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由传说话端午品端午来.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19291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端午节由传说话端午品端午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端午节由传说话端午品端午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端午节由传说话端午品端午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端午节由传说话端午品端午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节由传说话端午品端午来.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端午节由传说话端午品端午来端午节由传说话端午品端午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今日端午节的浩繁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屈原(公元前340278年),战国时代楚国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一生忧国忧民,不屈服恶势力。当看到本身的政治主张不能被昏庸的楚怀王所接受,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而强大的秦军又终于战胜楚国时,他满怀悲愤地于汨罗江投河自尽,终年六十二岁。江上的百姓,听闻屈原医生投江自尽,都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此风俗日后演化成赛龙舟。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医生尸身,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

2、,使屈原医生尸体免遭损害。自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端午节的传说2023051516:2212楼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医生,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医生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绝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宏大志向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叙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

3、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闻屈原医生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医生尸体免遭损害。自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

4、“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次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另外,端午还有很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白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本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

5、,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板,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欣赏美文包粽子今日,奶奶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肥肥大猪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开始有点沾沾自喜了,心想: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聪慧的我。可是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都跳了出来。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围”一一把一些糯米弄掉一点,我才舒了一口气,心里的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放了下来。我经过了一些小波折,终于到了最终的一个步骤一一扎棕绳。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所以我接过棕绳,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这才交给奶奶。这时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活儿,包起来特别不容易。我感受到人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屈原这种伟大的爱国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的传统风俗。蕴涵着祖国人们深深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要保护它,传承它,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本身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民俗传统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