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双流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841332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双流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成都市双流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成都市双流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成都市双流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成都市双流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成都市双流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成都市双流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成都市双流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成都市双流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双流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成都市双流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的要求,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统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我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三农”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为目标,以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着眼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政策引导小农户广泛接受农业生产托管、机械化烘干等社会化服务,努力培育多元化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主体,集中

2、连片地推进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绿色高效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着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发展,实现承接主体从关键环节向全程社会化服务转变,实现小规模经营向大规模整建制服务转变,实现服务组织的零散性兼业化经营向专业化职业化经营管理转变、实现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二)基本原则1 .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强化政府统筹资源配置、提供政策保障作用,着力培育、支持、引导服务主体发展,强化行业管理,规范服务行为,优化市场环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集聚,推动服务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

3、2 .资源共享,开放协同。坚持用共享的理念、创新的机制、信息化的手段,在更大范围整合存量资源、盘活各类要素,实现共享利用、效率提升。坚持公益性服务与社会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性服务与综合性服务相协调,推动各类服务主体通过联合合作、组织重构和模式创新等方式,促进功能互补、协同发展。3 .创新驱动,试点先行。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创新,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同农业社会化服务深度融合,鼓励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推广运用。推动生产关系、经营体系变革,着力破除制约农业生产资源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调动生产、服务积极性。坚持先试点再推广,以点带面、渐次推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可复制、

4、可推广的经验,并进一步转化成制度性成果和政策性安排。(三)主要目标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体系完整、覆盖全程、运转高效、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我区规范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10家以上,其中本土化率达到70%,单一主体服务5000亩以上面积的达到3家以上;农业信息服务覆盖率达到90%,其中家庭农场、合作社、种养大户实现全覆盖,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综合服务率达到80%;粮油、水果、蔬菜、水产等全流程、全要素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全程托管服务面积逐年增加,农业节本增效成果明显。同时,着眼农业产业布局,促进就地就近转移劳动力、合理分工,推动农业从单一生产向综合服务转型,力争打造区

5、域有较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加快培育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二、重点任务(一)构建网络化服务体系1 .设立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设在位于黄水镇杨公社区的农事综合服务中心。通过公开遴选方式,引入专业机构(优先选择农业社会化服务资源丰富、服务和协调能力强、有专职运营团队,具备一定数量的农机设备、示范试验基地、培训场地的服务主体)实体化运营,提供平台搭建、组织培育、培训指导、市场开拓、供需对接、过程监管等公益性综合运营服务。2 .设立镇(街道)农业社会化服务站(点)。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和各镇(街道)资源禀赋,设立镇(街道)农业社会化服务站(点)9个,服务站(点)设在

6、各镇(街道)承担三农工作的科室。由各镇(街道)配备专门力量,统筹当地服务资源,协调各村(社区)服务需求,指导培训村(社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协办员,配合农业技术使用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相关项目实施,结合当地市场需求实际制定和提供综合性服务解决方案。3 .确定村(社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协办员(1)人选范围。遴选或推荐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村组干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农民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领办的服务组织和基层供销社等负责人,以及其他具有相应能力人员。优先选择农事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强、个人信用记录良好的个人。(2)主要职责。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政策宣传,组织动员农户参与;收集整合农户需求,反馈服务效果;农业社会

7、化服务事务市场联络或代办;协助服务纠纷解决、相关项目实施等。(3)遴选方式。由区镇村三级遴选择优确定,实行动态管理。4 .构建服务体系运行机制构建“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镇(街道)农业社会化服务站(点)+村(社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协办员”三级服务体系自上而下隶属管理的组织构架和运行管理模式。结合工作实际,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设置兼职人员2名,镇(街道)农业社会化服务站(点)配备专(兼)职人员至少1人,村(社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协办员每个村(社区)至少配备1人,负责服务体系日常运转,保障三级服务体系有序运行。运转经费建议由区财政资金给予支持。(二)完善信息化服务平台5 .推进服务资源信息化。结合智慧

8、蓉城农业农村城运分中心建设,按照“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渠道共用”的原则,全面整合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服务内容、服务模式、服务标准等服务信息,以及物质装备、品种资源、农资供给、人才资源等其他各类涉农信息,建立开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大数据库,实现服务资源在线共享。6 .实现服务对接信息化。建立网上“服务超市”,实现网上接单、在线洽谈、云上签约。链接乡村振兴研究、省农科院、国家成都农科中心等专家技术资源,设立网上“庄稼医院”,开通在线“专家门诊”,提供在线咨询和远程诊疗服务。实现与电子商务平台对接,拓宽流通渠道,促进产销融合。7 .探索服务管理信息化。建立服务合同线上签订和服务效果线上评价机制,实时采

9、集作业面积、人数、时间等数据,实现服务活动在线反馈,强化履约平台监管。强化信息服务平台对农产品市场行情、农业科技成果、农业技术培训、涉农扶持政策等农业信息的甄别筛选和发布。(三)培育多元化服务主体8 .培育区域性本土化服务组织。以村(社区)为基本单元,立足区域特色和自身需求,依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整合农业经营主体及基层技术服务力量,协同组建以劳务为主导的日常生产性服务组织,夯实社会化服务基础力量。9 .组建行业性专业化服务组织。紧扣产业发展难点、堵点,统筹优化布局,组建覆盖主要粮食作物和特色优势产业的专业服务组织,系统开展耕、种、防、收、烘、储、销等方面社会化服务。10 .打造集约性联合化服务

10、组织。创新利益联结方式和服务组织形式,引导各类服务主体以资金、技术、服务等要素为纽带,组建服务联合社、服务联盟等新型组织,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化联合体,推行多要素聚合、多产业融合、多环节培育的融合发展模式,打造一批服务能力强、服务范围广、市场化运营的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龙头组织。(四)拓展多样化服务领域11 .延伸服务链条。鼓励支持服务主体从耕作、植保等单环节的技术性服务,向收储、销售、金融等综合性全程服务发展,形成覆盖全领域、全过程、全要素、全产业链的综合服务能力。12 .创新服务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托管、包产包销、生产订单等服务模式,有效满足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大力推

11、行农资+服务”“科技+服务”“互联网+服务”等方式,推动农资门店、农业企业、高等院校、农业科研院所、互联网平台等各类涉农组织向农业服务业延伸。13 .培育服务产业。着力打造一批服务能力强、服务范围广、市场化运营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龙头组织,为现代农业战略性大产业,努力打造农业发展新赛道和新的增长点。(五)打造规范化服务市场14 .实行平台准入。建立服务主体名录库,严格服务组织资质审查、服务项目评审、发布信息审核,确保专业权威、真实可靠,引导市场生态良性发展。15 .实行标准管理。坚持“服务有协议、内容有标准、质量有保证”的服务原则,以推进服务标准化建设为目标,围绕“实效、费用、评价,等内容,探索

12、制定符合新区产业特点的行业标准,推行标准服务合同、操作规范标准、服务质量标准和服务指导价格,保护双方权益,防止欺诈、垄断和纠纷。16 .实行考评监督。建立服务主体名录库进退出管理标准和信用管理体系,实行服务合同监管、服务过程指导和服务效果评估,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定期评选示范服务组织,实行推荐主体分级排序,激发市场活力。探索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行业协会、行业联盟,充分发挥其自律规范的功能。(六)强化系统化服务保障17 .推动形成需求旺盛的服务市场。探索”服务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小农户”模式,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实现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有效对接。18 .全力做好能力提升的要素保障。积极争

13、取省市项目、资金,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依托国有平台公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引入社会资金和专业运营机构,补齐冷链、仓储、烘干、物流、加工等设施短板。19 .加大对服务组织的政策支持。完善相关扶持政策,采取直接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定向委托等方式,鼓励服务主体加强农业生产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服务能力建设,着力解决农户生产中初始投入大、技术难度高、短期效益不明显,以及单个农户不愿做、做不了或效果差等问题。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鼓励做大做优做强,对取得突出成绩、作出突出贡献的,要及时评选表彰,并在项目实施、评先评级、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三、进度安排(一)2023年9月底,

14、出台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并报市农业农村局备案;(二)2023年9月底,完成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设立;(三)2023年10月底,镇(街道)农业社会化服务站(点)设立任务和村(社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协办员确定(工作完成80%);(四)2023年11月底,全面完成镇(街道)农业社会化服务站(点)设立任务和村(社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协办员确定工作;(五)2023年12月底,我区三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有序运行。四、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之一,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区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区农业农村局分

15、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区农业农村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专班,负责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改革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二)健全工作机制建立相关部门、平台公司、农科院校、各镇(街道)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及时总结报送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三)推进试点示范围绕政策创设、主体培育、行业管理、项目实施等方面,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打造一批示范基地,培育一批示范主体,形成一批示范模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及时总结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按照可学习、能复制、易推广的要求,选树一批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样本,以点带面、示范推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