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与神会”与“以形写神”.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417118 上传时间:2024-07-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与神会”与“以形写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动与神会”与“以形写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动与神会”与“以形写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动与神会”与“以形写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动与神会”与“以形写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动与神会”与“以形写神”.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动与神会”与“以形写神”.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动与神会”与“以形写神”.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动与神会”与“以形写神”.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动与神会”与“以形写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与神会”与“以形写神”.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动与神会”与“以形写神”动与神会与以形写神动与神会是唐代书画评论家张怀瑾评论南朝宋画家陆探微的话语,出自画断:陆公参灵酌妙,动与神会。笔迹劲利,如锥刀焉,秀骨清像,似觉生动,令人慎愫若对神明。1以形写神出自东晋顾恺之的论画: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21本文拟对两者含义及关系作哲学意义上的思辨,以进一步发觉魏晋南北朝绘画发展的深层线索及其对唐代绘画的影响。动与神会为唐人之用语,本文借用以说明精神因素在魏晋南北朝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性,所以把其与以形写神并列而论,特此说明。对魏晋南北朝绘画的评论,与动与神会相类似的话语最早见于顾恺之的论画:一像之明味,不若悟对以通神也:比顾恺之

2、稍晚的宗炳在他的画山水序中也有相像的言论,如: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2其他如,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评张墨、荀勖:风范气候,极妙参神2:唐书画评论家李嗣真于其画后品评顾恺之:思侔造化,得妙物于神会。1无论是悟对以通神应目会心极妙参神,还是得妙物于神会,都赐予我们明确的启示:魏晋南北朝画家重视对神的参悟和会通,在其艺术实践中体现出动与神会的特征。而动与神会的理论,决非单评一人所用之观点,实已具有普遍性的美学意义。我们不仅要问:动与神会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是什么?其在以形写神的绘画实践中乂起到了怎样的支摔作用?最终对魏晋南北朝绘画的发展趋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解决不了,

3、我们就很难相识魏晋南北朝绘画发展的真正脉络,也不行能真正估量其开启唐代辉煌艺术的美学价值。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对写神的动机进行初步的辨析。一、魏晋南北朝绘画的写神风尚以顾恺之为代表的魏晋南北朝画家重神理念的产生,绝IM禺然。究其缘由,社会风尚是其产生的主要因素。其一,社会流行的才性名理之学是推动画家形成重神理念的主动因素。以魏初刘劭的人物志为发端,下赅钟会的四本论,其对人的精神、气质、性情、才能等形质方面的品鉴理论,为绘画审美观念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人物志中说:夫色见于貌,所谓征神。征神见貌,则情发于目。3顾恺之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的传神论明显受其影响。由此看出,传神写神之神皆

4、指向绘画对象之神,此神主要通过眼睛而得以显露,所以,许多论者把传神写神只看作是对绘画对象之神的描绘。但是否如此单纯呢?其中是否含有别的含义,写神之写乂体现了怎样的内涵呢?另一条线索特别值得留意,那就是其二,魏晋名士的逍遥潇洒之风。相应于老庄思想,特殊是庄子逍遥游的超世情怀,以竹林七贤为突出代表的魏晋名士,以超凡脱尘、使气任性的清逸姿态,展露真情于现实,被称为魏晋风流。牟宗三先生对名士有透彻的见解:名士者,清逸之气也。清则不浊,逸则不俗。逸则特显风神,故俊:逸则特显神韵,故清:故日清逸,亦日俊逸。逸则不固结于成规成矩,故有风:逸则潇洒活泼,故Fl流:故总日风流。E3此风影响广泛,致使门阀士族争相

5、效仿。这一点在顾恺之身上也有突出表现,他曾被世人称为痴绝。晋书顾恺之传载有桓玄盗画和顾以叶Fl蔽的故事,显示了顾以不羁之风超脱于世的烂漫情趣。顾特别仰慕竹林七贤,曾绘竹林七贤图以表达其追思之情。宗炳笃信老庄,以痴狂的心态畅游于山水之中,以致忘归,晚年图山水于壁,以卧游其间。由此观之,魏晋南北朝画家的名士情结,在绘画实践中必定有所体现:借绘画显己之清逸之气,即显己之神,宗炳的卧游畅神之说应当是受这种名士之风影响的干脆结果;写神之神,除含有绘画对象之神外,应当含有画家之神,写的首要功用不在描绘对象之神而实为安逸画家之神的最T脆手段。关于写的体现,我们可通过古代画论中对画家用笔的记述,探寻其蛛丝马迹

6、。谢赫古画品录:毛惠远出入穷奇,纵横逸笔;张则(南朝宋画家)意思横逸,动笺新颖。师心独见,鄙于综彩。变巧不竭,若环之无端。2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顾恺之紧劲连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陆探微作一笔画,连绵起伏。1南陈姚最续画品:王(指萧绎,梁武帝之子)于象人,特尽神妙,心敏手运,不加点治。2如上介绍,可使我们形象地感觉到魏晋南北朝画家恣意于写的奇妙姿态,其行笔中的飘逸、迅疾和连贯无不洋溢着写的自然和生动,而穷奇变巧、意思横逸的绘画造型乂无不表明写的便捷和灵活。正是由于写的运用,才使得画家尽情呈现自己的气韵风度于始终,画尽意在而全神气。寓神于写的绘画法则,

7、成为画家们以名士情怀显胸中逸气的必定选择。然而,写神乂不只是画家之神的透脱和展露,围绕对象之神的描写始终是其努力把握的关键。顾恺之有言,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浓薄,有一亳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2这就是说,写神至要之处,还要慎之乂慎,不能一味伸展画家之情性而失去对象之神貌。如何才能做到在抒发画家情怀的同时乂能志向的传达对象之神呢?要明白这一点,必需深化挖掘画家创作的内在因素,找寻其思想根源和理论支撑,如,写神是画家所追求,然而何为神,神之所在,神之体现等等问题若得不到彻底解决,写神将成为画家之空谈。所以,对神的参悟成为画家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二、魏晋南北朝绘画的形神观与以形写神关于神的相识,在

8、先秦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儒道两家多有论述,其核心皆认为神是一种客观存在,虽无形无状但妙引万物,是一种真实创建性。如易经说卦中说: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其出于天,引动雷、风、火、水等自然现象,以动挠燥悦润等方式改变万物,所以孔子说,知改变之道者,其知神所为乎。汉许慎说文解字对神的说明与之一脉相承: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神虽有妙引万物之功,但改变无穷、玄妙不测,孟子说它圣而不行知之。老子的道之为物,唯恍唯忽。忽恍中有象,恍忽中有物。事实上也是指出了神的妙用。出于对天神妙造万物的感悟,占代哲人认为,人之神同样也出臼天,并且其对人之效用类同于天神。淮南子中把人的血气比作风雨,人的耳目比作日

9、月,而神使气任性、驾驭其中。那么,人之形和人之神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在秉承道家思想的淮南子中有这样的叙述,我们不妨作为参考:夫精神者,所受于天也;而形体者,所禀于地也;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故心者,形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宝也。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故以神为主者,形从而利;以形为制者,神从而害。4这就是说,神游动无方而使气任性,其品质以清明、灵动为高:形体现地的厚重实在性:神为生命之制动,形为生命之载体:神为形之主,形为神之从。淮南子还认为,神影响形的存在,神旺盛则役气理形;同时,神的姿态和风采通过形的生动改变而显现。上述虽为汉人之理

10、论,其实质却是对老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魏晋名土所张扬的玄学之风,重点正在对老庄思想的重新挖掘和振兴,以实现其于特殊时代的所作所为。这种神为主导形为辅从的理论,契合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玄旨,在魏晋名士的生命过程中绽放出清逸迈俗的流光溢彩。值得重视的是,魏晋名士在实践中不羁于世甚至鄙视尘俗的所作所为,其本意是通过生命本体的率真表现,自然流露人的精神本质,也就是以形显神。落实到绘画上,那就是以形写神观念的形成和实践。许多人拘于顾恺之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的言论,认为传神之神只由眼睛而发,不关乎形体,这是片面理解魏晋南北朝绘画的形神观而形成的管娅之见。顾之本意在重视眼睛作为神采流露的主要通道,而悟对

11、之时,甚至于脸颊上的三根毛都有益显神明的功效。对神的悟对除了关注眼睛之外,还重视感悟人作为一生命整体而显露出的神韵和风采。从这样的角度来说,写神其实就是写形,不过,这里所指的形是经过悟对而神化的形:写形就是写神,是以悟对而神化的形来彰显神的存在。这样理解魏晋南北朝画家的形神观,就会明白顾恺之写装带之像为助其神明而颊益三毛的道理了O三、动与神会的思想根源与实践探究动与神会的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庄子。庄子在他的养生主中讲解并描述了一个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为大家所熟知。其中讲到,庖丁之所以游刃有余的豁然解牛.在于他以神遇而不以目行,官知止而神欲行。5庄子这种神遇而行的行为主见,与他的逍遥游思想相统一

12、,集中体现了庄子不羁于物,合于天行,独与天地精神往来5的精神境界。以神遇而不以目行,是指以自己的精神会通外物之精神,以发觉对象的改变之道,从而神明朗然而现,依此而应化万物,则游刃有余。顾恺之明显深通庄子思想,如其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传神之趋失矣不若悟对以通神的绘画理论就像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行的翻版。官知止而神欲行,是说:只有不被外物所羁绊,神才能不塞其源,动无所遁,畅游天地之间,而达无为而无不为的逍遥人生之最高境界。运用于绘画实践,动与神会是画家之神会通对象之神从而完成写神的基础,所以其关键在会;不会则神无由写;不能保持会,则写不顺畅,神之趋易失,所以,写神的顺当进行始终要依靠动与神会来支撑,动与

13、神会的重点在于会的保持。神会是画家以自己的心灵感悟对象整体生命的一种视察方法,只有由外在的目视转入神会才能充分悟解对象所蕴含的精神品质O动与神会是画家写神的潜在支持,只行动与神会,才能志向地完成写神的整个绘画过程。剖析魏晋南北朝画家的名士情结和超然处世之看法,就会明白:不羁于物,甚至鄙视低俗,其本意在解脱生活中的包袱,以与神会:潇洒达观,燕处超然,其意在保持动与神会的艺术心态。综上所论,动与神会与以形写神的含义、关系及其产生的缘由,已经明晰。我们完全可以从中梳理出一条清楚的线索:魏晋南北朝绘画中,以形写神的风尚特别明显,其形成得力于才性名理之学和魏晋玄学之风的主动推动;其理论依据及思想根源主要来闩玄学新解中的老庄哲学:其在绘画中的艺术表现为:以写的形式展露对象之神的,抒发画家之性情:以形写神得以实现的实践支撑,是动与神会的理念和实践。参考文献:1潘运告.唐五代画论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2潘运告.魏晋六朝书画论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3牟宗三.才性与玄理M.广西师范高校出版社,2006.4刘康德.淮南子直解M.复旦高校出版社,2001.5刘文典.庄子补正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文化艺术理论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