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行测真题】8年真题题型总结:中心理解(作者想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考行测真题】8年真题题型总结:中心理解(作者想要).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国考行测真题】8年真题题型总结:中心理解(作者想要)三、作者想要【作者想要:作者要说的话借助选项表达出来,同义替换】(2016)47、在讨论科学与宗教作为认知方式的差异和优劣时,常常有人提出“科学不是万能的,科学也会出错”的观点。这显然很正确,但在那种讨论中(八),在没有人声称“科学永远正确”的情况下,主动插入这种观点,却明显是在用“所有认知方式都非完美无缺”这一事实,来故意混淆不同的认知方式C这是极具误导性的。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知道,作者想说的是:【结构:引出他人观点+自己的观点,“无人声称,插入观点是用实事混淆认知”A、在关于认知方式的讨论中不应偏离议题(讨论的不是认知方式)B、任何一种认
2、知方式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这是事实,不是作者的话)C、生搬“科学会出错”的观点有时会混淆视听(同义替换)D、科学和宗教这两种认知方式并没有优劣之分(他人观点)(2016) 55、我们已经目睹,那些科幻小说中原本只存在于想象之中的未来科技逐一实现,并且改变了真实的世界。也许有一天,科幻小说不再思索和模拟技术的实际作用,而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叙事者的主题,人类宿命甚至宇宙命运之上,我们仍要感谢它们帮助我们幻想过未来世界。只是,但愿永远可以有人像儒勒凡尔纳在一百多年前那样由衷地发问:难道人们真的不可能用更短的时间环游地球吗?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知道,作者希望科幻作品:【结构:论述情况+作者希望“有人由衷发问
3、”】A、尽可能想象科技发展对人类的影响(对应希望)B、更加关注科幻故事情节本身的发展(不是希望,是假设)C、能够继续激励和启发未来科技的创新(非重点)D、应努力探讨未来科技应用的具体表现(非重点)(2017) 55、印象中,文物给我的常是一种高冷、神秘、刻板、枯燥的印象,仿佛都是遥不可及的东西,和百科知识别无二致,与普通人的生活多有隔膜。尔后,逐渐有一些机会听到收藏家回忆他们和某一文物相遇、相守的故事,或充满人情世故,或有彼此坚守,交织着个人的情感,也打捞起历史的点滴。我便开始对文物有了新鲜的认识,似乎还能感受到老物件的温度,意识到原来“文”是中心,“物”只是载体;收藏文物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播文
4、化,而不是仅仅将其作为物品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根据这段文字,下列哪项最好地阐明了作者对文物的看法?【结构:印象中文物+后来+现在“文是中心”】A、睹物思人(未体现)B、物尽其用:充分利用(未体现)C、超然物外:置身事外(未体现)D、寄情于物(对应作者)(2023)47.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逐渐认识到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重要性,并在1990年著作权法规定保护办法另行规定。但时隔三十余年,保护办法仍未出台。尽管如此,在著作权法颁布后,学界就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法律保护展开研究讨论,提出多种保护方案,涉及权利客体、权利主体、权利内容、保护期限、权利限制等方面的问题。当然,也有个别学者反对用著作权法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主张通过公法加以保护。与此同时,国家版权局也加快推进相关立法,但因质疑声音过大而夭折。作者可能赞同下列哪一观点?【结构:意识到了+但没出台+学界提出+个别学者立法夭折】A.通过公法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最可行的路径(未提及)B.围绕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法律保护的争议流于表面(未提及)C.国家版权局应就民间文学保护倾听多方面意见(未提及)D.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法律保护缺位状态亟需改变(对应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