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69194 上传时间:2024-06-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一、路基施工中压实度不能满足质量验收标准要求1.形成原因及分析(1)压实遍数不够;(2)压路机吨位不满足要求;(3)填筑层松铺厚度过大;(4)碾压不均匀,局部有漏压现象;(5)现场填料含水率偏离最佳含水率过大;(6)没有对紧前层表面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理;(7)出现不同填料进行混填;(8)击实标准用材料与现场所填材料不符。2.控制要点(1)选用适合的机械组合,确保压路机的吨位及压实遍数符合规范要求,保证碾压均匀;(2)压路机应进退有序,碾压轮迹重叠、铺筑段落搭接超压应符合规范要求;(3)填料应在最佳含水率2%范围内进行碾压;(4)当下层因雨松软或干燥起尘时,应彻底处治至压实度(固体体积率)符合要

2、求后,再进行当前层的施工;(5)优先选择级配较好的透水性材料作为填料,填料的最小强度和压实度(固体体积率)符合设计及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IO-2006)要求;(6)不同类的填料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每种填料最小填筑厚度一般不宜小于0.5m;(7)填料应水平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压实厚度不大宜压路机吨位范围,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不小于IOCmo二、填挖交界处路基不均匀沉降1.形成原因及分析路基零填方概念不清,层位和施工范围确定有误,压实不均;控制标准和施工方法不当。2.控制要点(1)路基工程零填方经常出现,精心施工是关键。零填方的左或右、前或后均为填方段,该段应留出与毗邻的挖方段

3、有足够的纵向碾压长度或横向碾压宽度;填挖交界同期同时碾压,可保证零填方处的压实度,有效地避免差异沉降;(2)零填路基及路堑路床的压实,应符合设计及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要求;(3)当路堑、零填路基的路床进行30cm内换填,其材料符合填料要求时,应进行压实,其压实度(固体体积率)必须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要求;(4)对已出现差异沉降的路段进行返工处理,弄清概念,正确地确定施工层位和范围,严格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三、路基宽度不足、边坡过陡1.形成原因及分析(1)路基坡脚放线不到位;(2)路基碾压宽度不足;(3)路基施工过程中防护措施不利、路基

4、防护工程不及时,遭受自然灾害所致;(4)检查、验收时对边坡比,检查不严。2.控制要点(1)认真控制路基坡脚放线,严禁亏坡和工后二次贴补现象;(2)路基施工时每一填筑层两侧均应超宽30-50Cm填筑、碾压密实;(3)路基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护,防止路基坡脚损失,损害路基宽度;(4)路基完工后,防护工程及时开工,缩短路基裸露时间,减少自然侵害;(5)施工中间检查、验收时严格检查边坡比(尤其是桥头处)。3.处理措施(1)路基边坡局部亏坡,可用人工夯实补足;(2)路基边坡亏损严重且段落较长,应开挖台阶并逐层填筑压实。四、雨后路床或路基填筑层表面积水1.形成原因及分析(1)路床或路基填筑层表面凹

5、凸不平,排水不畅;(2)路床或路基填筑层表面未设置横坡或横坡太小甚至出现倒坡;(3)路床高程低于周围地面高程,而路基又没有边沟或其他排水设施,以至路床水无法排除。2.控制要点(1)路基压实前应整平,表面平整度应达到规定要求;(2)路床或路基填筑层表面,应根据填料类型和气候状况设2%4%的双向或单向排水横坡,严禁出现反坡;(3)路槽开挖后,应做好临时排水措施,与边沟连通;(4)路基开工前应挖好排水边沟,或做好其他排水设施,永临排水相结合。3.处理措施(1)恢复或设置排水设施;(2)排除路床、路基填筑层表面积水,对含水率较大填料采用晾晒或其它措施后填筑碾压。五、路基施工过程中或交工后出现纵向裂缝,

6、甚至形成错台1.形成原因及分析(1)清表不彻底,路基基底存在软弱层或坐落于故河道处;(2)沟、塘清淤不彻底、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3)路基压实不均匀;(4)旧路利用路段,新旧路基结合部未挖台阶或台阶宽度不足;(5)半填半挖路段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台阶并压实;(6)使用透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时,错误地采用了纵向分幅填筑;(7)路基下挡墙承载力不足,下沉或外移引起路基开裂。2.控制要点(1)应认真调查现场并彻底清表,及时发现路基基底暗沟、暗塘,消除软弱层;(2)彻底清除沟、塘淤泥,并选用水稳性好的材料严格分层回填,严格控制压实度以满足设计要求;(3)提高填筑层压实均匀度;(4)半填半挖

7、路段地面横坡大于1:5时及旧路利用路段,应严格按规范要求将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2.0m的台阶并压实;(5)透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不宜纵向分幅填筑;(6)若遇有软弱层或故河道,填土路基完工后应进行超载预压,预防不均匀沉降;(7)控制路基边坡符合设计要求,不应出现亏坡现象;(8)控制路基下挡墙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达不到要求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六、开挖路床或填筑路堤工后出现网状裂缝1.形成原因及分析(1)填料的塑性指数偏高或为膨胀材料;(2)碾压时含水率偏大,且成型后未能及时覆土;(3)压实后养护不到位,表面失水过多;(4)下层填料过湿。2.控制要点(1)采用合格填料

8、,或采取掺水泥等材料进行稳定处理;(2)选用塑性指数符合规范要求的材料填筑路基,控制填筑材料在最佳含水率范围时进行碾压;(3)加强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过分损失;(4)认真组织、科学安排,保证设备匹配合理,施工工序衔接紧凑;(5)若因下层土过湿,应查明其层位,采取换填材料或掺入水泥等技术措施处治。七、边坡坍塌、沉陷及滑移1.形成原因及分析(1)路基滑坡的原因主要有:设计对地震、洪水和水位变化影响考虑不充分;路基基底存在软土且厚度不均;换填土时清淤不彻底;填层速率过快,施工沉降观测、侧向位移观测不及时;路基填筑层有效宽度不够,边坡二期贴补;路基顶面排水不畅;用透水性较差的填料填筑路堤时处理不当;路基

9、顶面、边坡植被不良;未处理好填挖交界面,路基处于陡峭的斜面上。(2)路基坍塌的原因主要有地形:险峻陡峭的山坡是产生崩塌的基本条件;岩性:节理发达的块状或层状岩石均可形成崩塌;构造:当岩层各种构造面或软弱夹层倾向临空面且倾角较大时,往往会构成崩塌的依附面;气候:温差大、降水多、风大风多及干湿变化强烈;渗水:在暴雨或久雨之后,水分沿裂隙渗入岩层,降低了岩石裂隙间的黏聚力和摩擦力,增加了岩体的重量,就更加促进崩塌的产生;冲刷:水流冲刷坡脚,削弱了坡体支掌能力,使山坡上部失去稳定;地震:地震会使土石松动,引起大规模的崩塌;人为因素:如在山坡上部增加荷载,切割山坡下部,大爆破的震动等;填料:取土区沥涝、

10、地下水位高,土壤本身含水率大;路基填料未经严格筛选,粒料光面多,填筑一定高度后,因内摩阻力小而向两侧或一侧下滑使路堤坍塌。积层及岩面走向演变为滑层面。2.控制要点(1)软土处理要到位,及时发现暗沟、暗塘并妥善处治;(2)加强沉降观测和侧向位移观测,及时发现滑坡苗头;(3)填料可采用稳定材料,提高路基强度,控制填土速率;(4)路基填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有效宽度;(5)加强地表水、地下水的排除,提高路基的水稳定性;(6)减轻路基滑体上部重量或采用支挡、锚拉工程维持滑体的力学平衡;同时设置导流、防护设施减小洪水对路基的冲刷侵蚀;(7)对原地面纵坡大于12%的路段,应采用纵向水平分层法施工,沿纵坡分层,

11、逐层填压密实;(8)用透水性较差的土填筑路堤下层时,应做成4%的双向横坡;如用于填筑上层时,除干旱地区外,不应覆盖在由透水性较好的土所填筑的路堤边坡上;(9)重视路基表层植被,减小雨水的渗入,提高土体的抗冲刷能力;(IO)填方处的斜坡应先开台阶后填筑,填方自下而上分层进行,并确保层层稳定;若所填为块石,则应分层砌筑,层间不重缝;若所填为砂砾,其边坡角应大于自然休止角,以防滑坡;对于长高边坡的填方段,其坡脚应作处理,以防在岩土作用下因坡脚滑动导致滑坡;(11)购置小型专用压实机具进行施工,以满足窄狭作业场所的需要,确保压实度。八、路基工后下沉,与桥梁或其他构筑物处形成错台1.形成原因及分析(1)

12、软基处理质量未达到设计要求;(2)结构物的桩未打穿软弱层;(3)遇有淤泥、软泥时清除不到位,路基与地基原状土间形成软弱夹层;(4)台背换填料质量,施工过程控制不符合规范要求,填筑层没有充分压实;(5)构筑物与路基结合部位的填料,特别是开挖后的回填料,施工时分层填筑不严格,碾压效果差,压实度降低。2.控制要点(1)碎石桩、水泥搅拌桩打入深度、间距应达到设计要求;(2)现场试桩,掌握工艺;(3)路基填筑时彻底清除淤泥,软泥;(4)路基填料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用不同填料填筑时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均应采用同类填料;(5)用不同填料填筑时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均应采用同类填料;最大干密度试验料样应

13、与填筑材料一致;(6)构筑物与路基结合部填料,应分层填筑,严格控制层厚,合理配置压实机具,确保填筑层质量。九、路堤填筑层平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1.形成原因及分析(1)铺筑层厚、填料最大粒径超出规范要求;(2)施工工艺、铺筑方法选择不当。2.控制要点(1)天然土石混合料中所含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压实层厚的2/3,超过的应清除;当所含石料为软质岩,强度小于15MPa时,石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压实层厚,超过的应解小;(2)高速公路土石路堤路床顶面以下3050Cm范围内应填筑符合路床要求的填料并分层压实,填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0cm;(3)土石混合填料中,当石料含量超过70%

14、时,施工方法参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相关规定要求。十、零填及挖方工程施工中,路槽顶面下的压实度不能满足1.形成原因及分析(1)零填及挖方段路床顶面以下。120Cm深度内压实度要求达到:高速公路297%,而施工中处理的深度不够;(2)没有按规范要求对路槽进行分层处理;(3)压实时采用的压实机具不合理或压实机具组合不合理,没有达到试验段要求的碾压遍数;(4)材料发生变化,原试验段的材料不能代表实际施工。2 .控制要点(1)做好开挖工作施工组织设计,做好试验段,并做好总结;(2)在开挖施工中,先挖到槽下120Cm的范围,对120Cm下的原状土进行填前压实,按照试验段的压实方

15、法进行压实工作,压实度要求达到97%以上,分层进行压实;(3)开挖时,遇不良地质情况作特殊路基处理;(4)路堑段两侧地表汇水面积大,对边坡路段不利,可设置边沟,排出路基以外。3 .处理措施发生了路槽检验不能达到规范要求的,首先应分析产生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1)局部翻浆处理:翻开晾晒、换填透水性材料等;(2)大面积不能达到要求,要挖开重新进行分层填筑碾压至设计压实标准;(3)若工期紧也可采用稳定材料进行处理。十一、桥头跳车现象1 .形成原因及分析(1)台背回填是公路施工的薄弱环节,施工工作面窄小,合适的施工机械少,多数台背回填为民工配合夯机回填压实且夯实不到位,这是台背填土下沉的重要因素;就台背回填而言缺乏专门的工艺研究;(2)回填范围控制不当,台背回填与路基衔接面太陡;(3)填料不符合要求,也没采取技术措施;(4)铺筑层超厚,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5)挖基处理不当;(6)桥头部位的路基边坡失稳。2 .控制要点(1)台背回填应根据施工作业面窄小的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人力资源 > 质量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