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诗词的二态美论文.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154000 上传时间:2024-04-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眼中诗词的二态美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眼中诗词的二态美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眼中诗词的二态美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眼中诗词的二态美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眼中诗词的二态美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眼中诗词的二态美论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我眼中诗词的“二态美”摘要:寻找中国古典诗人在向人们展示这种美感,而这美感又是那么的和谐,每每读诗,读词,我都在诗词中感受那份静谧来消逝自己的躁动,又用那份灵动激发自己的斗志。关键词:诗歌静态美动态美老子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对于诗词我是情有独钟,正因为诗词,让我心随王籍笔下的若耶溪,王维诗中的鸟鸣涧,孟浩然吟哦中的鹿门渡口,那隐没的斜阳、唾去的青山、闪烁的渔火而静谧。有时也是“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期待自己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从而形成自己追求的诗歌境界“毫毛无遗憾,波澜独老成”。我一直在寻找中国古典诗人在向人们展示这种美感,而这美感又是那么的和谐,每每读诗

2、,读词,我都在诗词中感受那份静谧来消逝自己的躁动,又用那份灵动激发自己的斗志。一、用那份静谧来消逝自己的躁动记得在读到王籍的入若耶溪:滁睚何泛泛,云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仿佛看到若耶溪,仿佛看沿途两岸丰林茂竹,峰峦彝翠,秀美而幽深,在诗句中体会风景绝佳之处从而领悟王籍的在山水之美而动归隐之念。尤其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诗人为了表现密林的静谧和山体的幽深,用了两个极富动感的音响效果:蝉噪和鸟鸣。一遍蝉噪再加上鸟儿不停鸣叫,似乎是个喧闹的世界。但如细加揣摩,这正说明若耶溪周围的幽深和静谧。凡是有点生活常识的都知道,蝉若叫个不停

3、(噪叫),有两个前提:一是天气燥热,二是无人经过。前者不仅点明季节,也暗示其幽深是避暑的好去处;后者更是点明静谧,无人经过故蝉噪不停。至于突出鸟鸣,除进一步强调此处寂静无人,鸟儿不受惊扰,自在鸣叫外,也突出了山体幽深,人迹罕至。因为只有林静、山“幽,才会只有“蝉噪、“鸟鸣。除此之外,从整个诗境来看,这两句也很好地表达了诗人融入大自然的身心感受,为结句“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做好了铺垫。可谓“文外独绝。读着读着,忽然一幅山居秋暝图浮现在眼前,“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那份清幽寂静之感在心中泛起涟漪:用浣女的喧哗和渔舟的归来这些声响和动态来反衬。不是直接听到姑娘们的笑闹声,而是隔着竹林,让声音透过

4、秘密的竹林传过来;也不让我们看到划过来的渔船,而是让我们通过莲叶的摇动感觉到,这不但减弱了声音的强度和动作的幅度,而且透过竹林和莲叶,画面更为清幽淡雅。苏轼也曾称赞王维诗中有画,这幅山居秋暝图可作见证。王维在辆川集中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等等,皆是采取类似的手法。我们不必追求更深的理解,关键你读的那会感悟,诗词的经典体会的淋漓尽致,让我们对文化内涵的深入探究,让我对中国诗词的爱油然而生,让自己那份躁动的心慢慢沉静下来。二、用那份灵动激发自己的斗志今年在执教杜甫的诗一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

5、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被杜诗研究者称为“生平第一首快诗”的大作,写于唐德宗广德元年(763)春天。当时I杜甫率全家正漂流在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因战乱离开故乡已经八年多了。这个消息给爱国的诗人带来意外的惊喜,也带来返回故乡的希望,兴奋之中写下这首生平第一快诗。诗中从表情一一涕泪满衣裳到动作:漫卷诗书、放歌、纵酒;从现实到遐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无不充满喜悦之情,无不呈现动态感。真是“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留注而曲折尽情”从而将无生命的物件生命化、动态化,刻意将静态的形象化为生动的场景,感受到

6、人物性格、形象或客观景物方面深刻的印象。再如王维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杨边。诗人咏歌的是京城少年游侠的讲义气、重然诺,但没有像李白侠客行中“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那样通过夸张式的语言来表现,也没有像曹植白马篇那样让其置身于为国舍家的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来实现,而是选取一个日常生活常有的饮酒小镜头,通过一个“系马高楼垂杨边的动态感极强的、豪放又粗犷的动作来暗示其重义疏财的侠义性格,以及借酒使气、轻生报国等少年侠客的心性,读到此,让我的侠肝义胆的志气在心中升腾无生命的景物、事物也可以赋予生命、精神,变得气势飞动,富有动态感和生命力,你读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

7、,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中国诗史上最早的一首山水诗佳作。像观沧海这样,让无生命的大海充满生命的律动,孕育着万物,吞吐着日月,确是少见。更何况,诗人登临的是秋天的大海,“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零落而为秋”(宋玉秋声赋)。但诗中却毫无衰惫之气,也没有伤秋、悲秋之感。海面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草木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之下是“洪波涌起一一这是个生机勃勃的大海,是个澹宕又极富爆发力的大海。这显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景象,而是经过改造,是诗人想象中的大海。或者说,是诗人人生志向的表达,是

8、诗人人生追求的体现。我们从中得到的领悟,所受到的感奋,与诗人融静与动的手法,将无生命的大海充满勃勃生机、跳跃着生命的律动不无关系!如孟浩然描绘洞庭湖:“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张若虚写江:“春江潮水连海平,海水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李白写河:“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出龙门”(公无渡河);宋之问写海:“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灵隐寺),如此种种,无不以灵动感取胜。泰山拔地而起,于是造就了东岳的雄伟,黄山吞云吐雾,于是成就了它的瑰丽,峨眉清幽秀美,于是展现了它的神奇一一山因为自己的个性而呈现出千姿百态,雄也美,秀也美。万事万物,因有个性本真而美丽,芸芸众生,因有个性本真而永恒,在不同的诗歌中寻找不同的美;在古人的诗词中,我们感受到诗词中的“二态”(动态,静态),反映出诗人的那份宁静明志之心,读诗让我感受到像与一位睿智的老者交谈,又像站在镜子前审视自己,重新寻找真正的自我,是对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着不可低估的潜移默化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