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40吨无公害猪肉精加工冷链配送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产40吨无公害猪肉精加工冷链配送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7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日产40吨无公害猪肉精加工冷邮送项目可行顺告1.l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日产40吨无公害猪肉精加工冷链配送项目1.1.2 建设性质:新建1.1.3 建设单位: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单位性质: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1.1.4 建设地点:1.1.5 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及目标1)建设规模:日产40吨无公害猪肉精加工冷链配送项目2)建设内容:配置日产40吨无公害猪肉类精加工项目的生产线;年产精加工旅游食品700吨,香肠100o吨,腊肉IoOO吨,蝴蝶猪头700吨,冷鲜肉UOoO吨,配套相应的饲料原料储备库;辅助的公用设施、设备;建设生产厂房、冷库、生猪检疫、辅助及公用工程占地面积3052Om2。
2、3)建设目标:本着“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经营理念,以公司“用生态猪肉打造品牌”为核心,以*县*镇为主辐射周边县市的无公害畜牧业产业带动优质资源优势转化,按“公司+合作组织(协会)+(养殖户)二基地”的利益联结机制,使用“公司-养殖户-收购-屠宰-精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企业战略。建立生猪交易市场,利用公司对省内及国内市场的熟悉,结合对国际市场的前瞻性分析,让养殖户得到合理的价格发现;通过与各地商家的联络,进行及时的信息沟通与信息资源共享,拓宽销售渠道;通过交易市场集中交易,集中检疫,对公共设施及运输工具进行集中消毒,便于疫情得与时发现与操纵。努力提高对生猪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进展畜牧业生态循
3、环经济,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形成养殖户与企业互利双赢的产业格局。公司将建容量100O吨的冷库,对猪肉进行排酸处理,向市场提供科学、卫生、安全的高低温肉制品;冷库能够应对生猪市场价格变动,当市场价格疲软时,生猪已到出栏期时,能够屠宰后贮藏于冷库,待市场价格回暖时再投向市场,并能平抑物价,最大限度保证养殖户经济利益。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带动当地及辐射区域9000余养殖户农户增收,户均收入增加6000元,增加100辆农用运输车辆用作饲料及牲畜调运,项目实现年产值28600万元以上,直接吸纳带动退伍军人、残障人近500多人就业,将成为黔中核心经济区贵阳安顺都市圈较好的生猪养殖、精加工基
4、地。1.1.6 项目总投资、资金筹措及效益情况项目总投资115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8500万元,铺底流淌资金3000万元。按建设项目资本金制度,项目资本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N20%的规定,本次项目资金筹措为企业自筹资本30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6.09%;银行贷款85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3.91%。项目建成后,将达到年均销售收入28662万元,年均总成本费用26228万元,年税金1628.5万元,年均税后利润总额1825.5万元,投资静态回收期6.30年(税后)的经济效益。1.1.7项目建设期限本项目建设期限为1年。1.2项目建设单位情况*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于2007年5月17
5、日在*县*镇五里坪成立。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资产总计4880万元,法定代表人*。公司财务状况与银行信誉良好,具有一定的项目建设承担能力。公司主营业务:种畜禽生产、销售、副产品加工、销售。产品定位:用生态猪肉打造品牌。2005年以来,该公司前期在各级党委、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建立了*县*乡、*乡、*乡、*镇、城关镇等规模养殖场,公司与养殖户形成共识,对养殖户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建立杜长大、太湖猪与香猪形成特色养殖基地。使公司拥有稳固的生猪资源。公司目前实施的是“公司带动农户脱贫、农户支持公司进展”的战略。公司现业务涵盖*县十六个乡镇,现有250余名养殖技术骨干(会员),共带动
6、9000多农户(残疾人5%)从事生态猪养殖,年出栏优质特色猪15万余头。公司有计划地拓展加工、养殖基地,最终实现产业化可持续进展的良性道路。1.3报告编制根据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进展的若干意见2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3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4 .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2013年修订)5 .全国生猪屠宰行业进展规划纲要(2010-2015)6 .农业部关于加快畜牧业进展的意见7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8 .全国食品工业十二五进展纲要;9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业“十二五”进展规划;10 .关于促进
7、农产品加工业进展意见的通知(黔府发L2006117号);11 .贵州省要紧农产品加工业“十二五进展规划纲要;12 .贵州省畜牧业进展“十二五”规划;13 .贵州省牲畜屠宰条例14 .国家与行业有关建设工程的法律、法规、标准与规范;.项目建设单位的设计构想及思路。1.4要紧建设条件1.4.1政策条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进展的若干意见:在稳固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进展产业化经营,走高产高效、品质优良、绿色有机、加工精细的现代农业进展道路。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第七节重点经济区黔中地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以航天航空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烟草工业
8、基地、绿色食品基地与旅游目的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第二十九节大力进展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县城超市与配送中心、乡镇与村连锁农家店与邮政三农服务站等流通网络建设,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全面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稳固生猪生产,保护生猪养殖积极性,保障市场供应。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一批大型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第四十四节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拓宽就业渠道,不断扩大就业规模。支持进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与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完善就业政策,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9、与退伍军人就业安置工作。建立健全政府投资与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就业机制。完善鼓励自主创业政策,健全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创业企业孵化基地建设,统筹安排劳动者创业所需的生产经营场所,促进各类群体以创业带动就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第一类鼓励类一、农林业31、农牧渔产品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32、农林牧渔产品储运、保鲜、加工与综合利用二十九、现代物流业2、农产品物流配送(含冷链)设施建设,食品物流质量安全操纵技术服务9、应急物流设施建设三十三、商贸服务业1、现代化的农产品、生产资料市场流通设施建设5、商贸企业的统一配送与分销网络建设三十四、旅游业4、旅游商品、
10、旅游纪念品开发及营销19、高效、低能耗污水处理与再生技术开发20、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工程第二类限制类十二、轻工32、年屠宰生猪15万头及下列、肉牛1万头及下列、肉羊15万只及下列、活禽100O万只及下列的屠宰建设项目(少数民族地区除外)33、3000吨/年及下列的西式肉制品加工项目第三类淘汰类一、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十二)轻工30、桥式劈半锯、敞式生猪烫毛机等生猪屠宰设备31、猪、牛、羊、禽手工屠宰工艺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2013年修订):贵州省4.畜禽、辣椒、苦养、山药、核桃深加工贵州省畜牧业进展“十二五”规划:加快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11、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畜牧业协调进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生态畜牧业大省建设目标。贵州省牲畜屠宰条例(2011年):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牲畜屠宰管理工作的领导,强化牲畜屠宰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畜类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协调解决牲畜屠宰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鼓励、引导、扶持牲畜定点屠宰厂(场)标准化、规模化建设,将牲畜屠宰管理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市国民经济与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促进工业园区加快进展,重点支持幺铺黄桶产业园等做强做大,通过优化布局与结构调整,努力形成具有鲜明特征的产业集聚与企业集群优势。发挥园区已有重点产业、骨干企业的带
12、动作用,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提升产业配套能力,促进专业化分工与社会化协作。支持各县(区)按照产业规划与节约用地的原则,因地制宜建立各类特色工业园区。大力支持特色农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进展,集中力量建成一批产品市场好,进展潜力大的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开发具有*特色的方便型、营养型、保健型的天然绿色食品、森林食品、有机食品与无公害食品等,重点进展蔬菜、茶叶、特色林产品、优质粮油、优质畜禽深加工。通过技术引进、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特别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加大农副产品的加工深度与广度,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及附加值,形成以粮油制品、肉制品、调味制品等为主、具有地方特色与民族特点的食品加工业体系。力争使食品
13、加工业成为特色突出、实力较强、知名度较高、对农业生产带动较大、经济与社会效益好的支柱产业。重点支持企业创名牌、上规模,不断提高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与行业竞争力。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0个,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其中:销售收入在3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36个,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0个。将安顺打造成黔中地区乃至西部地区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围绕传统轻工业产品与地方特色民族工艺产品,积极推进旅游商品开发与生产。全面提升具有地方特色,民族风格,表达新颖性与具有市场针对性旅游商品的规模与档次,形成旅游商品的规模化、系列化与品牌化。依托品牌产品及骨干企业,以波波
14、糖、肉制品、辣椒制品、调味品与精制茶等为重点,大力进展特色旅游食品加工。*县、*县、*县为国家层面限制开发区域(全省共9个县)。进展方向: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进展,因地制宜进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加强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逐步成为全国或者区域性的重要生态功能区。按照“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原则,农业结构由“一乡一特、一村一品”调整为“多乡一特,多村一品”的区域化、规模化、多元化的产业格局。结合龙头企业原料需求进展基地建设,以农产品加工为突破口,形成完整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到2015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00亿元,年均增速为10%以上,其
15、中:农业产值47亿元,牧渔业产值50亿元,林业产值2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以上,年均增速在12%以上。加快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大力进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产品生产,促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进展、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经营,形成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农业畜牧业生产体系。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畜牧业产值之比达到1:1,农民畜牧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50%。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进展,采取有力措施,培养与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加工业进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扩大农民增收途径。把安顺市建设成为服务泛珠三角洲的生态
16、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抢抓蔬菜、茶叶、优质畜禽产业大进展的时机,推广现代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养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促进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快进展。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扩大总量、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产业园区建设。立足资源与经济进展现实条件,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升格,大力进展特色产业集群,发挥优势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努力推进工业经济实现大跨更加展。“十二五”期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24%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到4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到4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