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入职及试用期管理制度范文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员工入职及试用期管理制度范文模板.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新员工入职及试用期管理制度范文模板新员工试用期管理制度1为准确把握新进员工的专业能力、技术水平、职业素养以及思想动态,帮助新进员工有效地融入雨中情公司,充分发挥其工作潜能,弥补其缺陷和不足,打造适合公司经营发展需要的团队,特制定本办法。一、试用期管理的目的1、考核新进员工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确认新进员工与岗位的匹配度。2、促进新进员工与公司的相互了解,帮助新进员工更快更好的融入公司。二、试用期期限及薪酬待遇1、新进员工原则上都应设定试用期。新进员工试用期期限根据公司需要、岗位要求、员工本人情况,在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设定。2、员工试用期薪酬由公司公司与应聘人员协商确定,原则上试用期薪
2、酬不低于员工月薪的80%。3、员工的试用期福利根据公司相关福利规定执行。三、试用期管理1、员工在试用期期间应严格遵守公司相关规章制度,对试用期员工的日常管理依据公司员工手册及相关规定执行。四、试用期考核1、考核组织及周期(1)部门主管及以下职位员工试用期期间由员工直接领导(或同事)、部门领导及公司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对其进行考核。部门副职及以上职位员工试用期期间由公司人力资源部、总裁室分管领导及董事会负责对其进行考核。(2)员工试用期考核按月度,每月一次。每月20日前(含20日)入职员工当月考核,20日后入职员工次月开始考核。2、考核办法与形式(1)员工试用期考核分为工作计划考核和综合评估两类。
3、(2)工作计划考核为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的由试用期员工部门相关领导参加的考核,每月进行一次,其考核结果将作为综合评估相关项目以及员工试用期转正决策依据。每月20日(入职当月在员工入职当天),由人力资源部发放员工试用期月度工作计划及考核表给员工直接领导,启动员工工作计划考核。试用期员工在每月28日前根据岗位安排及领导要求,编排次月工作计划及指标,经直接领导及分管领导确认后执行(入职当月由直接领导编排)。次月25前根据工作计划核定完成情况,并由员工所属职级考核组织对其进行评价。(3)综合评估为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的由试用期员工所在职级考核组织相关人员共同参加的考核,每月进行一次,其考核结果将作为员工试
4、用期转正决策的关键依据。每月20日由人力资源部组织员工所在职级考核组织相关人员,根据综合评估表相关内容对员工当月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于30前总考核成绩,由员工直接领导对员工进行反馈,并提出改进意见。(4)员工工作计划考核表及综合评估表,由员工直接上级汇总至公司人力资源部统一归档。日后作为员工转正(或辞退)的依据。3、考核结果处理(1)员工试用期内两次以上出现未完成核定的工作计划情况的,视为不胜任岗位要求,公司可据此进行辞退处理。有特殊情况的,可酌情延长试用期,但最长不得超过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2)在全面完成计划工作的前提下,员工试用期内综合评估最终得分低于70分的,视为不胜任岗位要求
5、,公司可据此进行辞退处理。根据该员工能力指标与态度指标得分,在双方协商一致情况下,可酌情考虑为该员工转岗。根据该员工能力指标与态度指标得分,结合合同约定试用期限可酌情延长试用期,但不得超过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3)在全面完成计划工作的前提下,员工试用期内综合评估最终得分70分及以上的,视为胜任岗位要求予以转正。(4)在全面完成计划工作的前提下,员工试用期内综合评估最终得分95分及以上的,可纳入公司重点培养人才队伍。4、考核面谈员工在试用期结束前十五日内,由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试用期考核面谈,面谈内容应包括:(1)试用期内的工作心得,对所在岗位工作开展、所在部门工作以及公司工作的意见和
6、建议;(2)对所属部门同事、领导的意见和评价;(3)对公司公司文化建设和团队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考核面谈由公司人力资源部形成书面记录并由面谈当事人签字确认后作为保密资料保存。五、试用期转正试用期员工在试用期满前10日,向公司人力资源部递交试用期转正审批表。人力资源部会同员工职级所在考核组织相关人员针对员工试用期表现,提出是否转正意见。经公司相关领导批准后决定是否转正。六、附则1、本办法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和修订。2、本办法经公司总裁室批准、职代会审议通过后实施。附件:评估表使用指导说明1、使用说明试用期综合评估表适用于公司内部管理岗位试用期内员工。2、指标说明(一)评估一级指标分为工作业绩指
7、标、工作态度指标与工作能力指标三大类,分别占60分、20分、20分;工作业绩指标”有四个二级指标,每个指标二级权重为30%;“工作态度指标”有四个二级指标,每个指标二级权重为10%;工作能力指标”有五个二级指标,每个指标二级权重为20%;(二)每个二级指标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提高、较差,五个档次,评估者根据被评价对象在过去一个月的实际业绩选择相应的档次进行客观评估。3、评估者:评估参与者分为三个层级,分别根据员工职级所在的考核组织确定评估者,在同一指标的评分权重是30%、50%、20%。其中:(1)部门主管及以上职位员工:A:直接领导(或同事)评估:30%:B:部门领导评估:50%:C:
8、人力资源部评估:20%。(2)部门副职及以上职位员工:A:总裁室分管领导:30%;B:董事会:50%:C:人力资源部:20%。4、计算公式二级指标综合得分=A级得分30%+B级评分50%+C级评分20%一级指标综合得分=E二级指标(MnX二级权重分)(M为二级指标综合得分,M5,n5)月度评估综合得分=业绩考核指标50%+能力考核指标25%+态度考核指标25%;试用期最终得分=E月度评估综合得分(Nl+N2+.N6)/N,(N为试用期月数,N6)。新员工试用期管理制度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入职培训的目的1.使新进员工熟悉和了解公司基本情况、相关部门工作流程及各项制度政策,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
9、属感。2 .使新进员工能够自觉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增强作为企业人的意识。3 .帮助新进员工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投入工作角色,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4 .使新进人员深切体会到公司的宏伟目标,激发其求知欲、创造性,不断充实自己,努力向上。第二条:适用范围1 .凡本公司新进员工必须接受本公司举办的入职培训,悉依本制度实施。分公司新进员工入职培训制度另行制定。2 .本制度所指新进员工包括新进间接员工、直接员工及其他认为应该接受培训的员工。第三条:入职培训的内容1 .公司概况及企业文化。2 .品质管理知识。3 .消防、安全制度。4 .公司劳动纪律、员工手册等各项人事制度。5 .相关部门组织架构及
10、作业流程。6 .业务知识与业务技能。7 .参观生产线(视实际需要)。第四条:根据人力资源部提供的新进员工名单,对于间接员工,原则上每月开班2次,员工接受公司入职培训时间为1天。直接员工接受公司入职培训时间为半天,培训发展中心随时提供入职培训。第二章:培训阶段第五条:对于新进员工的入职培训,按照工作环境与程序可分为三个阶段:1 .公司入职培训。2 .各部门入职培训。3 .实地训练。第六条:公司入职培训的重点是:1 .公司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介绍。2 .企业文化宣导、组织目标、组织架构讲解。3 .公司质量目标、品管知识、环保知识讲解。4 .公司人事政策及保密制度。5 .消防、安全制度。第七条:各部
11、门入职培训的重点在于业务工作与实际操作技术的培训,其重点如下:1 .各部门组织架构、职权、工作内容及规章制度.2 .每天例行作业及可能的临时任务。3 .从事未来工作的业务知识、技能与方法。4 .各部门要求掌握的其他知识与技能。第八条:公司入职培训讲师由相关部门主管推荐并经部门主管和培训发展中心审核合格后担任。第九条:各部门入职培训负责人由部门主管确认,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并掌握相应的业务知识与技能。第十条:实地训练即在部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尝试从事即将开展的工作,指导者应协助受训者完成工作,并随时指出其注意事项及应改进的地方。操作员工实地训练时需佩带训练证。第十一条:为有效达到教育训练的目标,应酌
12、情安排、灵活制定教育训练计划,并严格予以实施。第三章:入职培训的考核、考勤及建档第十二条:为保证入职培训目标的实现,在公司入职培训结束后,培训发展中心必须对员工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必须继续接受下一次入职培训,直至考核合格。第十三条:公司入职培训考勤规定。1.培训发展中心根据人力资源部提供的人员名单在培训前23天在公司内部网络及公告栏中发放培训通知及确认培训人员。同时各部门培训联络员及文员有责任将培训通知告知部门受训人员。2 .培训发展中心必须严格入职培训考勤,所有受训人员须在上课前签到确认并领取培训讲义。3 .确因工作原因迟到、早退及中途缺课者应在培训次日前持有部门主管签字确认的说明,否则
13、将作迟到、早退论。4 .确因工作原因或其他特殊情况不能来参加培训者,应在培训前持有部门主管签字确认的说明,否则将作缺勤论。培训发展中心将安排其接受下一次培训。5 .无故旷课、迟到、早退及中途缺课者,将作缺勤、迟到、早退论处,并书面告知其部门主管。培训中心仍将安排其参加下一次入职培训。6 .凡未经部门最高主管批准而不参加入职培训或考核不合格者,将不予转正。7 .入职培训是每一位新进员工必须参加的培训项目之一。各部门主管应积极支持和配合培训发展中心,确保员工能够按时参加入职培训。第十四条:培训发展中心应建立完整的入职培训档案,并能体现在个人培训档案中。各部门入职培训由部门自行组织,并保存培训纪录。培训中心将不定期进行跟踪、检查,以保证部门入职培训的有效进行。第四章:附则第十五条:本制度为程序文件的补充。第十六条:木办法经总经理批准后,自发布之日起实施,修改时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