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制度变迁在广东、浙江省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制度变迁在广东、浙江省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比较.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制度变迁在广东、浙江省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比较经济增长与制度的变迁有着紧密的联系。制度变迁,不仅是影响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因素,而且对社会效率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广东、浙江作为经济大省,其经济实力一直位于全国前列。因此,研究制度及制度变迁在两省经济中的作用并对这种作用加以比较,对深入认识两地的经济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制度变迁的相关理论及衡量指标在经济学中,不同的学派和学者的对“制度”下的定义有所不同。例如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康芒斯认为,制度就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新制度经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诺思则更侧重从于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制度的定义,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
2、的规则、服务程序和道德、伦理的行为规范。”而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解,制度分成经济制度和政治、法律、文化等制度。经济制度就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例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政治、法律、文化等制度即上层建筑。(一)制度变迁的含义、原因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制度的定义有多种多样,因此“制度变迁”的含义也各不相同。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是一个从制度均衡到不均衡,再到均衡的历史过程。VW.拉坦来将制度变迁分“为特定组织行为的改变、组织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变化和组织环境中支配行为的规则的改变”三方而。陆明祥学者在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的总括性分析一文中提出,制度变迁和创新,是指“
3、高收益低成本的制度代替低收入高成本的制度。”笔者认为制度变迁是指由于制度发生不均衡,人们自发或者在政府命令下使制度发生变化,并从不均衡逐渐转变到均衡的一个历史过程。制度变迁是制度均衡不能维持的情况下发生的,其原因主要有外在原因和内在原因两方面。内在原因包括制度本身的弊端和缺失,即制度内部存在的问题以及缺陷导致社会效率的低下和效益的不增甚至减退;制度新的变迁和创新会带来的收益,即新的制度或者制度的变化会带来“帕累托改进”使一部分人获得收益而不损害其它人的利益的资源重新配置。而外在的原因包括制度不能适应外在环境的变化,导致制度僵化,迫使制度必须作出调整。除此以外,外部原因还包括制度本土化过程,即制
4、度的引入和改进过程。由于引入的新制度不适合本国的经济发展,于是,引进的制度也需要趋向规范化、正式化的变迁。归根到底,任何经济制度存在的根本原因都是为了解决激励或者效率的问题。因此,制度变迁的原因是为了更好的产生激励效用、同时使社会更有效率和效益。宏观稳定是经济增长的前提因素,而制度改革对经济增长则具有不可忽视的持续性的影响。总体来说,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有以下两种作用。1.正面作用,即制度变迁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社会效益。新制度经济学学派认为,“制度最基本的功能是节约,即让一个或更多的经济人增进滋生的福利而不使其它人的福利减少、或让经济人造他们的预算约束下达到更高的目标水平。”新经济史学派的学者诺
5、思认为制度因素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激励个人的有效制度对促进经济的增长具有决定性作用。并且,诺思认为,制度变迁是“收益大于成本的理性行为,因此制度变迁一般会提高效率,促进经济的增长”。2.负作用。历史证明,制度改革不恰当,也会阻碍经济发展,甚至对给国家带来巨大影响。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就是当时采取了强制性制度变迁中的激进方式,即直接在体制变革和“休克疗法”,注定失败了。这不但给经济带来巨大创伤,而且国家社会的安定团结也受到相当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制度变迁是把“双刃剑”。同样的制度变革对不同国家或者地方而言效果可能是截然不同的。(一)宏观制度变迁的衡量指标从宏观制度来看,制度变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6、1 .产权制度多元化。产权制度多元化包括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和企业治理结构的组织形式的多元化。本文讨论的是前者。转型时期产权制度多元化在宏观上表现为经济成分的非国有化,用国有化率来反映。由于经济成分的非国有化主要表现在工业部门,因此非国有化率可以用工业总产值中非国有工业的总产值表示。公式如下:FGYH=非国有工业总产值/全部工业总产值非国有工业产值增长率=(当年非国有工业产值一上一年非国有工业产值)/当年非国有工业产值2 .经济运行市场化。市场化是指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而市场化程度的高低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因此,市场化进程是衡量经济体制改革的程度的重要指标。由于决定市场化的因素很多
7、,而且市场化程度的测算在经济学中也不统一,本文在分析市场化问题时主要参考的是傅允生的市场化进程与区域经济发展一文中的相关资料。3 .利益分配格局的演变。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利益的份额是以国家为本位的。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企业与个人的经济利益占总经济利益的份额则会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可以用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CZSR),反映经济利益分配格H的演变。公式如下:CZSR=国家财政收入/当年GDP4 .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也是衡量制度变迁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开放程度大小的变化,可以看出其经济的外向型程度。本文采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三方面内容的对外开放指数来
8、代表对外开放的程度。公式如下:DWKF=进出口总值GDP*0.4+对外资产负债总额GDP*O.3+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总额/GDP*0.3进出口贡献率=(出口额一进口额)/当年GDP二、广东、浙江两省制度因素比较与分析1994年,广东省国内生产总值4240.56亿元,到2003年为13625.87亿元,增长了68%,而浙江省则从2666.86亿元增长到9395亿元,增长了近71%。如此看来,近七年,两省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究竟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起了怎样的作用呢?笔者根据上述三个公式,对1994年至2003年十年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如表1、表2)表119942003年广东省经济制度变化的主成份
9、得分值及相关贡献率年份当年GDP(亿元)非国有化率(%)财政收入比重()对外开放度(%)非国有工业产值增长率R)财政收入贡献率(%)进出口贡献率率)19944240.5675.907.048.497.043.2519955381.7281.277.107.7522.127.103.2519966519.1483.267.356.8917.407.352.7319977315.5185.617.447.7518.067.442.3419987919.1288.078.097.2116.588.092.7119998464.3178.309.057.191.679.051.7720009662.2
10、381.079.427.5218.429.421.42200110647.7183.1610.907.1016.3210.901.35200211769.7385.7410.207.9618.5110.211.34200313625.8786.479.658.7622.259.651.63表219942003年浙江省经济制度变化的主成份得分值及相关贡献率年份当年GDP(亿元)非国有化率(%)财政收入比重(%)对外开放度(%)非国有工业产值增长率(%)财政收入贡献率(%)进出口贡献率(%)19942666.8683.913.5512.823.551.5719953524.7988.263.311
11、3.2432.993.311.5219964146.0689.253.3713.227.983.371.2619974638.2090.593.5813.6116.273.581.4019984987.5093.183.9713.0411.003.971.2219995364.8994.264.5813.848.154.581.3920006036.3492.955.6818.6118.065.681.8320016748.1593.447.4219.7417.487.421.9520027796.0091.497.2721.7714.437.272.1620039395.0091.437.5
12、226.4316.497.522.32资料来源:1994年2003年的当年GDP、财政收入和浙江工业资料根据有关年份中国经济年鉴整理、1994-2003年两省份对外贸易的资料根据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3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白皮书和2004年中国商务年鉴整理。(其中1994年、1998年广东省对外投资总额与1994年浙江省对外借款总额数据缺失,但不严重影响最终结果,因对应的对外开放度和进出口贡献率为近似值。)(一)从纵向(时间)上看,两省1994年至2003年的三大指标有以下几个特点1 .非国有化率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广东、浙江两省的非国有化率大概在8()%至90%之间浮动,两者都
13、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情况。这是因为,在“八五期间”,乡镇企业异军突出。例如1995年,浙江省乡镇企业成为农村经济乃至全省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占全省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5%,企业改革围绕搞好国有企业和大中型骨干企业,在推进企业制度创新和经营机制转换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在壮大公有经济的同时,鼓励个体、私营和外资经济。全省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经济、城乡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外资等其他经济类型的比重由1990年的41.7:55.5:2.8调整为25.7:55.6:18.7。而从1999年开始,国有企业开始脱困。广东省也是如此,2000年,广东省全年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利润237.29亿元,增长58
14、.3%,亏损企业亏损额35.94亿元,下降46.8%。因此,其非国有化率先上升,后来从1999年开始下降。从贡献率上看,广东和浙江两省的非国有工业产值对当年GDP的贡献率都出现此起彼伏的情况,广东的贡献率甚至出现负值,说明非国有工业产值对GDP的贡献并不稳定。2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比例正在缓慢上升。虽然在此期间,国家财政收入比重正在下降,但是广东省、浙江省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正在上升。其原因是: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浙两省的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而且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也是急速增长。1994年,浙江全省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5877.1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81.52元,到了2003年,两
15、者分别是13180元和4531元,实际分别比2002年增长11.9%和7.8%。2000年,广东省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7.23亿元,增长19.1%,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066.29亿元,增长了10.3%o而到了2003年,全省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都有所上升,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水平达到1313亿元,比2002年增长14.8%,各项税收也比2002年增长了7.5%。因此,随着两省居民收入的增加,其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也大幅度上升。除此以外,两省的财政收入对GDP的贡献率就是财政收入比重,因此,两省的财政收入对GDP的贡献率越来越大,对GDP增长的作用也日益增强。3 .对外开放度增强。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两省对外开放程度正在加大。1994年,浙江省积极有效地扩大外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