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答司马谏议书》教案.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074573 上传时间:2024-03-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答司马谏议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答司马谏议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答司马谏议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答司马谏议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答司马谏议书》教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八单元15.2*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教学设计课型:新课复习厂实验厂讲评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2、理解文句意思,把握文章主要观点。3、体会作者坚持改革,决不为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领略文章骈散结合的行文特点,学习思虑周祥的说理艺术。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坚持改革,决不为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变法创新是生存发展之本,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王安石变法”最终虽然由于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而失败,但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本节课让我们撩起历史的面纱,去感受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唇枪舌剑,感受那段轰轰烈

2、烈的历史吧。2、写作背景北宋宋神宗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内外交困。担任参政知事的王安石立志改革,推行新法,遭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司马光于熙宁三年(1070年)致书王安石,不遗余力地攻击新法,王安石当即答以简短的回函,进而写了这封信作为答复,表明自己改革的决心。3、作者介绍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临川人,曾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又称王文公。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两次出任宰相,坚持推行变法,世称王安石变法。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又是著名的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成就,他主张为文应“有补于世”,“以

3、适用为本”。他的著作有临川先生文集、王荆公诗文集。4、题目解说答即“答复、回复”之意。“谏议”则指的是“谏议大夫这个官职,所以,“答司马谏议书”不能理解为“回答司马光规劝的书信“,而要作”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来理解。5、层次结构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段:交代写信的缘由和目的。第二段:针对司马光信中所指责的实施新法的弊端,逐一驳斥。第三段:分析反对派对新法声势汹汹、怨恨、诽谤的原因,并表达对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墨守成规等保守思想的不满。第四段:结束全文,说一些礼仪性的客套话。6、全文分析1、作者在驳斥司马光的种种责难之前,为什么要先强调“名”“实”之理?明确:“名,“实”相符,言之才

4、能成理。司马光在来信中连用几个“孔子曰,王安石在进行反驳之前,以“儒者”共认的要求“正名”为发端,将司马光所遵循的信条作为反驳他的依据。这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可以置论敌于无可回驳之地。另外,司马光对变法的指责是对事实的歪曲,因此王安石首先提出“名实”相符的论事原则,既把此番论争置于客观真理的轨道上,又显示了自身的光明磊落,也为后文的论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2、针对司马光的指责,作者是如何反驳的?明确:反驳大致分为三步。第一步,先确立一个为“儒者”所公认的判定是非的原则,即名与实必须相符。这就是说,只要证明对方所加给新法的种种罪名与实际不相符,就可以从根本上驳倒对方。这是一个可以避

5、免枝节纠缠而又强劲有力的驳论角度。第二步,将对方的长篇大论归纳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谤五个要点,为后文的具体批驳树立了明确的靶子。第三步,针对以上所归纳的五个要点逐一进行批驳,着重揭示这些指责名不副实的根本谬误,从而收到了切中要害、势如破竹的驳论效果。3、王安石所推行的变法在实施时,出现了怎样的情形?司马光认为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王安石认为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你觉得出现这种情形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明确:出现的情形:天下一一“怨谤”;众一一“汹汹然”。司马光认为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王安石在变法中,“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王安石认为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6、,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根本原因是:新发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4、作者在文中提到“盘庚之迁”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作用?明确: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以历史上如何对待怨诽的事实为表率,一方面证明自己推行新法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表明自己不会因流言蜚语而退却,增强了说服力。5、作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本文中的哪些地方体现了王安石非凡的政治胆略?明确:“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一句说明,改革前王安石就已经将这种情况洞明于心,却敢于挑战,体现了其非凡的胆略。“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一句,直斥当时朝中苟且偷安、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的现象,不回避、不妥协、不遮掩,体现了其直言不讳的勇气。王安石明知寡不敌众,却“欲出力助上以抗之”。王安石在论辩中面对司马光这样的朝廷重臣,使用“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之类的带有强烈的反诘语气的句子。四、布置作业1 .背诵全文,在背诵中体会文章的艺术特点。2 .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是赞同变法还是反对变法?课后通过图书馆或网络进一步丰富相关资料,为自己选择一个身份,用文言给王安石或司马光写一封信,表明自己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