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朝六代正史引五言诗考论-ResearchontheFive-CharacterPoemsCitedintheAuthorizedHistoryBooksoftheSixDynastieso.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058158 上传时间:2024-03-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晋南朝六代正史引五言诗考论-ResearchontheFive-CharacterPoemsCitedintheAuthorizedHistoryBooksoftheSixDynastieso.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魏晋南朝六代正史引五言诗考论-ResearchontheFive-CharacterPoemsCitedintheAuthorizedHistoryBooksoftheSixDynastieso.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魏晋南朝六代正史引五言诗考论-ResearchontheFive-CharacterPoemsCitedintheAuthorizedHistoryBooksoftheSixDynastieso.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魏晋南朝六代正史引五言诗考论-ResearchontheFive-CharacterPoemsCitedintheAuthorizedHistoryBooksoftheSixDynastieso.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魏晋南朝六代正史引五言诗考论-ResearchontheFive-CharacterPoemsCitedintheAuthorizedHistoryBooksoftheSixDynastieso.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魏晋南朝六代正史引五言诗考论-ResearchontheFive-CharacterPoemsCitedintheAuthorizedHistoryBooksoftheSixDynastieso.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魏晋南朝六代正史引五言诗考论-ResearchontheFive-CharacterPoemsCitedintheAuthorizedHistoryBooksoftheSixDynastieso.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魏晋南朝六代正史引五言诗考论-ResearchontheFive-CharacterPoemsCitedintheAuthorizedHistoryBooksoftheSixDynastieso.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魏晋南朝六代正史引五言诗考论-ResearchontheFive-CharacterPoemsCitedintheAuthorizedHistoryBooksoftheSixDynastieso.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魏晋南朝六代正史引五言诗考论-ResearchontheFive-CharacterPoemsCitedintheAuthorizedHistoryBooksoftheSixDynastieso.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魏晋南朝六代正史引五言诗考论-ResearchontheFive-CharacterPoemsCitedintheAuthorizedHistoryBooksoftheSixDynastieso.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晋南朝六代正史引五言诗考论-ResearchontheFive-CharacterPoemsCitedintheAuthorizedHistoryBooksoftheSixDynastieso.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魏晋南朝六代正史引五言诗考论ResearchontheFive-CharacterPoemsCitedintheAuthorizedHistoryBooksoftheSixDynastiesofWei-JinandSouthernDynasties作者:葛志伟作者简介:葛志伟,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原文出处:文学研究(南京)2019年第2019第5卷2期第71-84页内容提要:魏晋南朝是五言诗文体功能不断丰富的重要时期。通过对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等六代正史引五言诗的归纳,可为其文体功能的拓展演进觅得一些具体例证。五言诗文体功能的拓展,是其最终能替代传统

2、四言而“居文辞之要”的主要原因。梳理魏晋南朝六代正史所引五言诗,可知齐梁之际五言诗创作作为一种“物以稀为贵”的特殊才能,已悄然成为高门子弟与寒素阶层竞相追逐的文本资本。五言诗所具备的“文义之美”正引起社会各阶层的普遍重视,成为彼时士大夫身份与个人才能的文化象征。期刊名称:中国占代、近代文学研究复印期号:2020年04期关键词:中古/诗歌史/五言诗/文化资本标题注释: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古五言诗的经典化研究”(17FZwoI8),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门阀士族与中古五言诗的演进”(15ZWCoO4)、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自钟噪诗品而下,古今论五言诗者

3、多矣。或考其源流,或论其体制,或辨其风格,或述其演变。文章著作虽汗牛充栋,然诚如钱志熙先生所言,至于五言为什么会取代四言与骚体而成为正体,关于这个重要问题几乎历来没有认真地探讨过。本文所论亦不过冰山一角,主要关注魏晋南朝四言与五言在文体功能方面此消彼长等问题,暂不涉及骚体。众所周知,四言诗体既可追溯到诗经这一经典源头,又在此期不断地寻求新变,也曾涌现出曹操、嵇康、陶渊明等一些杰出诗人。其诗坛地位最终被新兴的五言诗体所取代必然是个漫长的过程,绝不可能如某些论者所云完成于建安时期。五言诗体能在此期由俗而雅、蔚为大观,主要得益于其文体功能的不断丰富。通过对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等六代正史引五言

4、诗的归纳分析,可为此种拓展演进觅得一些具体例证。美国学者韦勒克(ReneWelIek)认为,当某一文学作品成功地发挥其作用时,快感与有用性这两个基调不应该简单地共存,而应该交汇在一起。齐梁之际,五言诗创作才能被视为一种新兴的文化资本,不仅被运用于“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文心雕龙明诗)等场合,更是渗透到社会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快感与有用性得以交汇共存,成为彼时士大夫身份与才华的文化象征。一、问题的提出钟蝶诗品专论汉魏六朝五言诗,对后世诗歌批评与诗歌史建构影响深远。诗品序在论述完建安诗坛的空前盛况之后,紧接着就说:尔后凌迟式微,迄于有晋。有意思的是,钟蝶建构早期五言诗史的时候,并未提及或

5、者说是有意回避了正始年间(240-249年)五言诗的创作情况。又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云: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惟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擦焉。按刘彦和于正始诗坛虽标举嵇、阮二公,然似并非专指其五言诗而论。事实上,嵇康诗歌创作更长于四言体,而阮籍亦有四言咏怀诗13首传世。“人才实盛”的西晋诗坛,诗歌创作风格发生较大变化,且存在一种明显的雅化现象。其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四言诗创作的再度兴盛。葛晓音先生将之形容为:西晋诗中长篇四言泛滥成灾,上至庙堂雅乐歌辞,下至应酬赠答,无不典重奥博,僵死板滞”此类四言诗在艺术价值方面或许有所欠缺,然在数量上却颇为可观,最终成为诗歌史上不容忽视的创作潮流

6、。此外,逮钦立先生还曾注意到西晋诗坛的一个有趣现象。其所编先秦汉魏晋南微诗在西晋傅玄又答程晓诗(此为五言)后下按语云:”晋人于宴赠答等诗篇,率四言、五言并作,已属其时风习。此篇与前四言,类聚以序并列,皆歌颂君主之加元服者,知是同题同时之作。西晋荀勖有从武帝华林园宴诗(此为四言),又有三月三日从华林园诗(此为五言)。逮钦立先生亦认为二者为同时之作,盖一用四言,一用五言也。此外,诗人潘岳金谷园集会作诗,亦是四言、五言并作。凡此种种似皆可表明,西晋人在创作实践上,尤其是在公共场合,对四言、五言两种文体的选择并无轩轻。然而即便如此,四言作为诗坛正体的观念亦还是深入人心。如挚虞文章流别论云:夫诗虽以情志

7、为本,而以成声为节。然则雅音之韵,四言为正,其余虽备曲折之体,而非音之正也.挚虞曾师从大儒皇甫谧,是西晋儒家土大夫的代表人物。今存诗六首,其中五首为四言。据此,则其雅音之韵,四言为正”之论显非虚言。东晋玄风独盛,诗坛盛宴亦必首推兰亭集会。与会者按规定应兼赋四言和五言各一首,不能者罚酒三斗。参加此次集会者多是王、谢等高门子弟,也是当时社会主流文化群体的代表。启功先生认为,”用四言和五言两种形式,来尝试表现一个相近的主题,这或许就是兰亭诗会中一个匕檄重要的写作规则,也说明晋朝人当时非常关心不同体式诗歌的表现功能。显然在此群体看来,四言与五言作为两种诗歌体式,”共同承担着精妙玄理的表述与阐发(11)

8、。由此可见,五言诗体最终代替传统四言诗体并成为诗坛主流样式,绝不会早于东晋时期。有学者认为五言诗早在建安时期就已完成对四言诗的征B艮,并倾向于用数据统计的方法来予以自我证明。(12)比如建安诗坛四言、五言诗各占百分之多少,四言所占百分比若小于五言,则由此就可以得出如斯结论。但这种研究方法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魏晋诗歌文本首先由南朝人保存与整理,后者的审美风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前者的存世形态。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认为,如果作品没有直接寻找保存者从而使保存者应合于在作品中发生着的真理,那么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保存者作品也能成为作品(13)。换句话说,作品要是没有合

9、格的保存者,被创作的东西也将不复存在。此种理念与中国古代文人对著述“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汉书,司马迁传)的心理期待可谓不谋而合。南朝文人士大夫事实上并不甚重视四言诗体的创作,或者说创作四言诗并不被社会舆论认为是一种值得仰慕的文化身份的标识。钟噪曾声称齐梁时期的四言诗体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诗品序)。在此情形下,由于文学审美观念的转变,必然会有许多魏晋四言诗作品亡佚于诗歌文献的整理与流传过程之中。但也正是在南朝近两百年的时间里,尤其是齐梁之际,五言诗创作已是土俗竞逐、蔚然成风。可以说当时整个诗坛,完全为五言诗创作之风所笼罩。诚如萧子显所言,五言之制,独秀众品(南齐书文学传论)。此观点在南朝史乘

10、中还有多种间接的表达方式,如南齐书谢眺传云:眺善草隶,长五言诗。沈约常云:二百年来无此诗也。(14)又南齐书陆厥传云:厥少有风概,好属文,五言诗体甚新变。(15)又梁书昭明太子传:(撰)五言诗之善者,为文章英华二十卷。(16)又梁书刘孝先传云:兄弟并善五言诗,见重于世。(17)又梁书伏梃传云:为五言诗,善劲谢康乐体。父友人乐安任昉深相叹异,常日:此子日下无双。(18)又陈书张正见传云:有集十四卷,其五言诗尤善,大行于世。(19)又陈书阴铿传云:博涉史传,尤善五言诗,为当时所重。(20)正如上文所论,如果单就诗歌体式而言,那么五言诗对四言诗的征服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11、作为经典样式的四言诗为寻求发展,也在不断秉持时代风气而进行自我变革,如曹操、嵇康等人的四言诗创作,可谓独具特色。但少数文化精英的努力并不能改变整个四言诗体创作趋于僵化的迹象,因此总体变革结果并不理想。其间原因,前人似已有公允之论。如清初王夫之古诗评选云:“四言诗三百篇在前,非相沿袭,则受彼压抑。(21)又清代沈德潜说诗碎语亦云:”四言诗缔造良难,于三百篇太离不得,太肖不得。太离则失其源,太肖只袭其貌也。(22)王、沈二人所言颇有见地,但他们只看到了作为经典样式的诗经四言体对后世四言诗的影响结果,而未言及具体的影响过程。对于四言诗自身的变革以及走向失败的过程,葛晓音先生指出:汉魏到两晋长达四百年

12、的重构体式的探索中,实字四言所找到的新句序主要是与二二节奏最相配的对偶及排比句的连缀。对偶的单调性和高密度造成了使用单音节虚字和连接词的困难,使四言最适合于需要罗列堆砌的内容,自然就成为颂圣述德应酬说理之首选。于是,向诗经的风诗和小雅寻求减少对偶、自然承接的句式,就成为必然趋势而陶渊明复归诗经体的成功,却说明实字四言重构体式的失败。(23)此番论述与中古诗歌演进实际情形相吻合,作为结论无疑极具说服力。与此同时,四言诗体之所以在诸多文体竞争中渐失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其文体功能的僵化。文体功能的僵化又导致其自身实用价值的逐渐丧失,进而形成文繁意简、世所罕习的创作局面。四言诗体实用性的减弱在汉

13、代已肇其端。汉武帝以后,受经学氛围的影响,西汉四言诗体仿佛一个坚硬的外壳,只把经学当作内核(24)以韦孟讽谏在邹、韦玄成自劾戒子孙等作品为代表的四言诗,给后世读者的整体印象是诗人之风,顿已缺丧(诗品序),因而始终无法成为一代文学之代表。但起自流俗的五言诗体却恰好与之相反,其文体实用性优势在发展演进过程中逐渐显现。不仅如此,五言诗体还全面继承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进而可比肩于既往经典风、雅、颂,缺席的“诗人之风”在该诗体中又得以重现。(25)因此到南朝齐梁之际,也就是钟崂、萧子显等人生活的时代,五言诗体遂能居文辞之要独秀众品,最终成为文人士大夫群体颇为依赖并竞相追逐的一种新型文化资本”。二、隐

14、藏的证据史传引诗较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左传国语及诸子著作。传统学术观念中的“引诗,主要针对诗经而言,是一种对诗经的“语用学色彩浓厚的运用。(26)在具体引诗语境中,其文体功能与社会功用得以彰显。此种研究方法为我们探讨中古五言诗文体功能的拓展演进,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新视角。有鉴于此,倘若我们对魏晋南朝六代正史引五言诗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27),则中古诗歌创作的一些变化过程,可以更形象、更有说服力地予以揭示。兹略按朝代先后为序,以出处、作者、诗题、内容、性质、作用为纲,对魏晋南朝六代正史引五言诗案例进行归纳,并列表如下。出处作者诗题诗歌内容性质作用Ir书帝庾阐从征诗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传主引诗打

15、情晋书潘岳传潘岳金谷诗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史官引诗叙事晋书周处传周处无题去去世事己,策马观西戎。藜蕾甘粱黍,期之克令终。史官引诗叙事晋书殷浩传曹掳感旧诗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传主引诗-抒情晋书羊昙传曹植箜篌引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传R引评抒情晋书桓伊传曹植怨诗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推心辅王室,二叔反流言。传主引诗I晋书袁淑传范泰赠袁淑诗亦有后出隽,离群颇骞篇。史官i_一戏谑晋书刘毅传刘毅无题六国多雄土,正始出风流。史官引TZ叙事晋书吴隐之传吴隐之无题古人云此水,一欹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史官引诗叙事晋书顾恺之传顾恺之无题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史官引诗叙事晋书郭澄之传王粲七哀诗南登瀚陵岸,回首望长岸。传P-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