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以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同志们,今天根据计划安排,我围绕“以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跟大家*交流。在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引发广泛关注。那么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理解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有何现实作用?如何高效形成新质生产力?下面围绕这*方面,结合个人学习理解和大家*探讨。一、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
2、经济学基本原理,生产力就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标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生产力的诸要素中,不但包括人的因素,更包括生产工具和劳动资料。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同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基础。今天,新的物质生产力,正在信息化、智能化等条件下形成。马克思曾说“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邓小平同志也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产力”。生产力的跃升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关键性技术实现突破、发生质变,必然引发生产力核心因素的变
3、革,从而产生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没有科技发展的关键性突破,就没有新质生产力一一先进科技是新质生产力生成的内在动力。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新态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力”。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创新驱动的生产力,关键在于创*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包括通过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构建的平台经济、传统产业的高新科技化改造和生产治理数字化、智能化等。从根本上看,创新推动传统生产力发生了质的变化,而传统生产力的改变又推动着产业加快形成转型升级,并创造新的业态形式。这意味着,新质生产力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4、,在鼓励平台经济、引领经济发展新方向的同时,必然要告别传统技术体系、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从而成为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新”与“质”。所谓“新”,是指不同于*意义上的传统生产力,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为主要内涵的生产力。所谓“质”,是强调把创新驱动作为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以实现自立自强的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为龙头的生产力跃升。因此,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高效能、高质量,区别于依靠大量*投入、高度消耗*能源的生产力发展方式,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
5、。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是传统生产力在信息化、智能化生产条件下因科技持续突破创新与产业不断升级发展所衍生的新形式和新质态,代表着新时代中国生产力的*跃迁。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带来的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建立起来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它的性质必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与形成新质生产力相适应,要加快围绕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变革,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来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我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时代化。二、新质生产力对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
6、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突破。科学技术的每*突破,都是推动旧生产力体系逐步瓦解和新质生产力体系逐步形成的动力。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进入*创*集时代。哪个国家率先在关键性颠覆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形成新质生产力,哪个国家就能够塑造未来发展新优势,嬴得全球新*发展的战略主动权。历史的教训、现实的趋势都启示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的新征程,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真正掌握发展主动权。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无论是当前提振信心、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还是在未来发展和国际
7、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关键都在科技创新,重点在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的突破。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强调要加强科技创*产业创新对接,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引领产业升级。可以说,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体现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信心和决心。具体而言,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有助于抢占发展制高点。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的技术创*科学进步。要抢占发展制高点,就必须重视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创新。同时要加强国际*,处理好开放式创新与科技自立自强的关系,吸收全球先
8、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有助于培育竞争新优势。在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新赛道上,我国已经取得了*的发展成就,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包括在人才、技术、资本等方面积累的优势,以及在市场规模、产业体系等方面的优势。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要求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从而提升产业经济的持续整体竞争力,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有助于蓄积发展新动能。在当前复*变的国内外形势下,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当务之急是千方百计激活创新主体,更为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产业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之成为创新要素集成、创新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打造科技、产业、金融等紧密结合的创新
9、体系,从而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三、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着力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前沿性、基础性、原创性技术创新及其能力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发达国家借助自身的技术垄断,不断制造各种冲突和脱钩,企图以不公平的手段拖慢我国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发展。我们必须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新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抢占发展制高点,赢得发展主动权。具体而言,要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学技术通过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多要素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将促进并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巨大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所强调的:“
10、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健全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统筹起来考虑,强调*的有机联系,通过协同配合、系统集成,共同塑造科技创新的新优势。完善科技创新体制与机制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当前,要按照党的*大部署,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
11、创新*,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形成国家实验室体系,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强化科技战略咨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载体是产业。离开作为载体的产业,创新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经济发展从来不靠*产业“打天下”,而是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在持续迭代优化。光伏、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这些促进当前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都是从曾经的未来产业、战略性*产业发展而来。当前,我国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发展未来产业奠定良好基础。要紧紧抓住新*科技革命和产业
12、变革机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培育壮大战略性*产业,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产业升级和战略性*产业发展推进生产力跃升。当然,形成新质生产力不可能*而就。在国际科技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在大部分领域实现由“跟跑者”向“并跑者”“领跑者”的转变,需要*相当长的过程。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困难挑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同时也不要*地追求奇迹,要保持韧性、耐心和定力,尊重规律,才能更好地去创造方法、谋划思路。四、如何更加高质量形
13、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经济发展从来不是靠*产业“打天下”,而是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在持续迭代优化。由此可见,形成新质生产力,核心就在于要坚持需求牵引,在城市发展、金融科技、生物医药、工业制造、科学研究等领域,形成*示范性强、带动性广的重大应用场景,为社会经济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若说“经济新常态”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语境,“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塑造中国未来前途的大逻辑,那么“新质生产力”则释放了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历史性战略机遇不容错过,形成并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的过渡转化,是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蓄积发展新动能的“先手棋”。历史经验表明,在新
14、动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有的生产关系会*显露出诸多不适应的症状。从微观层面的工厂布局、制造流程、生产组织和管理体系,到中观层面的公司治理、区域协同和产业生态,再到宏观层面的发展理念、制度供给和*配置,都需要重*构。由此,新质生产力的“新”不仅指向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和产业新方向,还关乎发展理念,需破除思想藩篱和制度屏障,对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进行再造。*跟踪基础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动态,捕捉蕴含巨大战略价值、可能引致产业变革的“弱信号”,积极开展前瞻性布局。*密切关注科学研究范式、科技创新模式的迭代演进,及时调整建源和施策的方向、重点。*深刻把握科技创新要素的内涵演化以及开发利用方式的新动向,
15、抢占新型要素开发利用制高点。*把握好知识生产、传播、转化的新规律,因势而谋、顺势而为,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知识供给体系。与传统产业相比,战略性*产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产业辐射面广等特点,是各国经济发展竞争的关键点,更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体力量。需要注意的是,战略性*产业与传统产业并不是绝对隔离绝缘的,传统产业不等同于落后产业,强调培育和壮大战略性*产业也不是简单化地抛弃传统产业。战略性*产业发展高度依赖传统产业作为基础、提供技术支撑。因此要通过形成新质生产力,运用新成果、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能。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趋势,成长不确定性更大,培育周
16、期也更长。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就是要先发制人,为*产业做好接续储备。战略性*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大国博弈的重要阵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不断突破束缚,促进生产力发展。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推进布局前沿技术、培育战略性*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动作不断加快。整合科技创新*、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培育*新产业集群,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谋划。要积极开展前瞻性顶层设计,尊重产业发展规律,营造有利于创新的产业生态环境,提高研发投入支持力度,提升成果转化率,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战略性*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释放更多新质生产力。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核心载体,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市场在发现和处理信息上比政府要快,在市场的激励下,大量的企业在*技术路线上试错、竞争与*,进而开发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