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新探.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187916 上传时间:2024-04-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官渡之战新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官渡之战新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官渡之战新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官渡之战新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官渡之战新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官渡之战新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官渡之战新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官渡之战新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官渡之战新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官渡之战新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官渡之战新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官渡之战新探.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官渡之睇i探官渡之战是汉末三国三大战役中的头一个战役,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之战,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从战前准备层面看,曹操早在初平二年七月就认定与袁绍的决战不可避免,在军事、政治、经济、人才等方面处心积虑地为日后的这场决战作了精心的全方位的准备。袁绍在很长一段时期根本没有意识到曹操会成为自己最大的对手,准备既不充分又有严重缺失,部队战斗力不强,且领导集团对要不要发动这场战争也发生了严重分歧。从战略部署层面看,曹操亦比袁绍合理。从战役过程层面看,双方在谋略、指挥和战斗力等方面更不可同日而语。官渡之战;曹操;袁绍;三国建安三年(198年)冬,曹操灭吕布,基本控制了河南地区。四年春,袁绍灭

2、公孙瓒,尽有河北之地。至此,袁绍曹操这两位昔日的朋友、同盟者,终于为争霜中原而展开了一场生死决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战。一、战前准备三国志卷一武帝纪称:初,绍与公共起兵,绍问公曰:“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公曰:“足下意以为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很明显,自恃出身高贵此时又身为反卓联军盟主的袁绍在说这话时是充满自信甚至是咄咄逼人的。曹操的回答虽不卑不亢,但却有点答非所问,只是笼统地说了点大道理而回避具体问题。或者此时他已有打算但不便明言;或者此时他真的无具体打算。曹操和袁绍是少年之交,

3、在反宦官斗争中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都是同盟者,特别是在州郡割据,群雄混战初期二袁争霸的大格局中,曹操仍是袁绍重要的同盟者与支持者。但是随着事态的发展,他们的矛盾终将暴露出来。三国志武帝纪称初平二年(191年)春正月,袁绍与冀州牧韩馥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曹操就公开表示反对。“绍又尝得一玉印,于太祖坐中举向其肘,太祖由是笑而恶焉”。裴松之注引的魏书说得更详细:“太祖大笑曰1吾不听汝也。绍复使人说太祖曰:今袁公势盛兵强,二子己长,天下群英,孰瑜于此!太祖不应。由是益不直绍,图诛灭之”。说此时曹操就已决心图谋诛灭袁绍似嫌过早,但此二事在曹操心中引起强烈不满是可以肯定的。是年七月,袁绍逼走韩馥,自领冀州牧

4、,鲍信对曹操说:“今绍为盟主,因权专利,将自生乱,是复有一卓也。若抑之,则力不能制,祗以遒难,又何能济?且可规大河之南,以待其变:按鲍信,泰山人,曹操始起兵,信与其弟即以兵应操,操与袁绍表信为破虏将军。“时绍众最盛,豪杰多向之。信独谓太祖曰夫略不世出,能总英雄以拨乱反正者,君也。苟非其人,虽强必毙。君殆天之所启厂1鲍勋传及注引魏书鲍信之言其要有三:一是只有曹操才是“能总英雄以拨乱反正”的人物,袁绍只不过是又一个董卓。二是现在还不能和袁绍对抗。三是为曹操提出了“且规大河之南,以待其变”的战略决策。意即他袁绍在河北发展,我们就在河南发展,以待时变。曹操是否早有如此想法,史无明载,不便推测,重要的是

5、曹操听后大加赞赏。在此后的几年内,曹操一面巧妙利用与袁绍的同盟关系来实现占领河南这一战略目标,一面则处心积虑地为日后与袁绍进行决战作精心的准备。曹操的准备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在军事方面,曹操通过艰苦卓绝的战斗,先后取得了东郡、兖州,并通过平定张邈、陈宫的叛乱,使兖州失而复得,从而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与此同时又将袁术逐至淮南,袁术最后病死淮南;通过三攻张绣,使其受到重创,从而缓解了来自西南方面的威胁。最后,曹操还消灭了不可一世的吕布,占领了徐州及青州的一部分。可以说曹操兼并河南地区的过程,就是他的武装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由于河南是四战之地,强敌环伺,故其战斗之艰苦惨烈,远非袁绍兼并河北可

6、比。因此曹军受到的生死考验,战斗力的提高程度,都远远超过袁军。与袁绍相比,曹军起步晚,力量小,强敌多,但占领河南地区的时间却比袁军占领河北地区早几个月,这本身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一块与河北大致相当的地盘,一支数量虽处劣势但素质和战斗力都高于对手的武装力量,这便是曹操为与袁绍决战所作的最主要的准备。政治方面,曹操的政治声望与号召力本来远远不及袁绍,但他通过迎天子都许来了一个角色转变,一跃而变成天子重臣、朝廷依靠,动辄就“奉天子以令不臣“,从而在后来与袁绍的决战中能够打出保卫朝廷、保卫许都的正义旗号。在经济上,曹操通过兴办屯田,较好地解决了劳动力与土地结合的问题,不仅为农业生产的恢复找到了一种较好

7、的模式,而且还解决了军粮的问题,从而为日后与袁绍决战提供了物质基础。在此过程中,曹操还不拘一格先后招揽了荀或、荀攸、贾诩、程昱、郭嘉、毛玲、钟繇等一大批杰出人才。更可贵是雄才大略的曹操特别尊重人才,既知人善任,又能虚心接受这些人才的意见和建议,从而避免了许多失误;而这些人也敢于和乐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可以说经过几年的磨合,曹操与他们的关系是融洽的,和谐的。这些人才虽来自不同地方,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正常的,团结的,看不出有什么地域、派系之争。战争是经济力、兵力和智力的全面对抗,曹操在军队数量、经济实力方面虽处劣势,但在智力和战斗力方面是优于袁绍的。与曹操相比,袁绍的准备却不够充分。在曹操取得兖州之

8、前,袁绍和他的谋士们从未提及过曹操,可见他只把曹操看作自己的同盟者和支持者,还未意识到他会成为自己潜在的最大对手。嗣后曹操收编青州黄巾(初平三年十二月),逐袁术于淮南(初平四年春),两伐徐州(初平四年六月,兴平元年二月),实力迅速扩大;但此时袁绍也遇到了一系列麻烦,先是与公孙瓒大战于界桥和龙凑,接着又发生魏郡兵的叛变并与黑山军一道攻下邺城,故只能全力平叛,无暇顾及曹操。兴平元年(194年)四月,张邈、陈宫叛变,曹操陷入空前困境。这本是并吞曹操的绝好时机,可是由于公孙瓒此时已攻杀幽州牧刘虞,掌握了幽州的最高权力,成为袁绍的最大威胁、,故袁绍不敢出兵进攻曹操,只是派使者说曹操使其“迁家居邺”,名日

9、“连和”,实为并吞。时曹操新失兖州,数战不利,军食又尽,将许之,赖谋士程昱力谏乃止1程昱传。因此袁绍不仅如意算盘落空,而且还暴露了自己的险恶用心。兴平二年(195年)十月,沮授劝袁绍迎天子至邺城,绍不纳,而曹操却在建安元年(196年)八月迎天子都许。天子拜操大将军,封武平侯,并下诏书指责袁绍,绍一面上表为自己辨解,一面又对天子以己为太尉班在操下大为不满。怒日:“曹操当死者数矣,我辄救存之,今乃背恩,挟天子以令我乎!”操惧,请以绍为大将军,自己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建安二年(197年)春,曹操讨张绣,绣降而复反,重创曹操。袁绍致书曹操“其辞悖慢”,操大怒,举止失常,荀或问之,操以绍书示或,说我想

10、讨伐袁绍而力量不够,怎么办?荀或日:“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文k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土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怪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荀或从“度”、“谋工“武”、“德”四个方面深

11、刻分析曹、袁的优劣,以增加曹操的信心,但又冷静指出目下我们的任务还是先消灭吕布。曹操又说我担心袁绍西联关中,“南诱蜀汉”对我构成更大的包围。荀或说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相一,见山东方争,必各拥众自保。今若抚以恩德,遣使连和,虽不能久安,比公安定山东,足以不动。钟繇可属以西事,则公无忧矣1荀或传按荀或所云之“蜀汉”,非指刘备所建之蜀汉政权,而是指益州牧刘璋所治的巴蜀地区和荆州牧刘表所治的江汉地区。操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繇至长安,移书马腾、韩遂等,为陈祸福,腾、遂各遣子入侍1钟繇传。从以上可以看出,袁绍采取的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因为他当时要全力对付公孙瓒,根本无力进攻曹操,却只图一

12、时之快,致书侮辱曹操,除了激发曹操集团同仇敌忖之外,于自己并无任何益处。反观曹操集团,他们在冷静分析袁绍集团的情况后,不仅坚定了必胜的信心,而且进而思考如何打破袁绍可能构建的更大的包围圈,并及时派遣钟繇去稳定关中形势。官渡之战最紧张的相持阶段,钟繇给曹军前线送来马二千余匹,从而有效支持了前线m钟繇传。更严重的是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正准备集中十万精兵、马万匹,大举进攻曹操之际,其领导集团内部却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先是监军沮授认为近讨公孙瓒,出师历年,百姓疲敝,仓库无积,未可轻动。宜务农息民,先遣使献捷天子,若不得通,乃表曹操隔我王路,然后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船,缮修器械,分遣精骑抄

13、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如此,可坐定也。谋主郭图、治中审配坚决反对,说以明公之神武,引河朔之强众,以伐曹操,易如反掌。沮授又说,救乱诛暴,谓之义兵,恃众凭强,谓之骄兵,义者无敌,骄者先灭。且庙胜之策,不在强弱。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练,非公孙瓒坐而受攻者也。今弃万安之术而兴无名之师,窃为公惧之。图、配日:武王伐纣,不为不义,况兵加曹操而云无名!且以公今日之强,将士思奋,不及时以定大业,所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监军之计在于持牢,而非见时知几之变也。绍纳之。图等乘机谗毁沮授日,授监统内外,威震三军,若其太盛,何以制之?绍乃分授所统为三都督,授只典一军,郭图、淳于琼各典一军2袁绍传。我们在此暂

14、不评论两种主张孰是孰非,只想指出袁绍只采纳一味迎合自己的郭图等人的意见,而对沮授的再三规谏和提醒不但不予理睬,反而听信谗言将其兵权削去三分之二,这就太不正常了。以后的事实证明,袁绍从此时起就不再听取沮授、田丰的任何意见和建议,而对郭图等人则是言听计从。身为统帅的袁绍的这种偏袒态度,使原本只是认识上的分岐扩大为意气之争甚至是派别之争,其结果只能削弱领导或将领导引入岐途,从而给嗣后的军事指挥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反观曹操阵营,当袁绍即将进攻时,“诸将以为不可敌,公日: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武帝纪。又大司农孔融

15、问荀或:“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荀或日:“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擒也。”1荀或传可见曹操领导集团不仅是高度统一和团结的,对下级将领的畏敌情绪也不简单地采取责怪甚至惩处,而是耐心地向他们剖析袁绍的五大弱点,以坚其信心。观荀或与孔融的对话,简直就像在做政治思想工作了。这样作的结果,对统一认识稳定军心和加强凝聚力均大有好处。在强敌当前的情况下,领导核心的团结和军心的

16、稳定对于战争的胜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二、战前部署曹军的战前部署,按正面、左翼、右翼三方面进行。由于曹军是守方,故兵力部署体现了战略防御的特点,那就是后发制人,即在最有利的战略位置集中优势兵力顶住敌军的强大攻势,然后制造和抓住机遇转入反攻。曹军正面分为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为黄河南岸诸渡口。但黄河渡口众多,不能分散兵力处处设防。曹操只派于禁率步骑二千驻守延津(今河南延津西北至滑县以北的一段)、原武(今河南原阳)一带;派东郡太守刘延防御白马(今河南滑县东)。此防线当然不可能阻挡袁军渡河,但能对袁军的渡河起到干扰、破坏作用;还能通过前哨战起到挫其锐气,试探敌军战斗力的作用。第二道防线设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这是曹操抗击袁军的主要防线。官渡地处曹占区中部稍前,地多沙丘,前有天然障碍官渡水;东为官渡水与阴沟水的交汇处,该处堤多,流缓河宽,积泥数尺,葭苇茂密,行船徒步,诸多不便;西南为圃田泽,是水网地区,东西四十里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世界名著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