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姚希孟《游洞庭诸刹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111741 上传时间:2024-03-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训练:姚希孟《游洞庭诸刹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姚希孟《游洞庭诸刹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姚希孟《游洞庭诸刹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训练:姚希孟《游洞庭诸刹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训练:姚希孟《游洞庭诸刹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训练:姚希孟游洞庭诸刹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3题。文本一:西洞庭多古寺。余次序游之。十七日从包山至罗汉坞。是日登缥缈,循山后坡陀而下,问西湖寺,宿曲。坐稍定,有声洵然鸣,以寺逼西太湖,奔涛震响,霜月之下,倍觉凄清。夜半梦醒,巨声轰磕,使我神骨俱栗。诘旦,缘湖入村坞。将抵水月寺,长松夹道。寺前银杏数本,大可合围,霜叶凌舞,令人须眉古淡。渡岭,得华山寺。寺在山之阴山高月出岭背比树头发白夜阑矣。又次日,离华山,渡一小岭,橙橘愈繁,篱落间不胜绝冶,乃其风格严直。行行入长寿寺。去寺半里,得松台、磐石。前对霜橘百株,又为青林点绛。因游角庵,海柯家岭。岭襟带西湖。是日风

2、暄气柔,群峰可数,晴湖如镜,不风而涛砰砰,犹隔宵枕上。至角庵,阑入果园。有短墙插湖中,凭墙西瞩。颓阳忽忽将堕,蒸霞飙发,目留而饯之。赤盘半玦,至深红一线。既灭既没,湖水倒映,忽如长虹,而四山冥合矣。廿三日复从包山至天王寺。松林无际,横基数亩,其大小类水月。同日,游资庆,睹黄叶纷飞,又疑水月银杏。然斜阳映其上,如苍拇老翁,脸昙微酣,不独棱棱霜气。此包山、华山之所以为妙也。(节选自明姚希孟游洞庭诸刹记)文本二: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迂,辞以情发。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唠喽”学草虫之韵。“皎日”

3、“噌星”,一言穷理: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个?(节选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焉,相当于“于是”“于此”,与劝学“风雨兴焉”中的“焉”词义相同。B.道,指取道、途经,与鸿门宴“道芷阳间行”中的“道”词义、用法不同。C.被,指覆盖、遮盖,与屈原列传“被发行吟泽畔”中的“被”词义不同。D.夺,指使之改变,与陈情表“行年四岁,舅夺母志”中的“夺”词义相同。11 .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勰认为四时景象纷繁又各具特色,姚希孟也围绕长松、银杏等洞庭典型秋景行文,借助移步换形之法

4、,描绘出长松苍郁与银杏凌寒的特征。B.刘勰认为写作构思应当通连视听驰骋想象,姚希孟调动视觉与听觉,既观晴湖无风似镜,又听涛声砰砰作响,并且把山水相连想象为襟带环绕。C.姚希孟以“忽忽”状写落日迷蒙之色,以“棱棱”描写寒霜刺骨之气,与刘勰所例举的“灼灼”“嘤嘤”都运用叠词来突显景物的主要特征。D.姚希孟精于炼字,一个“点”字既写出秋橘远观的渺小,又突出林海范围的广大,达到了刘勰所提倡的“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的艺术效果。12 .为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加上标点符号,并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寺在山之阴山高月出岭背比树头发白夜阑矣。译文:13 .姚希孟描写日落“赤盘半玦,至深红一线”,与姚鼐描写日出“正

5、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登泰山记)的手法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说明。(4分)【答案解析】10. (3分)B(两者用法相同,都是名词用如动词)11. (3分)C12. (10分)标点:寺在山之阴,山高,月出岭背,比树头发白,夜闹矣。翻译:寺在山的北面,山势高峻,月亮从山岭的背面升起,等到树挂满月光,夜将了。加对标点符号给4分;译对大意给4分;译对关键词给2分,“阴”“比”两处,译对一处给1分。13. (4分)都运用贴切的比喻;都从视觉角度写日的颜色。答对一问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给分。【参考译文】文本一:西洞庭山上古寺很多。我依次一游览。十七日从包山到达罗汉坞。这天

6、登临了缥缈峰,沿着山后的坡路下来,询访西湖寺,并在寺中住宿。稍稍坐定,便听到隆隆的声响,那是由于寺院靠近太湖,奔涌的波涛震响着,在霜天的月色之下,听了这波涛声让人分外感到凄凉清冷。半夜里从梦中醒来,听到巨大的水声轰鸣撞击,使我的身心都感到不寒而栗。第二天早展,沿着湖边进入村庄水坞。将要抵达水月寺,一长溜的松树在两旁夹着道路。寺前有几银杏树,都有一人合抱那么粗,霜天的树叶凌空飞舞看了令堂堂男子汉的心胸变得古补而淡雅。越过山岭,觅得华山寺。寺在山的北面,山势高峻,月亮从山岭的背面升起,等到树梢挂满月光,夜将尽了。第三天,离开华山寺,越过一小座山岭,橙子、橘子花更为繁茂,篱笆内外村落之间显得十分艳丽

7、妖冶,但橙与橘的风格是严肃端直的。走走就到了教寿寺离寺院半里路,见到松树环绕的高台、巨大的石块。面对着百棵霜橘,又为青青的树林点缀了一株绛色。为游览用庵,取道柯家岭。这里的山岭如同衣襟衣带禁回着西太湖。这天风和日丽,群峰历历可数,晴天的沏面如同明镜,但是无风而涛声砰砰作响,依然在夜间声声敲击于枕边。到了角庵,信步擅入果园有道短墙插入湖中,靠墙西望。残阳快要西下,云蒸霞蔚瞬息生发,目光驻留送别夕阳。夕阳由一块通红的圆盘变为半块玉玦,直至成为一道深红的线。夕阳已漫在山下,湖光倒映着晚霞,忽然如同长虹,但四面的山密也是冥色合拢了。二十三日又从包山到天王寺。松林无边无际,横向披覆有数亩地之广,松树的大

8、小类似水月寺的。同一天,游资庆寺,看到黄叶纷飞,疑为置身水月寺的银杏树下。但是此刻斜阳映在树上,如同发白胡须老翁,脸上为云彩所布呈现出微醉的红晕,不光是梭梭的傲霜之气。这就是包山、华山景色之所以美妙的主要因素。文本二:一年四季各有其不同的自然景物,而各种景物又呈现不同的容貌:感情随着自然景物的不同而变化文辞又是由于情感的激动而生变。因此,诗经作者在受到自然景物的感召和触动时,就会产生无限的联想和类比:在景象万千的大自然中流连欣赏,在看到和听到的范围内低声吟咏。描写、图摩景物的气势、状貌,既能随着自然景物的变化而要婉尽致:联属、比附景物的色彩、声音,也能应合内心的感触而反复斟酌。所以,诗经中,用“灼灼”来形容桃花色彩的鲜艳,用来模仿草虫吟唱的声韵。用“皎”字来形容太阳的洁白明亮,用“噤”字表现星星的微笑,只用一个字就曲尽了事物的特性:这都是以最少的文字来概括丰富的内容,把景物的形貌神情毫无遗漏地表现出来了。即使此后经过文家千百年来的反复思索,只有谁能用什么字将它们更改替换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