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萍:守好老调唱出新曲.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979363 上传时间:2024-03-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玉萍:守好老调唱出新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马玉萍:守好老调唱出新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马玉萍:守好老调唱出新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马玉萍:守好老调唱出新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马玉萍:守好老调唱出新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马玉萍:守好老调唱出新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玉萍:守好老调唱出新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玉萍:守好老调唱出新曲.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马玉萍:守好老调唱出新曲马玉萍近照【人民需要这样的文艺家】河南坠子是以坠胡为伴奏,运用河南方言演唱的民间说唱艺术,是地方曲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谈起河南坠子,绕不开一个人,她就是当代坠子名家、“马派”坠子创始人马玉萍。她6岁学艺,10岁登台,一唱就是80多个春秋;她对“老腔老调”进行创新性演绎,将亲切动人的坠子乡音唱到海内外。2022年,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仪式上,马玉萍被授予“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曲艺艺术家”荣誉称号。颁奖词中说:“她不仅继承和发扬了河南坠子的精髓,更赋予了这一传统曲艺形式新的生机与活力。”回忆起那个高光时刻,马玉萍谦虚地说:“是名家前辈们用尽心血的教导,让我成了说唱艺术多面

2、手。所有的成就,离不开乐队伴奏的支持,更离不开观众对我的鼓励。在我心中,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每每去部队、工厂、乡间演出时,士兵、工人和农民,常对她嘘寒问暖。“有这样的衣食父母,我怎么能不好好为他们演唱、不好好为他们服务!”马玉萍眼里闪着动人的光。马玉萍“一炮而红”是在1972年,她表演的河南坠子十个鸡子儿,因为故事情节风趣诙谐、唱腔设计别出心裁、表演自然传神而受到观众追捧。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后,十个鸡子儿很快风靡大江南北,并远播海外。聊起成名作,她眼底泛起笑意:“当时成天听自己的十个鸡子儿在电台里反复播放,怕是鸡子儿早孵出一窝窝小鸡了。”记忆的盒子打开,那些苦练基本功,为河南坠子生存

3、发展上下求索,转益多师、学艺不倦的晨昏昼夜,依然是那样清晰且鲜活。其中,贯穿马玉萍坠子人生的艺术信条就是:博采众长,大胆创新。博采众长,既要吸收河南坠子各流派之长,传承前辈衣钵,守好老调;还要向豫剧、曲剧、越调、评弹等姊妹艺术取经,把眼界放宽、把根基打实。“肚子里的腔是一点点积攒起来的,要想肚里敞,就要耳朵阔,见多识广才长能研。”井掏三道出好水,人从三师手艺高。1948年起,马玉萍跟着师父根转京津唐献艺。出师后,她留在北京,在天桥春花园等地演出,1955年加入北京曲艺团。那会儿只要一有机会与坠子名家同台献艺,她便在一旁观摩学习。乔派清脆悠扬婉转的“小口”,程派朴实明朗圆润的“大口”,马忠翠大开

4、大合的“武”、姚俊英细腻委婉的“文”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她没有囱囹吞枣、生搬硬套,而是细嚼慢咽、啜英咀华,加以自己的领悟,“尽得诸人之所长,然后卓然自成一家”,形成以“甘、甜、脆、美、俏”为特征的“马派”坠子,开创了河南坠子新的流派。“马派”坠子的另一大特色是“北京的字,河南的味儿”。河南坠子虽然在民国初年就传入北京,但“河南土调”中有许多京城观众难以理解的方言,因此受众面并不广。为拉近河南坠子与北京观众的距离,让地方曲种更好地在异地扎根,马玉萍用普通话替换了唱词中的方言土语,而读音与运腔仍采用河南乡音,既保留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又为“河南土调”赋予“京派”风格,让它渐渐成为北京曲艺舞台上重

5、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剪去烛花,蜡烛才能继续熠熠生辉,“陈腔老调”也要剔除陈腐过时的部分,才能在新时代绽放光彩。传统河南坠子的唱腔大多较平,且多在中低音区。“老腔有时感觉有劲使不上,有情抒不出,自己再有嗓子也白搭。”马玉萍感慨。她“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对河南坠子进行改良创新,设计个性化的唱腔。一方面,马玉萍不断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纳百家之长以厚己,抓住一切机会,向北京曲艺团里的前辈讨教:她向曲艺团的“三弦圣手”韩德福、老演员尹福来请教梅花大鼓,跟曹宝禄学单弦,和良小楼学声乐,还学会了莲花落、西河大鼓、乐亭大鼓等曲种。另一方面,经她重新设计,唱腔在该高亢时,如凤鸣枝头,该急促时,如竹筒倒豆。传统

6、河南坠子的平淡唱腔,经她改良后变得摇曳多姿、富于变化。马玉萍如同一只忙碌的蜜蜂,在曲艺百花园中采撷姊妹艺术的蜜露。人不负功,功也不负人。深厚丰富的曲艺积累,像一汪充盈的活泉眼,滋养、哺育着马玉萍的艺术创作。在哭黛玉中,她借鉴了评弹和越剧的行腔;在穆桂英指路中,她融入了豫剧的元素;在韩英见娘中,她糅进了歌剧洪湖水浪打浪的曲调她为来自乡间田头的“河南土调”,嫁接上多种音乐素材,注入了儒雅婉约的风味,使河南坠子更符合都市观众的审美。北京曲协名誉副主席贾德丰,对马玉萍的戏曲改良实践大加赞叹:“被马玉萍改过的传统节目已非昔日的老腔调。在那浓浓的乡土气息中,传统节目已飘散出时代的气息,这是人们希望和喜欢的

7、气息。”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难免会遇到阻力。有人质疑:“唱了多少年的老段子,到你这儿就变了味了!”“你连老先生的玩意儿也敢动?”然而,在马玉萍看来,“老活儿”也需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才能适应新的时代、新的观众。她顶住压力,大胆改造老腔,尽情唱出新曲。京剧名家程砚秋曾言:“守成法而不泥于成法,脱离成法而不背乎成法。“艺无定法,但改革创新也不能失了分寸。“不拘怎么唱,也不能忘了自己唱的是河南坠子!”这是马玉萍艺术创新坚守的底线。一次,在和一位音乐工作者合作时,对方将谱子改得有些冒进,马玉萍不答应。她认为,时代新声与传统风格必须结合得严丝合缝,才是在传承中发展。她说:“改革不是全部摒弃,借鉴更不是生

8、拉硬拽,要量体裁衣。一件衣服质量再好、样子再新颖,但穿在我身上过大或过小,都让人看着不舒服。改革唱腔也是如此,适合我的我用,不适合的就坚决不能用。”“虽然我现在已经87岁了,但一天不唱就觉得是没干正事J耄耋之年的马玉萍坦言。在女儿眼中,“妈妈好像就是为河南坠子而生的。她每天所思、所想、所谈,几乎都是河南坠子,河南坠子就好像已经融入她的血液中”。从10岁在太原猫儿巷第一次登台唱小黑牛,到红遍大江南北的十个鸡子儿,再到久唱不衰的经典节目借艳艳走马荐诸葛韩英见娘穆桂英指路马玉萍终身钻研、琢磨,对河南坠子不断改良创新,一遍遍“锻打”“锤炼”自己的艺术,成就了她的“坠子声声动京城”。看着眼前头发花白的老人,记者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她在舞台上顾盼生辉的模样:一身丝绒旗袍、一头利落短发,文静大方有精神。手上的简板上下翻飞,急慢、轻重,随曲生出千变万化。一张口,甜润清亮的嗓音、地道亲切的河南乡音,似莺啼如燕咏河南坠子哭黛玉中有一句唱词:“山能改,水能改,我这性情儿改不过来。”这不正是马玉萍艺术人生的写照吗?!(记者王笑纪)(2023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环保行业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