大核心猜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各类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集聚,

7、将符合条件行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至100%,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社会比重超过77%,中央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企业参与或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占比接近80%。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4.8万亿元,企业贡献了超过80%的技术吸纳。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进一步健全,探索型和任务导向型科技项目分类评价制度不断完善,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使命导向的科研院所管理改革等试点稳步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体制更加健全,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突破7万件,稳居全球第(三)现代产业

8、体系加快发展,实体经济根基巩固壮大。纲要强调要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两年多来,完整产业体系和全链条产业链更加巩固,实体经济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产业发展向中高端稳步迈进。制造业竞争优势持续增强。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27.8%,占全球比重稳定在30%左右。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全面推进,产业链补短板锻长板取得突出成效。新能源、船舶等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巩固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8%、占GDP比重超过13%,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新能源发电装机量、船舶与海洋工程装

9、备国际市场份额等稳居全球第一。高端产业和重大装备创新发展取得积极成效,C919大型客机投入商业运营,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投产,国产核磁共振仪器实现量产,光伏电池、组件产量全球占比分别达到90.3%和84.8%0制造服务业专业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数字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网络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数字中国建设加快整体布局。5G网络建设全球领先,截至2023年8月累计建成基站313.8万个,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城区和县城。5G、兆光纤、移动物联网终端、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活跃用户数分别超过7.3亿、1.4亿、22.2亿、7.6亿。国家算力网络加快构建,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实施,算力总规模居世界第

10、二。产业数字化取得明显进展,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增长至60.1%和78.3%。数字产业化加快发展,移动操作系统快速发展,开源生态建设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成效明显,电子政务“在线服务”指数排名保持全球领先水平。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持续完善。交通强国建设稳步推进,高速铁路营运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城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两年分别累计新增4250公里、1.6万公里、2300公里,民用运输机场新增13个,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空间格局基本形成。现代物流体系不断健全,“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现代能源体系加快建设,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

11、发电,自主第三代核电机组“华龙一号投入商业运行,全球首台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西南水电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达到665万台、比2020年增长近三倍。国家水网工程加快推进,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直接受益人口达1.76亿。(四)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更加巩固,国内国际双循环水平进一步提升。纲要强调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两年多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20年的74.7%提高到2022年的8

12、2.9%,强大国内市场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效应不断显现。居民消费持续恢熨增长。消费经受住疫情冲击并呈恢夏性增长,重新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3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6.8%。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前两年年均增长63.2%,2023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44.1%,成为大宗消费新增长点。服务消班加快恢复,2023年上半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21.5%0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发展。有效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制造业贷款特别是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进一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前两年年均增长4.9%、202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3.8%,制造业投资202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6%。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基础

13、设施投资前两年年均增长4.8%、202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7.2%。进一步优化完善民间投资政策环境,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制造业民间投资2023年上半年分别增长15.6%、8.4%0外贸结构持续优化升级。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前两年一般贸易进出口占外贸总值比重提高3.8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加速出海。货物通关效率进一步提升,关税总水平降至7.3%。服务贸易稳步增长、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二。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两年累计达4.03万亿元。(五)全面深化改革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纲要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4、,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两年多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有序推进,发展动能不断积蓄。各类经营主体创造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顺利完成,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出价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意见、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持续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前两年新增经营主体5795万户,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取得积极成效。高标准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全面完善产权制度,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稳步实施。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改革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方式,高标准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加快建设,技术要素加速向生产力转化,探索建立数据要素流通规则。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健

15、全,北京证券交易所顺利开市、平稳运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全面实行,常态化退市机制逐步建立。全面放开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并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制度,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宏观经济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党和国家机构职能进一步优化,金融管理体制、科技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数据管理体制、知识产权管理体制等不断完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强政策跨周期设计、逆周期调节,强化宏观政策统筹协调,组织开展新出台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政策协同效应明显增强。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增效,减税降费成效明显。稔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对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六)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迈

16、上新台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纲要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两年多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业农村发展呈现新气象。农业质量效益不断提高。新增高标准农田2.47亿亩、累计建成10亿亩以上,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扎实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深入实施,农作物FI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o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60.7%提高到62.4%,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o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序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小农户超过9100万户。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基本实现省级全覆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3%,消除2200余个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达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统计年鉴/数据分析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