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安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安市淮安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docx(3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淮安市淮安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淮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淮安分局2022年12月目录第一章总则4第二章现状分析与问题8第一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现状与评估8第二节资源环境承我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11第三节重大问题识别与形势研判11第三章战略目标与发展策略16第一节照景定位16第二节发展规模与指标体系17第三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策略18第四章国土空间格局与用途管制21第一节区域协调21第二节国土空间总体格局22第三节国土空间规划分区23第四节三线划定与管控25第五节国土空间用途结构优化26第六节国土空间用途管制28第五章耕地保护与农业发展30第一节耕地保护30
2、第二节耕地质Ja建设31第三节农业生产与发展32第六章自然资源要素保护与利用34第一节生态保护与安全格局34第二节自然资源要索保护与利用35第七章城乡融合发展40第一节人口与城诫化40第:节城m体系40第三节M村布同与乡村振兴44第四节公共服务设施46第五节产业空间布局S2第六节空间特色塑造SS第七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57第八章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与大运河特色彰显58第一节保护目标与保护体系S8第二节全城历史文化保护58第三节历史城区保护与特色彰显S9第四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保护61第五节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保护62第六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64第九章中心城区布局优化66第节空间结构与中心体系引
3、导66第二节功能布垢与用地结构优化68第三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71第四节居住空间与住房保蹄73第五节绿地和开敞空间74第六节城市更新提升与地下空间利用76第七节城市风鼓引导与城市开发强度朗定79第八节城市控制线划定82第十章综合交通与枢纽建设84第一节嫁合交通发展目标84第二节全域徐合交通系统85第三节中心城区综合交通泵统88第十一章市政基础设施与城市公共安全92第一节市政荔础设施体系92第二节现代化城市安全体系99第十二章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104第一节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纭104第二节矿山修更107第三节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108第十三章规划实施与近期规划116第一节规划传导要求116第二节
4、近期行动计划118第三节规划实施118附表121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作用淮安市淮安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本规划)是淮安区认真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所制定的空间发展蓝图和战略部署,是全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行动纲领,为编制下位国土空间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基本依据。本规划由淮安区自然资源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第2条规划依据I、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修正)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年修正)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9年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
5、法(2019年修订)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修正)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修订)7、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009年修正)8、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2022年施行)9、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年修正)10、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17年修订)II、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11年修订)1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13、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1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
6、办发(2019)42号)1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948号)16、自然资源部关于在全国开展“三区三线划定工作的函(自然资函202247号)17、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1号)18、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5号)19、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现状评估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8号)20、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苏发(2019)30号)21
7、、江苏省委办公厅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实施意见(苏办厅字(202042号)22、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2020年试行)23、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试行)(2020年试行)24、江苏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2020年试行)25、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26、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淮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27、淮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C)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8、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第3条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淮安的殷切嘱托,建设好周总理家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精神,紧扣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和“强富美高总目标,承接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等国家战略,聚焦绿色活力枢纽,魅力宜居古城”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奋力谱写淮安区建设发展新篇章。第4条规划范围与空间层次1、全域:规划范围为淮安区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为1452.31平方千米。2、中心城区:
9、涉及淮城街道、河下街道、山阳街道,总面积109.38平方千米。第5条规划期限规划基期年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其中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规划目标年为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第6条总体思路1、生态优先、落实管控: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与城乡建设,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严控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国土安全和历史文化保护底线,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2、全域统筹、城乡融合:统筹优化城乡、全域国土空间,实现国土空间全域覆盖、全要素管控。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服
10、务均等化,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3、以人为本、提升品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护自然山水格局,优化城乡空间,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传承彰显淮安古城特色文脉,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保障高质量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社区生活圈,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4、节约集约、增存并举:落实节约集约发展要求,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合理确定城市规模,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效率。鼓励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第二章现状分析与问题第一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现状与评估第7条自然地理特征淮安区位于淮安市东部,地处淮河下游、苏北平原中部、江淮和黄淮两大平原交界处,整体地势平坦。地处
11、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季风气候显著,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整体位于京杭大运河与苏北灌溉总渠交汇处,境内河渠纵横,水网密布,境内主要河湖水体有京杭运河、淮河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里运河、古淮河、白马湖、射阳湖等。第8条社会经济发展特征2020年,淮安区地区生产总值616.10亿元,位列全市县区第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8454.09元。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3.5:41.0:45.5o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杳数据,全区户籍人口113.18万人,常住人口78.5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4.46%第9条开发保护利用现状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2020年变更数据,全区国土总面积
12、1452.31平方千米,其中农林用地894.21平方千米,占全域面积比例为61.57%;全域现状建设用地264.68平方千米,占全域面积比例为18.23%;自然保护与保留用地293.42平方千米,占全域面积比例为20.20%农林用地中,耕地831.12平方千米,占全域面积比例为57.23%;园地7.59平方千米,占全域面积比例为0.52%;林地33.55平方千米,占全域面积比例为2.31%;农业设施建设用地21.95平方千米,占全域面积比例为1.51%。建设用地中,城镇建设用地59.10平方千米,占全域面积比例为4.07%;村庄建设用地149.18平方千米,占全域面积比例为10.27%;区域基
13、础设施用地52.61平方千米,占全域面积比例为3.62%;其他建设用地3.78平方千米,占全域面积比例为0.26%。叠加部、省系统备案后,淮安区全口径建设用地为277.77平方千米。自然保护与保留用地中,草地2.00平方千米,占全域面积比例为OJ4%;湿地3.05平方千米,占全域面积比例为0.21%;陆地水域288.37平方千米,占全域面积比例为19.86%0第10条灾害风险评估自然灾害风险较低、危害较少.近年来气象灾害风险主要是由极端气候引起的高温、干旱、寒潮、暴雨等,地质灾害风险包括滑坡、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等。水资源安全、粮食安全总体情况较好,但空气质量、土壤环境、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水
14、土保持等生态环境安全需要加强管控。人为致灾因子存在、风险总体可控。城市消防安全中火灾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淮安历史古城区、淮安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等区域;防洪排涝主要风险区域分布在部分中心城区,尤其是古城区存在内涝风险o岩盐地矿开采区块地区等地下采矿区存在地面塌陷中等风睑,虽总体可控,但需加强安全可靠性研究。流行病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任存难度,交通枢纽、旅游景区带来的人员流动频繁,老城人口密度较大,尚未建立完备的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第11条规划实施评估K淮安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实施评估2020年耕地保有任务量为842.20平方千米,2020年变更调查为822.52平方千
15、米,原耕地保护目标计算为耕地面积加可调整地类面积之和,变化的未完成主要原因是调查认定规则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新增建设用地均位于允许建设区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用地规模和功能分区在相关控制标准内o流量指标挖潜使用执行良好,上级核定淮安区新增建设用地流量指标为16.00平方千米,全区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和土地整理等项目共计实施建设用地复垦规模16.88平方千米,占流量指标的105.48%o规划期间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水平提高,零散的农村建设用地向城镇靠拢,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水平得到提局I。2、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草案)实施评估全域空间结构逐步形成。沿宁淮城镇发展带加速形成,京沪发展轴、徐盐发展轴、淮河发展轴三条发展轴初步集聚。但与现状相比,空间管制未全覆盖,部分乡镇撤镇设街开发边界未覆盖。城镇规模体系加速优化。按照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