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失眠症数字疗法的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失眠症数字疗法的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4失眠症数字疗法的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得益于睡眠医学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失眠症数字疗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失眠症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作为一种新型医疗技术,亟须临床、科研、监管部门及产业等领域的专家共同对失眠症数字疗法的应用形成推荐意见。本专家共识系统回顾和评价了国内外失眠症数字疗法的相关研究和应用现状,综合各领域专家意见,提出了失眠症数字疗法临床应用推荐及针对监管方式和未来发展方向的13条意见,为失眠症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本文为共识内容的节选。二、失眠症的数字疗法概述(一)失眠症数字疗法定义1 .数字疗法:指由软件驱动,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干预方案,用于预防、
2、治疗或管理疾病,改善疾病预后。数字疗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药物和其他非药物治疗等联合使用。2 .失眠症数字疗法:由软件程序驱动,为失眠症患者提供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数字化诊疗措施,包括数字化评估、治疗和管理等内容。失眠症数字疗法是数字疗法在失眠症诊疗领域的创新应用。(二)失眠症数字疗法的具体方法失眠症数字疗法将成熟的失眠症治疗方法用数字化的形式(如软件和可穿戴设备等)来呈现,包括数字化失眠症认知行为疗法(digitalcognitivebehaviortherapyforinsomnia,dCBT-I)、数字化失眠症正念疗法(digitalmindfulness-basedtherapyfori
3、nsomnia,dMBT-I)、基于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的失眠症数字疗法、远程神经生物反馈(tele-neurofeedback,NFB)等。其中dCBT-I是一套失眠症心理治疗的组合,通常包括心理教育/睡眠卫生、放松训练、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和认知疗法等。各种失眠症数字疗法的具体实施方式详见表2。表2失眠症数字疗法的常用方法方法目的具体方法dCBT-I睡眠限制通过限制睡眠时间,尽量使患者睡眠时间与卧床时间相等,增加睡眠驱动力,提高睡眠效率通过软件或平台让患者进行睡眠记录,计算睡眠效率,并通过睡眠效率调整在床时间,具体如下:(1)根据睡眠日记计算每日总睡眠时长,
4、取一段时间的平均值作为基线,规定每天在床上的总时间等于基线平均睡眠时长(不低于45h);(2)睡眠效率(总睡眠时间/在床时间)在57d内90%的,则增加在床时间15min;(3)睡眠效率80%90%时则不予调整在床时间;(4)如果睡眠效率80%,则减少在床时间15min,每57天重复调整在床时间刺激控制消除患者存在的在床与觉醒、沮丧、担忧等不良后果之间的消极联系,重建床与睡眠间的积极明确联系通过软件或平台记录患者睡眠习惯,适时提醒,帮助患者建立床与睡眠的积极联系:(1)床用于睡眠及性活动,不在床上进行看书、运动等与睡眠无关活动;(2)仅感觉困时才上床睡觉;(3)如2030min内无法入睡(或恢
5、复睡眠),请离开床,从事轻松的活动,直到有明显睡意再上床睡觉;(4)保持有规律的作息,每天同一时间起床;(5)避免午睡松弛疗法降低失眠症患者睡眠时紧张与过度警觉的程度,从而促进患者入睡,减少夜间觉醒的次数通过软件或平台让患者在视频、音频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松弛训练,让肌肉从紧张状态进入放松状态,具体包括渐进式肌肉放松、想象松弛训练法、呼吸松弛训练法、自我暗示松弛训练法等睡眠教育确定失眠症患者不良的生活与睡眠习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及睡眠觉醒昼夜节律,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通过软件或平台让患者学习健康睡眠知识:(1)保持有规律的睡眠一觉醒规律;(2)不要小睡,尤其是在傍晚;(3)卧室干净整洁、
6、温度适宜、无噪音、无光或昏喑夜灯,避免睡眠过程中看时钟;(4)不要长时间躺在床上不睡觉;(5)规律运动,避免睡前3h运动;(6)尽量减少或避免日间,尤其下午或晚间摄入咖啡因、酒精、烟草等兴奋物质,睡前不饱餐;(7)睡前不接触蓝光刺激(电子产品)及兴奋的电视广播节目认知治疗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对于睡眠的错误认知,树立积极的睡眠观念通过软件或网络平台帮助患者调整认知结构,找出失眠症患者常见的非适应性和扭曲性认知(如“不吃药我就永远睡不着”),用更具适应性的信念和态度取代这些非适应性的信念和态度VR通过为体验者创造一种适宜睡眠的安静环境,使其产生对环境的真实体验,从而改善睡眠质量通过连接可穿戴设备,利
7、用互联网技术由计算机产生的特定画面、声音等,使体验者处于设定的环境真实体验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受,与虚拟环境交互,引导患者进行正念冥想、音乐治疗、放松训练等,促进身心放松NFB通过监测和分析个体的实时脑电活动,并将这些信息以可视或听觉反馈的形式呈现给个体,实现自我调节通过实时监测和反馈神经生理信号来调节脑活动的生物反馈形式。通过向个体提供有关脑活动的实时信息,帮助个体学会自我调节达到入睡的理想脑电波,从而促进睡眠注:dCBT-I为数字化失眠认知行为疗法;VR为虚拟现实;NFB为神经生物反馈(三)失眠症数字疗法的临床价值失眠症数字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为失眠症诊疗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其
8、对患者、医师、全球医疗保健服务行业的影响深远。数字疗法基于智能软件远程监控患者,能够为患者提供数字化评估、干预和管理等,实现失眠症的全病程数字化管理,形成院内和院外、线上和线下、虚拟和现实的有效联动。(四)适应证、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失眠症数字疗法适用于短期失眠症和慢性失眠症患者,包括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人群、精神障碍共病失眠症患者人群、躯体疾病共病失眠症人群以及特殊的失眠症人群(如孕产妇、青少年和老年人等)。在不同人群的治疗中应根据人群特点对治疗方案进行个性化调整。对合并精神疾病的患者可联合针对特定精神问题的心理治疗;对孕产妇、围绝经期患者可结合线上情绪疏导,围产期、围绝经期知识教育等;对青少年患
9、者可增加家庭治疗、人际交往支持等;对老年人及合并躯体疾病患者应关注其躯体疾病情况,进行积极生命教育等。(五)干预流程应用失眠症数字疗法对失眠症患者进行干预时,首先要对患者进行数字化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选择最适合患者的疗法,包括dCBT-I、dMBT-IVR、NFBo经过干预后对患者及时进行疗效和依从性评估。如果评估为无效,则需要详细分析该疗法干预无效的原因是否与依从性有关。如依从性不佳,则建议结合可穿戴设备,提高依从性,并加强线上监督和提醒;如依从性良好,则换为强化式数字疗法+线上治疗师个性化心理干预。如仍然无效,则转换为面对面心理治疗或联合药物治疗。需要指出的是,应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和定期评估
10、疗效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应用不同失眠症数字疗法全程干预患者的流程详见图Io三、数字化失眠症评估数字化失眠症评估内容以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Il)和ICSD-3为理论基础并遵循临床通识,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客观睡眠质量参数、主观心理认知及日间生活状态量表评分等内容。数字化失眠症评估的实施可满足不同诊疗场景的使用需求,利用数字化睡眠评估模块的快捷交互、耗时少、反馈快、评估精准的优势,有利于医院的临床辅助诊断,基层医疗机构的大规模筛查,以及科学研究、功能社区、保健机构等其他需求。一项大样本研究显示,失眠症数字化评估结合机器学习能够准确地对睡眠障
11、碍进行分类。睡眠状况的临床评估是临床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案制订的基础,包括睡眠情况、主观测评和客观测评。1 .睡眠情况:可通过电子问卷形式来了解。(1)了解患者在夜间和在数周至数月内的典型睡眠模式及诱发因素。睡眠模式方面包括患者叙述就寝时间、熄灯后入睡的时间(睡眠潜伏期)、半夜醒来的频率和大致持续时间、患者什么时候起床以及是否有睡眠恢复正常的时候。诱发因素方面包括最初的症状是否有诱因或是自发产生的?是否与一段时期的压力、焦虑或抑郁有关?是否在童年时期开始并在此后持续存在?是否有导致失眠症状的生活方式因素,如过多的咖啡因或睡前运动,卧室中的电视或宠物,或使用酒精或尼古丁?了解患者对睡眠的认知、信念和
12、担忧,可帮助制定具体的行为和安抚方法来帮助睡眠。(2)评估睡眠不佳对患者的影响。常见影响包括情绪低落、易怒、记忆力差、疲劳、缺乏主动性和全身乏力。还需询问失眠的风险后果,包括事故和驾驶时的困倦等。(3)识别患者的生物钟类型对于排除昼夜节律紊乱至关重要。睡眠-觉醒时相延迟是一种常见的未被重视的疾病,它是一种身体节律的变异,患者在生物学上倾向于比平时晚很多入睡(通常在午夜之后),但一般在睡眠开始后睡得很好,自然醒来的时间比大多数人要晚很多,且往往与正常的学校或工作开始时间不一致。2 .主观评估:包括睡眠日记和数字化量表。由于许多失眠症患者夸大了自己失眠严重程度,低估了实际的睡眠时间,所以持续2周的
13、睡眠日记是有用的评估工具,因为与纯粹的口头叙述相比,它可帮助临床医师获得更准确的睡眠信息。一些睡眠评估量表,如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睡眠障碍评定量表(SIeePdySfUnCtiOnratirIgScale,SDRS)、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sleepingscale,ESS)、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nsomniaseverityindex,ISI)、清晨型-夜晚型量表(morningness-eveningnessquestionnaire,MEQ)、睡眠不良信念与态度量表(dysfunctionalbelief
14、sandattitudesaboutsleep,DBAS)和睡前激发程度量表(Fordinsomniaresponsetostresstest,FIRST)等,在失眠症的评估中被广泛使用,可帮助临床医师了解患者的睡眠模式、失眠严重程度、睡眠信念等。3 .客观评估: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是诊断睡眠障碍的金标准,但非失眠症患者所必需,只有在怀疑其他睡眠障碍共病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SIeePaPnea,OSA)、不宁腿综合征、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以及矛盾性失眠症等时使用,因其设备精密复杂,难普及。目前已有一些便携的睡眠客观监测工具,如手机APP、体动记
15、录仪(如智能手环)、脑电记录仪(如额贴)等,通过在睡眠过程中全程佩戴,可记录个体的睡眠时间和节律,辅助医师进行睡眠评估,且不受患者主观感受影响。其中脑电记录仪可通过医疗级可穿戴脑电睡眠贴片精准地采集睡眠时间、量化睡眠效率、分析睡眠分期和脑电睡眠特征波等,还能对比治疗前后的睡眠参数进行疗效评估,并可在监测同时辅助进行实时声、光、电、磁等技术进行治疗。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与单独使用失眠症数字疗法相比,可穿戴设备与数字失眠症疗法的结合提高了用户的参与度,并改善睡眠参数。推荐意见1:数字化失眠症评估通过对睡眠质量、心理认知及社会和日常生活状态等内容的评估,可实现失眠症评估、失眠严重程度分级、失眠诱发
16、因素分析等辅助临床诊断。(IB)推荐意见2:数字化失眠症评估可用于医院的临床辅助诊断、基层医疗机构的大规模筛查以及科学研究、功能社区、保健机构等其他需求。(IB)推荐意见3:数字化失眠症评估结合可穿戴设备能提供睡眠客观证据,更好地改善失眠症状。(IA)四、数字化失眠症干预失眠症的常用非药物干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正念冥想、VR和生物反馈等。这些治疗方法通过网络技术开发目前已形成较为规范的数字化治疗方法。数字化失眠症干预遵循循证医学治疗体系,采用图文、语音、视频和聊天机器人等不同形式,通过传统心理治疗的方法干预失眠症患者,并通过后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模型技术针对实时采集的患者睡眠数据动态调整干预方案,体现个性化和精准干预。1.dCB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