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期间的呼吸道管理.ppt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194884 上传时间:2024-04-26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6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通气期间的呼吸道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机械通气期间的呼吸道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机械通气期间的呼吸道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机械通气期间的呼吸道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机械通气期间的呼吸道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机械通气期间的呼吸道管理.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机械通气期间的呼吸道管理.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机械通气期间的呼吸道管理.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机械通气期间的呼吸道管理.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机械通气期间的呼吸道管理.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机械通气期间的呼吸道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通气期间的呼吸道管理.ppt(3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机械通气期间的呼吸道管理 机械通气的作用与目的机械通气的作用与目的作用:作用:1)维持适当通气)维持适当通气 2)改善换气和呼吸肌疲劳)改善换气和呼吸肌疲劳目的:目的:1)维持生命需要,为原发病的)维持生命需要,为原发病的治疗提供时机治疗提供时机 2)作为积极的治疗手段,改善生命作为积极的治疗手段,改善生命质量,在部分患者促进疾病的恢复质量,在部分患者促进疾病的恢复机械通气的禁忌症机械通气的禁忌症1气胸及纵膈气肿未行引流者。2张力性肺大泡者。3多发性肋骨骨折。4大咯血急性期。5气管食管瘘。6.低血容量休克未纠正者。1呼吸道的湿化、雾化、温化的意义 在自然条件下,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起

2、着重要作用,每日蒸发水量达500ml(8-10ml/kg)。建立人工气道后,气流绕过上呼吸道,直接进入气管,再加上机械通气往往增加通气量,促使呼吸道失水、纤毛运动功能减弱、分泌物排除不畅。因而,容易产生气道阻塞、肺不张、继发感染等。所以进行人工湿化、温化是非常必要的。雾化疗法是用雾化装置将药物的溶液分裂成微小的雾滴和微粒,并使其悬浮于气体中,经呼吸道进入肺内,以达到治疗目的。湿化、温化、雾化疗法的 临床应用适应症:1 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后,必须加强吸入气的湿化、温化和雾化,为预防肺内感染可加适量的抗生素。2 上呼吸道急性炎症。3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COPD合并感染痰液粘稠者。4 支气管与肺

3、内的化脓性感染。禁忌症:急性肺水肿常用雾化吸入和滴入气管内的药物湿化剂:蒸馏水、0.45%盐水(临床常用)、生理盐水、5%高渗盐水粘痰溶解剂:a-糜蛋白酶、痰易净、必嗽平、24%碳酸氢钠、胰脱氧糖核酸酶支气管扩张剂:氨茶碱、喘定、异丙基肾上腺素、舒喘灵、喘乐宁、博利康尼抗生素:敏感的抗生素人工气道的湿化人工气道的湿化一一.呼吸道正常的生理功能呼吸道正常的生理功能 呼吸道的黏液呼吸道的黏液-纤毛系统,具有正常的分泌、运动生理纤毛系统,具有正常的分泌、运动生理功能,保证气道的廓清、防御功能。人体呼吸道对吸功能,保证气道的廓清、防御功能。人体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滤过和湿化的功能,绝大部分在上气入

4、气体的加温、滤过和湿化的功能,绝大部分在上气道得以完成道得以完成 二二.人工气道的建立及干燥气体的吸入对人体的影响人工气道的建立及干燥气体的吸入对人体的影响三三.常用湿化装置和湿化方式常用湿化装置和湿化方式1.主动加热湿化器主动加热湿化器 原理:将无菌蒸馏水加热,产生水蒸气,与吸入气体原理:将无菌蒸馏水加热,产生水蒸气,与吸入气体混合,达到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加湿的目的混合,达到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加湿的目的 注意:湿化器进出口有明显标记注意:湿化器进出口有明显标记 吸入气体的温度保持在吸入气体的温度保持在32 32 36 36 的范围内的范围内2.人工鼻人工鼻由数层吸水和亲水材料制成的细孔网

5、纱结构由数层吸水和亲水材料制成的细孔网纱结构原理:将呼出气体中的水分和热量吸收,并用原理:将呼出气体中的水分和热量吸收,并用 做吸入气体的加热湿化,减少呼吸道水做吸入气体的加热湿化,减少呼吸道水 分的丢失分的丢失 湿化效果观察湿化适量:分泌物稀薄,能顺利通过吸痰管,无接痂及粘液块。湿化过量:过分稀薄,咳嗽频繁。湿化不足: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气道内吸痰:吸痰时机判断气道内吸痰:吸痰时机判断吸痰时机:吸痰时机:1.听诊有痰鸣音听诊有痰鸣音2.血氧饱和度下降:排除病情的变化血氧饱和度下降:排除病情的变化3.气道压力增高:排除气道痉挛气道压力增高:排除气道痉挛4.人工气道内有可视的分泌物人工气道内有可

6、视的分泌物5.体位改变前后体位改变前后6.鼻饲前鼻饲前7.气道雾化后气道雾化后8.气囊放气减压前气囊放气减压前气道内吸痰:吸痰管插入深度气道内吸痰:吸痰管插入深度浅吸痰:浅吸痰:吸痰管插入深度小于人工气道导管的长度吸痰管插入深度小于人工气道导管的长度 深吸痰:深吸痰:吸痰管插入深度知道遇到阻力后再上提吸痰管插入深度知道遇到阻力后再上提0.51cm0.51cm 建议深度:建议深度:吸痰管插入深度为人工气道导管长度再长吸痰管插入深度为人工气道导管长度再长12cm12cm,有,有附件(呼吸机接头等),另加附件的长度。附件(呼吸机接头等),另加附件的长度。有人研究发现:这种吸痰深度对气管黏膜损伤较小,

7、且效果好。有人研究发现:这种吸痰深度对气管黏膜损伤较小,且效果好。三者比较在病人刺激性咳嗽、痰痂堵塞、肺部感染发生率方面三者比较在病人刺激性咳嗽、痰痂堵塞、肺部感染发生率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二 呼吸道分泌物的清理用物 人工气道护理盘内备有:无菌镊子1、血管钳1、5ml空针1、20ml空针1、纱布垫或纱布2、湿化液500ml、吸痰管数根、无菌手套、简易呼吸器。吸痰管直径:56mm长度:气管插管4050cm气管切开2535cm开孔:远端直开口 距远端0.51cm处两个侧孔 肺清扫的方法ICU病人常规每日两次“肺清扫”(9am、4pm)每次给病人肺清扫前吸纯氧35分钟,然后开放气

8、道常规吸痰一次。再吸氧12分钟,在吸气时向气道内快速注入含有痰液湿化剂和抗菌素的生理盐水510ml,诱发病人呛咳,将支气管深部的痰液咳出并立即吸净。对于深昏迷或丧失咳嗽反射能力的病人,可在注入生理盐水后,立即用手反复冲击式按压病人两肋部,使其胸腔内形成咳嗽样瞬时高压,冲出的气流将痰液带出,然后吸净。此操作可反复多次,直到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晰,无痰鸣音为止。吸痰注意事项按需吸痰,注意观察病人痰鸣音、咳嗽、气道压力的变化。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一根吸痰管只用一次。吸痰管不易过粗,应相当于导管内经的1/2,2/3。吸痰时间不易太长,15秒。吸痰时负压不易太大,813.3kpa。在吸痰前适当增加氧浓度和通气

9、量,避免引起缺氧。操作手法应轻柔迅速,防止损伤呼吸道粘膜。吸痰过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发现紫绀加重,立即停止吸引。经常翻身叩背,使痰液松动易于咳出。吸痰操作要领 增加吸氧,湿化管腔;先浅后深,分层吸引;轻轻送入,边吸边转;控制负压,严禁提插。气道内吸痰:并发症气道内吸痰:并发症1.1.低氧血症:原因:低氧血症:原因:1 1)负压吸引停止氧供)负压吸引停止氧供 2 2)吸痰管太粗)吸痰管太粗 3 3)负压过大)负压过大 4 4)吸痰操作时间过长)吸痰操作时间过长 5 5)吸痰频繁)吸痰频繁2.2.气道黏膜损伤:原因气道黏膜损伤:原因1 1)吸痰管太粗)吸痰管太粗 2 2)负压过大)负压过大 3

10、 3)吸痰管在某个部位停留时间过长)吸痰管在某个部位停留时间过长 4 4)吸痰时未旋转吸痰管)吸痰时未旋转吸痰管3.3.继发感染:注意无菌操作继发感染:注意无菌操作4.4.支气管痉挛支气管痉挛:吸痰频繁吸痰频繁5.5.心律失常和低血压:主要迷走神经兴奋导致心律失常和低血压:主要迷走神经兴奋导致6.6.气道堵塞气道堵塞 防止呼吸道感染 病室清洁,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保持室内温度1820C,相对湿度6070%。空气消毒bid。口腔护理bid。呼吸机管路、接头、呼吸活瓣消毒qd,先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再用环氧乙烷灭菌。气管插管者更换牙垫、寸带qd。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操作前后应洗手。每次吸痰必须更换吸痰

11、管,一次一根,用后先消毒后灭菌,或用一次性吸痰管。气管切开者内套管急性期每日更换34次,慢性期每日更换2次。外套管每周更换1次。纱布垫,每日更换24次,保持清洁干燥。定期吸出分泌物做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气道内吸痰:吸痰方法探讨气道内吸痰:吸痰方法探讨常规吸痰法:强调吸痰管不带负压,进入人工气道,防止气道黏膜常规吸痰法:强调吸痰管不带负压,进入人工气道,防止气道黏膜建议吸痰法:自插入人工气道口开始,自上而下吸痰,当吸痰管达到建议吸痰法:自插入人工气道口开始,自上而下吸痰,当吸痰管达到人工气道末端下人工气道末端下12cm12cm时,适当控制负压,以免损伤黏膜时,适当控制负压,以免损

12、伤黏膜 这种方法自上而下吸痰,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呼吸道痰液阻塞,减这种方法自上而下吸痰,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呼吸道痰液阻塞,减轻吸痰导致的缺氧,且不易将上部的痰液带至深部轻吸痰导致的缺氧,且不易将上部的痰液带至深部 近期有人对此作过相关的对比研究发现,两者在近期有人对此作过相关的对比研究发现,两者在2424小时吸痰次数,小时吸痰次数,吸痰总量及吸痰后氧饱和度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而在肺部感染,吸痰总量及吸痰后氧饱和度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而在肺部感染,气道堵塞、气道损伤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道堵塞、气道损伤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气囊管理理想的气囊压力为有效的封闭气囊与气管间隙的最小压力,应2

13、.45kpa,即低于正常的毛细血管灌注压。以往认为间歇放气囊可减低对气管壁的压迫所致的损害,但尚无证据表明受压区毛细血管血流在1小时内恢复。临床上仍每间隔24小时放气囊一次,每次5分钟。放气囊前先吸出气管内的分泌物,再吸出气囊上及口咽鼻腔的分泌物。气囊管理:气囊压力选择气囊管理:气囊压力选择最适宜的气囊最适宜的气囊压力为最适宜的气囊最适宜的气囊压力为18.18.4 421.8mmHg21.8mmHg。有研究发现有研究发现,当气管导管气囊内压力超过当气管导管气囊内压力超过21.21.8mmHg8mmHg时,气时,气 管黏膜血流开始下降,而达到管黏膜血流开始下降,而达到30.1mmHg 30.1m

14、mHg 时时,黏膜血流明显减少。黏膜血流明显减少。气囊管理:气囊放气气囊管理:气囊放气传统护理常规认为气囊每传统护理常规认为气囊每4 46h 6h 放气放气1 1 次,每次次,每次3 35min5min目前观点认为气囊定期放气是不需要的目前观点认为气囊定期放气是不需要的 依据:依据:1 1)气囊放气后,)气囊放气后,1h 1h 内气囊压迫区的黏膜毛细血管血流难以恢复,放内气囊压迫区的黏膜毛细血管血流难以恢复,放 气气5min 5min 不可能恢复不可能恢复局部血流。局部血流。2 2)对于机械通气条件较高的危重病人,气囊放气将导致肺泡通气不足。因此危重病人往)对于机械通气条件较高的危重病人,气囊

15、放气将导致肺泡通气不足。因此危重病人往往不能耐受气囊放气。往不能耐受气囊放气。3 3)常规的定期气囊放气)常规的定期气囊放气-充气,往往使医护人员忽视充气容积或压力的调整,反而易出现充气,往往使医护人员忽视充气容积或压力的调整,反而易出现充气过多或压力过高的情况。充气过多或压力过高的情况。4 4)采用高容量低压气囊,应用)采用高容量低压气囊,应用MOPMOP维护与操作处理维护与操作处理对气管壁压力不高,不易造成黏对气管壁压力不高,不易造成黏膜损伤膜损伤非常规性的气囊放气或压力的调整,仍然十分非常规性的气囊放气或压力的调整,仍然十分必要必要当气道峰值压力明显升高或降低时,为避免当气道峰值压力明显

16、升高或降低时,为避免气囊压力过高或过低时应将气囊放气,重新气囊压力过高或过低时应将气囊放气,重新调整气囊压力调整气囊压力气囊对气管黏膜的损伤除了受压力影响外,气囊对气管黏膜的损伤除了受压力影响外,还与压力持续时间,病人全身状况有关。还与压力持续时间,病人全身状况有关。手估气囊测压法因其操作简便在临床中最常用 方法:用手捏与气囊相通的外露小储气囊以估测导管气囊内的压力,如触口唇为度,一般充气810ml。此估测法凭个人经验和指感判断气囊充气是否恰当,准确率较低,但培训后的护士对高压水平识别率相对较高,可能与高压水平时气囊饱满、弹性大,手估者感觉明显,较易辨别有关。根据气道吸气峰压估计气囊的压根据气道吸气峰压估计气囊的压力水平力水平 有研究表明,MOP与气道吸气峰压有关,并随着峰压的增高而增高,在气道吸气峰压较在气道吸气峰压较低的情况下气囊的压力是安全的低的情况下气囊的压力是安全的,但是但是,当,当气道吸气峰压超过气道吸气峰压超过30cmH30cmH2 2O O时,气囊的压力有时,气囊的压力有可能过高,而对气管粘膜造成缺血性损害。可能过高,而对气管粘膜造成缺血性损害。气囊测压表气囊测压表气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