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905603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O校本研修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1 .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县关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相关文件要求,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真正达成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创新,破解教学难点问题,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的要求,构建“一校一案,以校为本,立足岗位,边学边用,学为所用”、以微能力课程学习为载体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供新路径;探索整校推进、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有序推广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模式,建立

2、以学校发展目标为引领的信息技术应用长效机制。二、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优势:1.学校班班通一体机全覆盖,为信息化教与学创造了基础条件。2 .已有在市县级课题申报中覆盖多学科信息技术融合课堂案例。3 .2018年起每学期全体教师均参加校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中有一定信息技术基础。不足:1 .教师队伍年龄及结构不尽合理,比较难以接受新鲜的事物,但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学校生源整体质量较低,可以尝试应用信息技术的方式作为突破。2 .学校办公经费不足。只能逐步改和提高学校信息化硬件环境,学校没有智慧教室、教学平台、教研平台、资源平台。三、研修绩效目标基本的绩效目标:每个教师完成50学时的培训,其中实践

3、学时不少于50%。每个教师完成25学时的在线学习并通过线上考核,完成25学时的校本研修活动,并通过三个能力点来证明这些实践成果,同时每个老师每学期至少提交一个信息技术相关的教研活动方案及总结,学校教研组没人学期完成制作相关活动简报及公众号。可选的绩效目标:面向教师:教师完成3个微能力点的学习和考核工作;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的自我效能感在前后测中表现出明显差异。从所选能力点中至少选取一个能力点,完成一节体现该能力点有效应用的校级公开课。面向学生:通工程的推进学生学习投入度、学习自主性在前后测中表现出明显差异,学生深度学习能力提升和真实化情境学习能力提升,标准化测试成绩明显提高,通过家校有效交流,建

4、立家长对学生学习成长的科学指导策略。四、研修项目内容完善性项目: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并且已经形成了制度;开展高效、极简信息技术的教学运用项目研修。突破性项目:开展信息技术优化课堂;开展跨学科融合的“七彩课堂”。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及极简信息技术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学校的能力点范畴,以及选择理由:微能力名称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A4数字教育资源管理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研修内容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B1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B7家校交流与合作选择理由丰富学科上课资源,学科教师应该根

5、据学科特点获取教育资源,并且能管理好教学资源,利用好教学资源,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无味,让教师的教学过程更有激情和特色,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微课程能够丰富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可在课前、课中或课后灵活使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用成熟的微课程,也可以设计、制作或修改微课程。利用A3、B2能力及教学资源获取整合A5、A6课堂导入、课堂讲授、总结提升、方法指导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及课堂效率的提高。基于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课中的检测练习及课后的展示交流有助手教学目标的达成及课堂效率的提高。同时通过生生,师生,家校的互动,改变以往陈旧的教选择方向50周岁以上教师,能简单获取教学所需资源(音视

6、频、图片、教案、课件等),能有效的利用电脑及网盘进行教学资源的分类管理。50周岁以下教师,能进行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并且能用相关软件进行微课的录制与剪辑,利用微课及其他教学资源进行导入讲授的融合式课堂教学。45周岁以下教师及班主任,能利用相关信息技术进行学生学情获取,通过信息技术进行翻转课堂的测验和练习,在教育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展示及交流,通过信息技术小程序积极进行家校沟通。C1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C2创造真实学习情境学模式,赋予课堂更多的元素,可以激发学生更多的想法,实现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教师要基于跨学科意识,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观念以及跨学科观念,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真实问题的学

7、习取向与学习活动,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学35周岁以下教师,基于学科融合方向,利用多样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设计教学活动,运用信息技术能力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习情境。学科教研组拟研修能力点、使用的软件技术、拟尝试创新教学模式。1 .提升教师数字教育资源获取:利用百度、谷歌、千图网、图怪兽、图司机、昵图网等获得多媒体图片材料,利用极简信息技术相关插件获取期刊网、百度文库、豆瓣、豆丁获取文献、书籍类资源,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平台、中国名师微课程、99育教师网、优酷、QQ视频、百度等视频资源平台获取视频课程资源。通过极简信息技术相关软件及插件获取音乐、声音、Al配音资源。2 .提高数字教育资源管理能力:将纸质资

8、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有利于资源的长期保存和检索应用,如可以通过扫描、拍照、录入等方式实现资源的电子化。将现有数字资源应按照教学需要和使用习惯,根据一定的规则命名、分类存储。资源分类可根据内容、面向对象、任务等维度进行整理,提高教师数字资源的管理能力。数字教育资源管理可借助文件夹、云笔记、网盘等技术工具,利用云笔记的标签功能和快捷方式功能能够便捷的查找、获取资源。3 .提高教师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掌握微课程的概念及特点。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用成熟的微课程,也可以动手设计、制作或修改微课程。教师应掌握拍摄、录屏、教案合成等微课程制作方法和相应简易动画制作(来画、手影大师、万彩动画大师)等技术,根据内容特

9、点及应用目的选择开发不同的微课程。掌握微课程应用的方法和策略。在应用微课程时,还需要结合学习任务单,以支持学生实现自主学习。4 .提高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能力。是要避免不顾学生特点和教学需要呈现过多的冗余信息,如声音、动画等干扰学生注意;要注重知识要点的整合提炼,注意避免教材文字堆砌和搬家;要通过表格、标志符号、图示或超链接等方式清晰地呈现内容构;要考虑合理进行内容布局和色彩搭配。希沃白板、MicrosoftPowerPointWPSFocusky教育I(H演示等软件都是适合使用的演示文稿制作软件。课堂教学中使用好演示文稿。是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照着“演示文稿”宣科而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10、。5 .提升教师课堂导入与讲授:通对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教学内容、技术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来合理设计导入与讲授环节。例如在导入过程中,可以通过音乐、动画速度、字体大小、变色、放大等方式引发学生有意注意;通过数字教育资源获取图片和视频素材呈现与学生和学习内容相关的事情和实际问题;在讲授中运用希沃课堂活动方式辅助学生进行难度适中又能通过自己思考而成功解决的游戏体验增强其自信心;教师要学会相应的应用软件通过统计图、几何画板、VR投影、可视化虚拟实验和科学模型等方式直观展示使其产生学习成就感等。6 .如何开展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课中的检测练习及课后的展示:为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

11、,教师在新课讲授时可运用UMU进行课程预习,“问卷星”工具设计调查问卷,通过QQ、微信、晓黑板等方式组织学生填写问卷,通过快速分析在线收集的问卷结果,教师能有效了解学生学情,从而改进教学设计。单元复习课前,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如MindMap)提供结构化的思维支持框架,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形成知识结,清晰捕捉学生系统知识框架中存在的漏洞并进行针对性教学。7 .掌握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的途径和方法以及相关工具实现创造真实学习环境的能力。“跨学科学习”的本质是突破学科边界去思考的跨学科意识,同时也是一种深度学习方式,可以渗透和应用于所有课教师应努力将理解与探究取向的跨学科深度学习方式应用于自己所执

12、教的学科课程中,尝试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可以借助一些有启发性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从有情节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入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将语文、历史、德育、数学、生存技能等贯穿起来。也可以参考许多教育类网站上成熟的各年级跨学科项目资源,形成适合自己所教学生实际的跨学科选题,如太阳能应用、3D打印、乐高机器人套件等。掌握创造真实学习环境的策略和方法。可以基于项目学习,采取技术驱动策略,为学生创设真实学习情境和真实学习体验。例如,创建虚拟社区,把学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数据、校内外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学习经验和各领域专家联系起来,增加学生学习真实世界经验机会,提高应对挑战的能力

13、;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将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的现象等形象化,创设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如观察VR博物馆、虚拟实地考察),使学习更加真实,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利用技术驱动的实学习,如发行报纸、制作短片等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投入,加强自我导向的学习。六、研修形式“3+1研修模式”“3”指三种任务:自主学习任务、集中研讨任务、微能力研究任务“1”指每一个老师都应该利用一个微能力点开展一次校级公开课进行一次校本教研活动。七、研修安排(一)第一阶段(准备)1.专题会议传达精神:学校校级领导管理团队与教科室、信息中心,明确共同愿景。开全体教师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O部署启动会,达成学校、教研组

14、、教师个人全方位发展的共识2 .组建团队、统一思想:遴选教研组长、优秀教师、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及有强烈意愿参与项目的教师组成骨干培训团队。保证每个学科都有名骨干成员。3 .选择校级能力点:根据学校发展愿景,综合考量各学科教研组的特色发展需求,选定校级微能力点。4 .选取学科骨干教师先行培训,培养学科骨干教师,开发微能力案例。对骨干团队进行微能力课程的理论培训,交流研讨,明确学习内容及需要完成的任务。骨干团队研磨能力点考核规范,集团队力量,针对每一个校级微能力点完成考核参考范例。(二)第二阶段(实施)1 .分组全员培训:以教研组为单位学科骨干成员为培训导师,开展分组培训,目标:让每位教师明确校级微

15、能力点学习考核要求,并展示考核范例。教师个人依据教学中存在的难题、问题进行能力点的选择,教研组和教师个人做好研修规划。2 .全面启动微能力点选择:(按年龄分要求)3 0岁以上:至少一项能力点A可多选。45岁以上50岁以下(含45岁):至少选2个微能力点。4 5岁以下:至少选3个微能力点。学校收集教师选择的微能力,再根据市、区和学校的考核要求做微调,最后确定每位教师的3个微能力,教师可3X模式选择自己适合的能力点。3 .个人研修学习:全体教师根据选择的3个微能力点进行自主研修学习,完成学习研究任务。骨干团队成员承担本教研组的答疑解惑及考核任务。(三)第三阶段(应用展示)1.主题研讨:以教研组为单位,教研组长组织,开展微能力点实例应用研讨活动,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有所得,根据自己选择的微能力点的应用写一篇心得或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微视频。4 .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学习讲座。由息中心组织培训讲座,骨干团队成员参与指导。主要为教师们教授必备极简信息技术与课堂运用及希沃白板5,视频剪辑软件剪辑师,微课制作等。5 .案例设计交流:教师个人为主体进行案例研发,定期展示交流,骨干团队指导。6 .微能力点应用展示:每位教师选择自己的一个微能力点,设计一堂课,完成校级公开课并录制成优课。以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