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包虫病(棘球蚴病)防治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包虫病(棘球蚴病)防治技术规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15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DBXX/XXXXX-XXXX代替DB15/T289-1998脑包虫病防制技术规程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征求意见稿)-XX-XX发布XXXX-XX-XX实施A/,一、刖百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标准代替DB15/T289-1998本标准与DB15T289T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一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条)一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条)一修改了病原和临床症状(见4.1.1,4.2)一增加了易感动物、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2、、病理变化(见4.1.2,4.1.3,4.3)一增加了诊断部分(见4.4)一修改了防制措施,改为防治措施,细化了相关内容(见第5条)一修改了防治成果考核验收标准(见第6条)一增加了疫情报告部分(见第7条)一增加了疫情控制部分(见第8条)一增加了检疫部分(见第9条)一修改了防制措施中的加强宣传教育部分(见第10条)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WTC19)归口。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WTC19)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
3、农牧科学院、乌兰察布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巴彦淖尔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樊凤娇、陈广林、阿荣、李军燕、秀英、李运娜、申捷、陈柒、孟根、特木热、武翠香、徐林海、卢春芳。本次为第二次修订。脑包虫病防制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动物包虫病(棘球坳病)的术语和定义、临床诊断、结果判断和防治措施和防治成果考核验收标准。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一切从事饲养牛、羊的单位和个人。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农牧发2
4、02231号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规划(2022-2030年)的通知。内农牧医发2023369号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规划(2023-2030年)的通知。3术语和定义包虫病Hydatiddisease是指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主要包括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引起的囊型包虫病和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引起的泡型包虫病。4诊断4.1流行病学4.1.1病原包虫病的病原体为棘球属绦虫的中绦期幼虫,即棘球坳,为圆形囊状体,随寄生时间长短、寄生部位和宿主不同,直径可由不足一厘米至几十厘米。棘球坳为单房性囊,由囊壁和囊内含物(生发囊、原头坳、囊液等)组成。其
5、成虫是绦虫中最小的几种之一,体长2mm-7mm,平均3.6mm。除头节和颈部外,整个链体只有幼节、成节和孕节各一节,偶或多1-2节。头节略呈梨形,直径0.3mm,具有顶突和4个吸盘。4.1.2易感动物棘球绦虫幼虫以羊最为易感,其次为牛、猪等草食和杂食动物,为人兽共患传寄生虫病,我国定为二类动物疫病,。4.1.3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羊包虫病的感染是由于中间宿主与终末宿主之间的循环感染。其终末宿主是狗、狼、狐等食肉动物,寄生部位为小肠;中间宿主是牛、羊、马、鼠等,寄生部位多见于肝脏、肺脏;成熟的棘球坳在终末宿主小肠里产卵,随粪便排出后,被中间宿主吞食,幼虫脱壳而出成六钩坳,钻入肠壁,随血液至全身,在肝
6、、肺等脏器中育成棘球坳,终末宿主吞食含有棘球坳的内脏后而感染原头坳在其小肠内头节外翻,固着在小肠粘膜上发育成成虫继续排出虫卵。人误食虫卵被感染。4.2 临床症状患病动物初期无明显症状。严重感染的羊,羊毛逆立,时常脱毛,育肥不良。细粒棘球绦虫的虫卵一般通过水或食物进入中间宿主肠道后,虫卵经宿主肠壁进入血管,随宿主血液流动侵袭内脏。肺部感染时,会导致肺内多部位受到破坏,初期呈呼吸困难表现,偶尔伴有轻微咳嗽,听诊时有肺泡呼吸音减弱征象。有明显的咳嗽后,症状严重,不愿站立,病死率较高。肝脏感染时,视诊可见患病牛羊肝区肿大、腹部隆起。触诊肝区时,出现疼痛表现。叩诊有浊音。起初患病牛羊进食减少、营养不良和
7、皮毛脱落,随着病情发展,最终导致生长速度减慢,甚至死亡。脑部感染时,有转圈、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行走时出现急促或蹒跚步态,作圆圈运动或直线运动,易惊恐,后期高度消瘦,精神状态越来越差,直至死亡。4.3 病理变化肺、肝脏等脏器可见大小不等的囊状突起,也可在脾、肾、肌肉、皮下等多处发现包囊。包囊周围有类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纤维母细胞增生,最终可形成纤维性包膜(外囊),外囊厚度一般为35,包囊内充满液体,液体沉淀后用肉眼或在解剖镜下可见许多生发囊与原头坳。由于包虫的不断生长,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可引起组织细胞萎缩、坏死。4.4 诊断4.4.1 剖检法眼观肝脏、肺脏表面,戴1次性乳胶
8、手套逐区(或逐叶)触摸肝脏、肺脏,发现囊肿,“井”型完整剥离,沿中线切开,凡具囊壁和囊液的确定为阳性畜。家畜肝脏或肺脏表面的小白点(2毫米左右的白色病灶,实心)仅作疑似判定,需通过病理组织切片或PCR做进一步鉴定(同一脏器尽量采集不少于3个小白点,样品标记清晰,可送至参考实验室检测、鉴定)。注意与细颈囊尾坳包囊等其他寄生虫移行病灶区分,避免混淆。对具包虫囊的肝肺(囊的直径在1厘米以上),应每只肝肺至少采集1个完整包虫囊,保存在75%酒精中,并做好记录,开展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可送至国家参考实验室或专业实验室进行)。4.4.2犬粪检测犬采用细粒棘球绦虫粪抗原抗体夹心ELlSA法(参照GB/T329
9、48-2016),检测犬只粪样。4.4.3血清学检测免疫20天后,采用免疫层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免疫动物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免疫层析法常用于基层兽医初步筛查,是短期快速、操作简单的免疫学检测技术,结果可靠性较强。免疫层析法法操作程序附录A。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具体操作程序见附录B。4.4.4分子生物学检测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包虫核酸,具体操作程序见附录C。4.5结果判定符合4.2、4.3和4.4.1的结果为阳性判定为疑似;符合4.4.2、4.4.3和4.4.4的结果为阳性判定为患病动物。5防治措施1.1 犬驱虫家犬每个月驱虫一次。可选用丙硫咪嘎或毗睦酮。丙硫咪哇,按
10、IOnlg/Kg剂量口服,1次/天,连续3天;毗嚏酮,按5mgKg剂量口服,1次/天,连续3天。驱虫前,将犬固定场所,驱虫后5天内犬产生的粪便要收集,按照NY/T1168做无害化处理。流浪犬管控要采取控制措施并减少数量,在流浪犬聚集场所或经常出没区域定期投放驱虫药饵,并集中收集犬粪进行无害化处理C1.2 羊免疫采用羊棘球坳(包虫)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含细粒棘球物Eg95抗原)进行羊免疫。疫苗应在28C下保存,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忌剧烈摇荡。新生羔羊、补栏羊首次免疫后,1个月后再次强化免疫。免疫过的羊每12个月加强免疫1次。对血清抗体水平不合格的羊要及时补免。1.3 监测5. 3.15.3.1
11、屠宰监测每年在集中淘汰屠宰基础母羊期间(IOTl月)开展。对重点旗县集中淘汰的基础母羊、种公羊进行肝肺监测,数量不少于500份。通过包虫病专项风险评估并退出包虫病免疫的旗县,在此基础上增加20%的牛羊肝肺监测数量。6. 3.2抗原检测各旗县每年进行犬粪抗原监测。重点旗县监测数量不少于300份。其他旗县监测数量不少于160份。7. 3.3免疫抗体监测每年一年对免疫旗县疫苗免疫抗体进行监测,各旗县监测数量不少于160份。8. 3.4监测方法及判定对羊群按照43观察病理变化和4.4.1剖检法,结合4.4.3血清学检测和4.4.4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进行监测。对犬等终末宿主按照4.4.2犬粪检测方法进行
12、监测。具体监测方案应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制订。6防治成果考核验收标准到2025年,98%以上流行旗县家犬及家畜病原学监测个体阳性率控制在5%以下。到2030年,100%以上流行旗县家犬及家畜病原学监测个体阳性率控制在5%以下。7疫情报告任何单位或个人,发现疑似病例或者疑似染疫的,应当立即向当地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迅速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防止动物疫情扩散。8疫情控制8. 1隔离发现疑似病例,应限制其移动。对受威胁的羊群(病羊的同群羊)实施隔离。8.2 疫情确认包虫病(棘球坳病)疫情由旗县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根据疫病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予以确认。8
13、.3 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划分和处置措施8.3.1 疫点即发病动物所在的地点。相对独立的规模化养殖场(户),以发病动物所在的养殖场(户)为疫点;散养户以发病动物所在的自然村为疫点;放牧动物以发病动物所在的牧场及其活动场地为疫点。8.3.2 疫区疫点内犬只经常活动的区域,以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根据实际调查结果划定。8.3.3 受威胁区疫点内犬只活动的最大区域,以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根据实际调查结果划定。8.3.4发病动物、污染物品及环境的处理对发病动物立即隔离,限制移动。对病变脏器采用高温、焚烧或化制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圈舍、活动场地、器具、垫料、饲草和
14、粪便等应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或3.75%的次氯酸钠喷洒或火焰消毒处理。8.3.5感染犬只、污染物品及环境的处理按5.1定期对犬只进行驱虫。对犬舍、活动场地、器具、垫料、饲料和粪便等应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或3.75%的次氯酸钠喷洒或火焰消毒处理。9检疫按家畜包虫病(棘球坳病)相关检疫规定进行检疫和处置。10宣传乡镇级防疫站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宣传作用,引导广大农牧户接受新知识。建立在包虫病(棘球坳病)的流行区内脏不喂狗,犬只粪便、羊包囊及污染物采用深埋、高温或焚烧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人畜分开居住,饭前洗手,人畜饮用水分开等行为习惯。附录A(规范性)免疫层析法A.1材料准备A.1.1抗原采用
15、包虫纯化抗原。A.1.2待检血清/全血适用于检测动物的血清或全血样品。样品须新鲜无污染。若样品有大量血脂,应处理后进行检测。全血样品:采用抗凝剂处理的全血,应在24小时内检测,避免冷冻或溶血。A.2操作方法A.2.1用滴管吸取血清或全血,垂直、缓慢、逐滴将2滴样品滴入装有样品稀释液的滴瓶内。A.2.2盖上瓶盖,摇晃混匀。A.2.3将检测卡平衡至室温后从铝箔袋中取出,放置在平整表面。A. 2.4用滴管缓慢、逐滴准确地滴加3滴稀释后的样品到检测卡的加样孔中。A.2.5室温下(1825C)放置10分钟内判断结果,超过10分钟结果无效C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可能影响反应,应调节温度后检测。A.3结果判断阳性:检测(T)线区及对照(C)线区同时出现红色线C阴性:只有对照(C)线区出现一条红色线。无效:对照(C)线区不出现红色线。附录B(规范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SA)B-1材料准备B.1.1抗原包虫囊液纯化抗原(磷鸨酸、氯化镁沉淀法制备)。B. 1.2B.1.2待检血清无菌采集待检动物全血,分离血清。B.2操作方法B.2.1抗原包被聚苯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