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弹力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029914 上传时间:2024-03-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弹力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弹力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弹力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弹力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弹力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弹力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弹力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弹力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弹力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弹力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弹力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弹力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弹力教学设计Ol【课标分析】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测量、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1)认识力的作用。(2)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快捷。科学探究:(1)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定简单的探究计划。(2)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3)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科学态度:(1)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2)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

2、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和力量。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体上;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的物质施加在物体上。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弹力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02【教材分析】日常生活中很多物体具有弹性,而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弹力,小学生对弹性与弹力并不陌生,在孩子们身边就有许多的弹性材料和玩具,本课就是从认识弹性开始。教学内容包括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认识什么是弹性、弹力,通过用力改变物体的形状,去掉外力后物体恢复原样,从而认识到物体具有弹性,在此基础上玩

3、握力器与拉力器,体验到弹力的存在。第二个活动是一个探究活动,研究拉力与弹簧伸长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具体的数值,从而发现弹簧的伸长是随着重量的增加而作出规律性的变化,这也正是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第三个活动紧承第二个活动,学习使用测力计并测量提起物品所需要的力,即物体受到的重力,达到技术与工程领域学习基本测量工作的要求。最后一个活动是一个总结应用,选择合适的材料做弹性玩具,既要对物体的弹性性能有一个了解,同时也需要恰当利用物体的弹力。03【学情分析】力是无处不在的,日常生活中很多物体具有弹性,如:气球,沙发,蹦蹦床,海绵,皮筋可见,小学生对弹性与弹力并不陌生,但学生对弹性的认识也只停留在表象,对于

4、什么是弹性?什么是弹力?是不是所有的任何物体都有弹性?这些概念性的东西学生都很模糊,没有一个系统的,本质的理解。四年级学生显著的心理年龄特征一般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喜欢动手进行实验。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学习障碍: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对力、测量等知识有一定认识,但学生不容易想到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其正确使用方法。学生已有的技能基础及学习障碍:虽然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学生缺乏计划性,对于实验的设计不够严密,观察概括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及理性思维能力比较薄弱。04【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 .知道物体具有弹性,当发生形状改变时会产生弹力。2 .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5、。科学探究:1 .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弹力与物体形变之间的关系。2 .能够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科学态度:1 .在科学探究的学习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乐于与他人合作,学会创造。2 .乐于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 .能够根据物体的弹性做一个弹力玩具,更好的感受弹性与弹力。2 .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教学重点】知道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恢复原来的形状。【教学难点】设计和操作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之间的关系的实验。【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弹簧、钩码、实验记录单、拉力器、弹弓学生材料:弹簧、海绵、尺子、橡皮筋、活动记录单05【教学

6、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玩具,(出示实物“弹弓”。邀请同学上台操作,)说一说它怎样玩?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生:上台操作交流。(橡皮筋有弹性,用力拉会变长)3 .师:刚才同学们提到了橡皮筋、弹性、弹力,那么大家觉得什么叫做弹性呢?生:交流,自由回答。4 .师:那么到底什么是弹性呢?大家可能也说不清楚了,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弹性和弹力。【设计意图:通过弹弓玩具引入新课内容,学生积极性很高。此活动既引发学生兴趣,又可以了解学生对弹性的一个原先认知,进而引入新课。】二、组织学习,合作探究(一)活动一:认识物体

7、的弹性与弹力1.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的材料有:弹簧、钢尺、海绵、橡皮筋。(实物展示)2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前提是不损坏这些物体,玩的时候思考以下的问题:问题1:用力改变这些物体的形状,观察这些物体有什么变化?问题2:慢慢去掉所用的力,观察这些物体又有什么变化?3 .师:发实验物品。(四人一组,分别交换操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更多的体验。)生:开始探究。汇报交流,一位同学说,另一位演示。(建议表述时用下面句型,如:)受到外力时,o当去掉力之,O橡皮筋受到外力时,变长。当去掉力之后,变成原来样子。钢尺受到外力时,弯曲。当去掉力之后,变成原来样子。弹簧受到外力时,变长。当去掉力之后,变成

8、原来样子。海绵受到外力时,变扁。当去掉力之后,变成原来样子。生:观察并分析共同点,归纳什么是“弹性”。4 .师:引导学生分析共同之处:弹簧、钢尺、海绵、橡皮筋这些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变长,变弯,变扁等,它们的形状或体积发生了改变。去掉外力作用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像物体具有的这样的性质叫弹性。使它恢复原状的力叫弹力。5,师:在学生讨论、交流、回答的基础上归纳:用课件揭示概念:当物体受到外力时,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去掉外力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能使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就叫做弹力。【板书】(一)活动二:感受物体的弹力生:玩拉力器,感受物体的弹力。设计

9、意图:学生在玩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培养学生关心生活,发现生活的秘密,使得弹性、弹力这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三)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1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师:刚才大家玩拉力器的时候,有什么感受?生:用力大,拉伸的长,用力小,拉伸的短。师:也就是说:拉力越大,弹簧拉伸的越长,拉力越小,弹簧拉伸的越短。那如果每次增加相同的力,弹簧伸长的长度会有什么变化呢?生假设:增加相同的力,弹簧会伸长相同的长度。2 .设计实验方案,合作探究。师:这是大家的猜测,到底这个想法对不对,我们要用实验来证明。你打算怎么来设计实验?提示思考:如何保证每次用力的大小相同

10、?生:弹簧下面挂相同的重物。师:出示钩码并介绍(有挂钩,且每个钩码的重量相同)。(出示弹簧并挂在黑板上,底板有刻度)将钩码挂在弹簧上看变化。伸长了多少?如何测量?生:先标记原来的长度,在标记现在的长度,它们之间的距离就是伸长了的长度?师:根据学生的操作,提示挂钩码和标记时的注意事项(等钩码静止时做标记,标记时不要碰到钩码,标记时要与弹簧下端对齐)。生:标记出挂一个钩码时弹簧伸长的长度。师:在下面继续挂钩码,弹簧会伸长多少呢?生:伸长2倍,因为每个钩码重量相同。挂2倍的重量,伸长也应该是2倍。师:是不是这样呢?实践操作。学生上台操作并标记。师:挂两个钩码伸长的长度和挂一个钩码伸长长度相同,这样是

11、否可以得出结论呢?生:一次实验可能是偶然的,可以多挂几个进行验证。师:如果让你做研究来验证刚才的假设,你打算怎么做这个实验?提示想一想:实验过程中1、需要改变什么?2、需要记录什么?3、记录后需要思考什么?生:思考并交流。生L改变重量,即改变钩码的数量。生2:记录每一次弹簧拉伸的长度。生3:观察对比每次拉伸的长度,看看有什么规律,即是否增加了相同的长度。师:出示实验的器材并介绍使用方法。(注意底板O刻度要对准弹簧的下端,强调“静止”,“平视”,“对齐”,“记录”,)出示活动记录表及记录要求。(实验步骤:1.组装器材,一个一个挂钩码,分别挂1到5个。2 .刻度尺上,弹簧伸长处标记。3 .记录表格

12、上标点,标明数字。4 .将两个点之间用尺子连起来。5 .整理实验器材。)生: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3.交流分析,得出结论。师:展示小组记录表,你们有什么发现?生L连接各点,是一条直线。生2:每增加相同的钩码,弹簧伸长的长度差不多。师:通过这个规律,你能推测一下挂六个钩码会怎样?生:根据规律推测。说出推测方法。师:是否可以在弹簧下挂更多的钩码,8个?9个?10个?11生:可以。师:师进行破坏性实验。施加更大的力。弹簧恢复不到原来的样子。弹簧有弹性限度的。不能给它施加无限制的力。施加的力要在它的限度范围之内。设计意图: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自收集数据,参与实证、讨论和辩论,建构和理解主要的科学概念;

13、学生有了参与探究活动的亲身体验,也有利于他们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培养,学会尊重事实,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意见,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三、总结归纳、激励创新1.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的弹性,并且知道了,物体受到外力后会产生弹力,通过实验发现了:每增加相同的力,弹簧会伸长相同的长度。生:齐读结论。2.师:大家真是太厉害了。在几百年前,有一个人和你们一样厉害:胡克,它发现了弹簧的这个规律,提出了胡克定律。还有一个人同样厉害: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力的单位以牛顿的名字命名的。用大写表示。人们根据弹簧拉伸长度随拉力大小变化的规律,制成了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下节课我们将一起研究如何测量力的大小。希望同学们课后能继续做一名小科学家,研究更多关于力学的知识。应用弹力和弹性,设计一些东西,让我们的工作、生活,更加方便舒适。争做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小发明家。设计意图:激励性的语言作为结束语,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给学生留有广阔的想像和创造的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