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生活仪式及其文化意义与文化内涵和世界意义.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590527 上传时间:2024-09-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节生活仪式及其文化意义与文化内涵和世界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春节生活仪式及其文化意义与文化内涵和世界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春节生活仪式及其文化意义与文化内涵和世界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春节生活仪式及其文化意义与文化内涵和世界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春节生活仪式及其文化意义与文化内涵和世界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春节生活仪式及其文化意义与文化内涵和世界意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春节生活仪式及其文化意义与文化内涵和世界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节生活仪式及其文化意义与文化内涵和世界意义.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的开始,俗称新春、新年、岁旦、大年等,口头上习惯称过年、过大年。我们常说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时间,围绕“辞旧迎新”主题,在中国形成了丰富的关于春节的礼俗生活实践。对手中国人来讲,春节是第一大节日。无论是内心深处,还是生活行动,春节都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生活期待、生活实践和生活时间,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基础。、何为春节?今天的春节是指农历新年。历史上的春节则是指立春。立春是24个节气中首个节气,是迎接春天到来的仪式,&月令3中说:“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住者过,来者续。于此而存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J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立春前三天,天子

2、斋戒,立春日,亲自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的郊外迎春,祈求丰产丰收。清代富察敦崇E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以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着,引春牛而击之,日打春。今天的浙江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外陈村保留了梧桐祖殿,这是一座春神句芒庙,保留了立春祭祀的古老传统:祭春神、瞅春牛、尝春、咬春。迎春时,在民间各地仃打春牛,就是用木头做骨架子,用泥型做牛的形象,取泥塑的土的日子必须是冬至后的辰日。打春牛要用彩色的鞭子打.春牛的尺寸为三尺六寸五,象征365天,春牛的尾巴是一寸二,象征12个月,四蹄缴征四季,打春牛的鞭子是二尺四寸,象征着24

3、个节气。春牛肚子里有五谷。打春牛是各地官方和民间举行的重要的春耕动员大会,打了春牛就拉开春耕大忙的序幕。打春牛也叫鞭春、打春,妇女还要戴春,就是穿各种各样好看的衣服,尤其是绿色的衣服“打春牛中有人会专门扮演春神句芒的形缴。据山海经记载,存神句芒为“人面吗身,乘两龙”,辅佐伏羲,死后成为康木之神、生命之神。由此可见,中华民族非常重视农耕生产。南朝梁代宗慑荆楚岁时记记载,“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以戴之,帖宜存二字崔道融春闺3写道:“欲剪宜春字,春寒入剪刀。辽阳在何处,莫望寄征袍J宋代王安丁d次韵冲卿除日立春:“犹残一日胞,并见两年春。物以终为始,人从故得新。迎阳朝的彩,守岁夜倾银。恩赐随物节,无功只

4、自尘。”今天的立春习俗和传统的立春习俗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吃春饼、吃春盘、吃春卷等,我们叫咬春。光绪寿阳县志有“正月元旦:贴直存字”的记载。陕西米脂县志记效:“除日:贴宜春字,以花炮代爆竹辟邪祟J这些记我将“春”与除夕、元旦有机结合,显然包含了中华民族的“除夕”“元旦”与“春”的联系。从上面的描述来看,中国人十分地视立春习俗。立春,不仅作为春天到来的时间标志,也是农民在新的一年农耕生产活动的开始。因此,立春中的祭祀春神、吃春饼、贴宜春等,无不包含了中国人对春天到来的祈愿。立春在春节或前或后,也会相遇。立春的习俗与今天的春节习俗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今天的立春并不是春节。那么,立春作为春节的传统

5、是何时被丢掉的呢?农历新年又是何时成为春节的呢?1912年,中华民国宣布改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在民间推行遇阻,百姓仍以阴历正月初一为“过年”,1914年1月,时任内务部总长朱启铃为瞅从民意,提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熨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经哀世凯批准,阳历年首为元旦,阴历正月初一为春节。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公历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元旦就是阳历新年,而春节则固定为农历新年。二、元日、年和春节元日、年和春节的发展十分明晰,而“年”是具有中华文化精神的核心符号。(一)在中国历史

6、上,元日、元旦是农历新年说到农历新年,那么“年”是什么?在中国流传许多关于“年”的来历的传说,认为“年”是一种怪兽,危害人间。人们以燃烧竹子,通过爆炸声响驱赶“年”,后来逐渐就变成一种固定的仪式性的节日了。当然这是传说,显然是虚构的,“年”不是什么怪兽,只不过是生活在蛮荒时期的人们对于威胁人类生活的野兽的想象性建构,是带有其实生活记忆的。如果从“年”的字形结构来看,甲骨文中的“年”由上卜两部分构成,上部是一束穗子向下垂的禾谷象形,下都是弯着腹、臂向下伸的人的望形。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沿用r小篆的写法,释义为:“年,谷熟也J显然,“年”与农业生产实践有关,“年”的内涵就是以农业生产为核心的仪式活

7、动,其举办时间是在稻谷成熟的时候。在汉武帝时期,“年”作为节庆仪式的习俗已经形成。至于“新年”的具体时间,尚书舜典B中有“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的记载:后汉书日“春正月元日”的“元日”,古人又称为“元旦”.两汉时期,“新年”更多叫正日”或“正旦”“岁旦”;魏晋南北朝时,把过年叫“元日”或“元首”,这里的“元首”是指新的一年的首日。宋人吴自牧梦粱录3日:“正月朔日(即初谓之元旦,俗呼新年。年节序,以此为首J就是说,元日、元旦在历史上都称“新年”.二)农历新年是春节农历新年被规定为正月初一,延续了中华民族新年的传统。然而,新年的传统形成是个长时段的时间体系的实践活动,包含了仪式性、娱乐性、节奏感的

8、实践与空间凝聚的文化生活.老百姓将春节视为农历新年是基于中华民族关于“年”的生活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从规定“正月初一”为农历新年、春节,发展延长到“年”的长时段仪式生活,于是“年”显然包含了“新年”之前的“旧年”末尾。从这个角度来看,春节包含r“辞旧”与“迎新”,“新”与“旧”在这个时段构成有意义、有内涵、有价值的生活实践和文化实践。(三)“年”是中华民族的时间制度和有节奏的生活韶律“年”是时间制度,也是生活实践。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生活在不同区域,每个民族均有各自“年的习俗.生活实践和时间制度与民众生活的自然生态有关,与民族社会历史发展有关,我国各民族在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各自的时间体验和生

9、活节奏,有的民族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历法体系,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年”的体系,比如傣族的泼水节在每年的公历4月13日至15日。不同民族的“年”就是自己民族生活中最隆重的节庆活动.春节与“年”的合一,主要是汉族的“年”。汉族的“年”从汉代开始就定型了,在我国多民族共同生活、交流交往交触中融合了多民族生活智慈,包含了多民族的仪式习俗。因此,汉族的“年”绝非单一汉族的年节,而是包含了多民族生活实践和生活情感,这就使得以汉族“年”为核心的春节成为全国性的大节,并且始终是多民族共享的传统佳节,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传统。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的“年”包含了汉族的“年”和其他民族的“年”,是以春节为核心的“年”的体

10、系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时间制度和有节奏的生活韵律。中国人在鞭炮声、歌诀声中,在忙碌的赶年集中,在祭祀家神、祖先中,在贴福字、门神中,在穿新衣、拜年走亲戚中,在看花灯、玩龙灯的生活中送走旧年、迎来新年。“年体现J中国人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包含f浓郁的民族情感,将中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浸润传统的年的牛活方式中不断适应新时代,从而实现家庭、社区、社会和国家认同。中国人“借助仪式,人们能够克服社会存在的差异,建构社会秩序和共同的归屉感。仪式使人们有可能在共同的行动中邂逅、相知并相互融合.仪式传递情褴上的安全感和社会可靠性一一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不稳定的时代,

11、这一点非常重要J春节包含中国人丰富的精神意蕴和文化内涵,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生活的新旧过渡转换仪式。春节是中国人生产生活时间转换的关键点,包含了送走过去一年的不吉不利,祈愿新的年大吉大利,并以全新状态进入新的生活。“小年”的“扫尘”即是将家里每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扫除家里的所有污秽.汉代晴岁前一日举办大健的官方礼仪,是维承周朝礼俗“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逐疫”。晚清时期的天津庆云县,“除夕,爆竹驱疫,门前燎火,花炮呼噪,群日:大户无忧.小户无忧,清平世界,百姓无愁”。这是在进入新年前的驱邪逐疫习俗.宋代陈元哉引钱易南部新书记教,唐朝岁除日驱传,“燃蜡炬燎,沉檀焚煌如昼”“今人

12、除夜满室点灯照岁,是我故事也二在今天的大年三十晚上家里每个房间要点灯,并且烧出旺旺的火城,人们认为这是“照虚耗”,驱除灾难,送走各种不吉利、不健康的事物。大年三十前的一两天,所有人都要沐浴,在我的老家湖北麻城一般是大年三十晚上,家里每个人均要沐浴,显然是洗去身体上的污秽。在我国有些地区叫作“洗逋遢”。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代北京:“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遛逊J湖北鹤峰人在除日“浴身,称为“洗隔年尘”,也称“洗遗遢二大年:十之前,每个人均要理发,这是“剃过年头”,这种习俗至今盛行.传统社会对“剃过年头”非常盘视,家里要专门为理发师准备一些礼物,或者专门请他吃点过年的食物,这种习俗在新年第一次理发

13、中同样实行,只不过新年第次理发叫“剃开张头工上面这些均是人们“辞旧”的生活仪式了。正月初一,是新的一年开始.每家主人在天将要亮的时候,燃放爆竹,,开门迎年。江苏熊泽镇新年第一天,“元旦,主人晨起,爆竹。洁衣冠拜天,俗谓之接天:次拜灶,谓之接灶:次拜祠堂及先人画像二显然,这是主人首先为家里神灵拜年。在新的一年,所有人部公将年前置办的新衣服穿在身上,这种以新衣服迎接新年到来的仪式在汉代出现了。唐代刘禹锡元日感怀描述“燎火委虚烬,儿童炫彩衣”的情景就是唐代儿童穿新衣迎接新年的生活。宋代,“小民虽贫者,亦须新洁衣暇,把酒相陶尔今天,尽管人们的生活J贞量已经仃很大提高,买新衣、穿新衣己经不是稀罕的事情,

14、但是,家里的主人还是会为家人置办新年的衣服,“无贫富老幼皆更新衣”。人们穿上新衣、戴上新帽,缴征者进入新的生命旅程。这种身体的新打扮与门户的新装饰都体现了中国人重视新年的更新意识,重视生活的转化。因此,春节期间,人们通过多种生活习俗和实践行动,以此达成渴里丢弃旧有的不吉利、不健康的生活,转换到新的生活和生命旅程之中。二是迈过冬天、跨入春天的仪式。以春节指称传统新年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是,春节就是农历新年的生活习俗,因此,农历新年的文化意涵也就是春节的文化意涵。王安石元日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Jh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中国人家喻户晓的诗歌记录了人们在鞭炮声中辞旧迎

15、新、春风送暖的景致,传递了春风吹拂作为新年到来的象征的情愫。吴自牧6梦粱录中提到的“迎春牌儿”则是以具体物象寄寓迎接新年春天的来临。过年贴的对联称“春联”,说明“年”“春节”与“春天”的内在联系.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除夕祀祖祀神接灶,早贴春联,挂钱悬门神屏对常察敦崇的燕京时岁记3说:“春联者,即桃符也。”新年联欢会称作“春节联欢会”,新年期间运输称作“春节期间运输”,等等。因此,无论从古人的过年生活习俗、春节的生活惯制,还是今人对春节、过年的实践,都告诉我们,春节是迎接春天的仪式。三是维系家族关系、和润家族情感的仪式。“年”是民众的时间,也是民众的实践,在特定时间内进行的实践包含民众的

16、情感,也饱含深遽的文化.从腊月初八开始,民众开始进行一系列忙年准备.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加强了辞别旧年的活动,特别是大年三十团年饭,更是家人隆重的聚餐、聚会、聚情、聚力的实践,“年饭”的座位一定是长幼有序。“年饭”后或者“守岁”时长辈给晚辈压岁钱,表达了家族长辈对晚辈“辞旧迎新”的祝福仪式,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和生活秩序:“除夕”时日家人在一起话过去、淡未来,开展各种娱乐性活动;团聚守岁更是和谐中的快乐、亲情中的幸福,这些春节习俗将家庭、家族关系得到有效维护、情感得到巩固、内聚意识得到延续。四是强化社会团结,维护生活秩序。“年”是以家庭、家族为单位的生活仪式,但是家庭、家族离不开生活中的乡亲邻里关系,离不开亲朋好友的楮助。这是家人、家庭、家族幸福的源泉。这些人际、社群关系在“年”的生活习俗中表现得十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民俗传统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