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研讨发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共绘养老生活新蓝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组研讨发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共绘养老生活新蓝图.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心组研讨发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共绘养老生活新蓝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同年,国家卫健委公布的系列数据中,2021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已达20.8%,并测算2035年左右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为此,应对好银发浪潮、让全体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政策导向需锚定社会的普遍需求推进城乡养老均衡化发展,迈上共同富裕健康新路。我国致力于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
2、建立在人口基数巨大的前提下,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其中自然涵盖老年群体及其家庭实现共同富裕。纵观全局,城乡养老支持仍存有差异化问题,需在养老设施、服务配套方面继续跟进,弥合城乡差异,补齐乡镇老年群体的养老短板,确保养老服务兜底政策扎实有效。就个体而言,核心小家庭模式致使家庭养老抗风险能力较弱,老人失能失智常由小康家庭承担“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经济风险。打开养老抚幼新局面,应对少子高龄化社会矛盾。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一老一小”民生问题,加强系统性的家庭养老支持服务,缓解青年群体的家庭养老压力,丰富老年群体的养老支持获得,将有利于实现子女与父母之间的资源置换,满足不同年龄层群体的现实需求。育儿压
3、力减负,有助于青年群体改变生育决策、提振生育意愿,而养老压力减轻则有助于老年群体提供家庭照料与育儿支持,共同打造和谐家庭温馨港湾。在老龄化与生育问题并存的当下,打好政策组合拳,共同探索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可行之路。焕发银发群体新貌,推动社会生产发展。如何应对社会生产力的缩减是老龄化社会必须攻克的关键问题。年华老去并非一定伴随生产性减弱,拥有丰富的生产性资源禀赋的老年群体完全可以释放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正面效应,冲减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健康而有文化涵养的老年群体同样有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追求,生产性老龄化为我国老年群体提供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将是缓解低生育率导致的社会生产力问题的关键密钥。顶层
4、设计需优化服务的功能布局贯彻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的精神,全社会应同向发力,推进国家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共同推动老龄事业发展,让全体老年人都能安度幸福晚年。加快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为养老全阶段提供安心保障。继续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置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总体框架中,逐步推进幸福晚年所需的必要医疗保障、稳固经济支持与养老资源均衡化。其一,完善老年群体福利补贴政策,提升公共服务经费个人标准,依据年龄梯度细化高龄津贴,保障老年群体应有、能有、享有医疗服务的能力。其二,加快推进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确保现处于起步阶段
5、的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稳步推行。注重发挥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功效,积极开展新型养老保险的宣传普及工作,回应养老消费群体关切问题,做好变更保单等政策相关配套服务。其三,为实现养老层面的共同富裕,缩小城乡养老差距,促进养老资源扩容与区域均衡布局,可依托区域邻近的城市群、都市圈,开展区域养老服务对接协作。确保养老服务供给同质同标,推动优质养老资源辐射至周边地区,打通农村养老“最后一公里”,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成。此外,各地还应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与补贴标准。持续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质量,优化失能孤寡老人养老服务。依据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要求,面向全体老年人提供基础性
6、、普适性、兜底性养老服务,区分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消费层级、不同活力状态的老年群体需求,并针对特殊需求老年群体制定“补丁服务”。其一,完善区域老年群体巡防关爱体系,通过摸排老年人自我照料能力与家庭照料禀赋,建立老年个体信息库,以便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优先服务保障对象,提早防控居家养老风险。其二,推动建立相关保险、福利、救助相衔接的长期照护保障服务,加快设定老年人能力评估等配套制度,合理划定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的补贴标准与失能老人的护理补贴覆盖范围。其三,依照民政部会同财政部颁布实施的2023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落实好针对特殊需要老年群体的上门服务和居家养老设施配备工作,打造居家社区
7、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同时,鼓励具有生产性资源禀赋且身心健康的老年群体参与“时间银行”等互助式养老项目,形成社区互助养老圈,满足老年人高质量原住养老的期望。其四,关注老年群体精神关爱服务供给,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着力培养老年群体适应数字化生活的能力,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积极推动终身教育服务平台升级,盘活老年教育课程资源,支持社区邻近大学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老年教育,办好“家门口”的老年大学。丰富老年群体精神慰藉,满足自我实现需求,做到银龄学习终身无围墙,让老人晚年生活有盼头、有奔头”。提高养老服务便利度可及度水平,助力适老化社会建设。形成老年友好型社会环境,首要是推动全
8、社会适老化观念的塑造,以更开放包容的境界迎接适老化转型。在此基础上,针对老年人困扰的居家养老需求、出行不便和办事困难等现实问题,加快推进相应的社会适老化改造。一方面,将居家、社区适老化改造列入国家推行基本服务均等化的工作内容,进一步优化日间照料、康复护理、文娱休闲、紧急救援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助老服务,加快构筑社区“15分钟智慧养老服务圈”,在老年人一般活动范围内尽可能提供便利化、可及化的“家门口”养老服务。此外,文化观念、服务理念等“软场域”的转换,居住和基础设施等“硬场域”的改造,都是迫在眉睫的议题。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与适老化改造,将适老化观念融于服务设计,使各项服务设施更贴近老年群体的实际
9、需求和操作能力,让老年人真正乐享养老服务产品,进而提升老年群体的社会参与度。为此,应鼓励多方力量参与,申报智慧养老项目,催生养老服务新业态。通过一定的政策倾斜,强化适老化科技创新力,将智能科技融于居家生活与市政建设,增强老年群体的自我照护与社会适应能力。最终形成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智能科技为平台、专业服务为支撑的老年友好社会环境。强化养老服务质量管理能力,实现适老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银发浪潮带来了巨大的养老服务市场化需求,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出现弥补了家庭式养老的短板,逐渐成为社会主流的养老方式。在全社会聚焦于基本养老服务供给的当下,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的服务质量监控是保障养老事业和
10、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养老产品与服务供给市场良莠不齐,个别养老服务新业态规范标准缺失,需及早落实等级分类管理、动态调整服务标准,确保养老服务有标可循、有标可依,为规范管理市场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养老服务供给质量评估制度建设,针对服务完成度、对象满意度等内容设计评价指标,畅通养老服务评估反馈渠道,全方位、多角度、精准化考察养老服务质量。强化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设立养老服务专业,评定专业技术资格,为行业队伍持续输送优质专业性人才。让全体老年人安度幸福晚年,既是千家万户牵挂的“家事”,更是国家发展密切相关的“国事”,应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与描绘高品质养老生活美好画卷相结合,共创老年友好型社会,共绘民生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