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1草原教学目标1.会写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3 .理清课文行文思路,借助文中语言文字的描述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语文要素】4 .感受内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和同学交流与人惜别的经历。教学重难点能借助文中语言文字的描述展开想象,感受草原之美,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2 .朗读课文,能借助文中语言文字的描述展开想象,感受草原之美。(重点)3 .能体会在写
2、景中融入感受的好处。4 .背诵第1自然段。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播放关于草原的歌曲)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们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谁能谈一谈你心中的草原?(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自由交流)当老舍先生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去看一看。(板书课题:草原)二、自主学习,整体把握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弄懂词义。(教师重点指导“勾勒、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的意思。)2 .再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1)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明确:作者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使人感受到了一种境
3、界美;接着又展示了主人欢迎远方客人的隆重场面;最后把酒话别,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来收束全文。(板书:初到草原一一远迎客人一一热情相见一一盛情款待一一联欢话别)(2)作者笔下的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印象,可与读此文之前对草原的印象进行对比并探讨。)三、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1.老舍先生初到草原时的感受是独特的,指名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思考:(1)哪些句子是直接写草原风光的?(课件出示:在天底下流入云际。)(2)朗读直接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并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3 .汇报交流。预设:(1)课件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说一说“一碧千里”和“茫茫
4、”的意思。老舍先生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呢?(广阔)引导学生想象草原的辽阔与清朗。(2)课件出示: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先说“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有哪位同学能说说“渲染”和“勾勒”分别是什么意思吗?(渲染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勾勒是用线条画出轮廓。)轻声读读这句话,想象“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呈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3)第1自然段除了写草原风光还写了什么?(作者的感受)找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课件出示: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种境界又想坐下低吟一首
5、奇丽的小诗。)是什么“使人惊叹”?又是什么“叫人舒服”?你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奇丽”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4)课件出示:在这境界里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你认为草原还有哪些乐趣?学生讨论: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四、视频演示,再现草原之美1.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感受到了草原之美,那么真实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看一看吗?(播放有关草原的视频资料,学生自由交流感受)2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结合文中的语句,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3 .试着背诵第1自然段。第2课时课时目标能说出从课文哪些地方体
6、会到了“蒙汉情深”,和同学交流与人惜别的经历。(难点)一、复习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作者围绕草原写了什么内容吗?(草原的景色美,作者对草原美景的感受)(欣赏草原风光图)师:草原独特的风光,孕育了具有独特性格的蒙古族人民。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草原,走进蒙古包,去感受那里的人情美。二、品读课文,感受草原人情之美1.师: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作者一道,走进蒙古包,去会会蒙古族同胞。2 .自由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蒙古族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要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会用哪个词?(热情好客)3 .指名读,思考:从课文的哪些
7、词句中可以体会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4 .交流讨论。(1)课件出示: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看见了几座蒙古包。(出示图片)体会“襟飘带舞”一词。师:瞧,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身着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学生圈画“飞过来”“飞驰着”“飞过小丘”,引导学生发现作者通过反复写“飞”,表现出蒙古族人民喜迎远客的热情。(2)第3自然段中两个“许多”和一个“很多”,把蒙古族人民的热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把双方见面的激动与友好表现得非常充分。(3)第4自然段中,蒙古族人民“端肉、敬酒”“举杯”“唱民歌”等一系列待客的举措,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热情待客的特点。(
8、4)课件出示:太阳已经偏西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师:蒙古族人民热情款待远方的客人,与客人一起联欢,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太阳已经偏西,可是谁也不肯走。这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体会句意: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师: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文中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5 .从“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想开去,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吗?和同学们
9、交流。三、总结全文,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1 .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景色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款待客人、热情欢腾的人情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本文在写作中成功地运用了情景交融法,作者在描写草原风光时,处处流露出感叹、赞美之情。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使文章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与景融为一体。教学板书1草原天空:明朗情景交融蒙汉情深景色美空气:清鲜草原乂草地:一碧千里情*,远迎客人、热情相见人官天,盛情款待、联欢话别J教学反思开课伊始,我播放了关于草原的歌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讲解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在
10、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行文思路的基础上,借助图片和视频资料边读边想象,并结合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析充分领略草原景色之美和人情之美。不足之处在于没能花太多时间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的交流不足,导致思维不够发散,这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2丁香结教学目标1 .会写“缀、窥”等14个生字,会写“宅院、幽雅”等20个词语。2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品味优美的语言。3 .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1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品味优美的语言。2 .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
11、目标1.会写14个生字,会写20个词语。2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品味优美的语言。(重点)一、交流预学,初赏丁香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跟随老舍先生走进了辽阔的草原。今天我们跟随宗璞先生去赏丁香。(板书课题:丁香结,并齐读)3 .放声朗读课文,看看宗璞先生笔下的丁香是怎样的。(生自由读)4 .借助预学单,小组分享重点字词。5 .指导书写:“幽、薄”两个字。幽,半包围结构,笔顺是先内后外,先写一竖,再写两个“幺”,最后写竖折和竖。薄,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6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宅院幽雅伏案浑浊笨拙眼帘参差单薄照耀文思梦想迷蒙模糊花蕾衣襟恍然愁怨顺心平淡7 .出示句子,朗读
12、体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二、整体感知,再赏丁香(一)理解内容,提问质疑。1.说一说,在预习当中,你批注了哪些读不懂的地方?预设:课文题目是“丁香结”,为什么还写了丁香花呢?2 .为什么“月光下的丁香白的潇洒,紫的朦胧”呢?3 .为什么说丁香“莹白”,但绿叶“参差”呢?4 .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是什么意思呢?(二)梳理疑问,聚焦问题。作者笔下的丁香到底有多美?(三)整体把握,理出脉络
1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板书结构图,见板书设计)预设:课文第一部分写丁香花,是“赏花”部分。课文第二部分写丁香结,是“悟花”部分。课文第一部分描写丁香花的颜色、香味、形状,以及丁香花陪伴“我”写作。三、品读语句,三赏丁香(一)自由读文,批注丁香之美。主问题:作者笔下的丁香到底有多美?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描写丁香花的语句,批注自己认为最美的画面描写。(二)从和谐的色彩感受“美工从你们批画的语句看,文中有不少描写丁香色彩的语句:月光下的丁香,春来窗前的丁香,细雨中的丁香,呈现出不同的色彩美。1 .创设情境,感受月光下丁香的色彩美。“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
14、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I)感受表达效果:想一想,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创设情境读:一轮明月挂在夜空中,洁白的月光像流水一样倾泻而下。看那白丁香,好像更有光泽了,它们一一(学生接)还有那紫丁香,紫得更柔和了,它们一一(学生接)2 .想象画面,感受窗前丁香的色彩美。“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J抓颜色想象:莹白、绿、红,各种色彩交相辉映,是一幅多美的画面啊!抓对比想象:一片莹白中透出参差的绿,可见花团锦簇,挤挤挨挨,绿叶只能从花的缝隙里钻出来啊!抓顺序想象:作者从外面回来,她的观察顺序是怎样的呢?最先
15、看到的是花,然后是叶,最后才是两扇红窗,这红窗恰似画框一般。赏花就成了赏画。3 .借助图片,感受雨中丁香的色彩美。“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J(1)展示印象派的画,发现雨中丁香特点。让我们来欣赏几幅印象派的代表作,印象派突出光和色彩,不强调清晰、细腻。再读读句子,雨中的丁香就是这样的一幅印象派画作。(2)理解“渗”过来,感受色彩的交融。这紫色因为线条模糊,没有了限制,仿佛流动起来,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于是两种颜色交融在了一起一一(学生读句子)。(3)配乐读,感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二联系上下文,再读一读,为什么作者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音乐起)在细雨迷蒙中一一(学生读)(三)从生动的描写感受“美1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J这里将花写成了什么?你从哪些词语读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