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的个体化视角.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962295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德树人的个体化视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立德树人的个体化视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立德树人的个体化视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德树人的个体化视角.docx(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立德树人的个体化视角利他个体主义的核心是给予却不必牺牲,在正视个体权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养成走出自我,承担责任与义务的“心灵习性: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学校立德树人本位下个体私德与公德的关系:德才兼备所倡导的班级团结、乐于助人等品质是基于学生善的动机与德的体现。根据乌尔里希贝克的理论,社会团结有利他个体主义积极作用结果下的有利因素。因此,立德树人既要激发学生的个人自愿及个性以直接帮助他人,又要维护学生的社会敏感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与维护学生个人利益并不矛盾。1 .大学生的社会化与个体化相较于其它学生群体而言,大学生个体对自我建构与社会关联的认知既是社会化必然路径也是育人的成果体现。这就形成一个逻

2、辑关联:大学生所参加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志愿服务等社会活动是构建社会关联认知的载体,而由此产生的非利他因素(比如无暇顾及班团组织)有道德可能,本文认为利用组织培养使得学生转化社会关联成果,从而过渡到基于利他个体主义以丰富学生“德”的培养路径。比如,当处于“从校门到校门”成长环境下的大学生参与社会分工而满足了自我需求时,培养和树立“利他主义”价值观,以形成“有利地实现个人利益而要求关心他人利益,甚至为他人利益牺牲某些个人利益”的班集体氛围,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之所在。2 .利他性行为的辨别大学生培养从入学到毕业的客观机制决定了和其它类型教育一样所具有的一般社会交往中普遍的冷淡、漠视、

3、不诚实的不合作行为策略的可能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指出:“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HNarcuse2006)。”这其中也蕴含了经济学上的经济人、理性人基本假设。在经济学中也一直存在着个体主义方法论的争论。利他行为采用心理学概念是指自愿帮助他人而不求回报的行为。巴塔尔(BarTal)认为利他行为具有以下四个特征:有益于他人;行为的自择自愿;以利他为目的;不期待任何精神或物质奖赏。然而从辅导员的管理对象实例分析,造成学生入党、入团等动机不纯的原因之一就是回报期待,即作为理性人的行为欺骗。从辅导员公共管理的角度来看,本文认为对个体利

4、他行为事中、事后的公共评价将直接影响到组织稳定以及组织育人的基础与成效。辨别研究生利他行为的伪装性,即检验动机是主要困境。比如要清晰分辨出大学生在义务献血的过程是否以一种表面上看起来做出了牺牲,却同时提高或强化行为人的个体适应性、地位、声誉的方式行为十分困难。本文所提的利他性行为是利他行为主义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符合辅导员组织育人所需具有的道德内涵。3 .利他个人主义行为与全面发展大学生学制催生个体“渐抽离”与“再嵌入”,即实现无论是人生中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第一次蜕变,还是在完全转变为“社会人”之前,需要在大学阶段的四年中扮演好“创业者、志愿者、演讲者”等角色。在这一过程中,校内外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与自我理解也影响着学生在辅导员公共管理框架下的身份认同。进一步来说,学生在校外组织中获得的身份认同与辅导员开展党团组织育人的目标以及过程培养是符合“渐抽离”与“再嵌入”的辩证关系,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体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高境界,是人的本质的真正实现,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价值目标。基于不同于个体强互惠价值偏好行为范式的进一步推论,利他个人主义是人全面发展的体现,而全面发展是利他个人主义行为催生的载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