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非遗校本化”“1+3”模式研究——以“民间剪纸”为例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学校“非遗校本化”“1+3”模式研究——以“民间剪纸”为例 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乡村学校“非遗校本化”“1+3”模式研究以民间剪纸为例摘要:剪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其产生和流传与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的传统节日风俗有着十分密切关系,其创作题材、创作思路及创作内容无不紧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对现实生活的赞美与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本文以乡村学校为基地,以“非遗校本化研究为主要内容,围绕一个主题三个阶段,即1+3开发模式探讨在乡村学校中如何实现非遗校本化研修。旨在在乡村学校美育课程中利用非遗文化资源,不断的融入学生生活元素与地方文化元素,让剪纸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寻求民间剪纸文化与校园文化、地方文化的深度融合。促进乡村美育的发展,有效提高乡村学生美术基本素
2、养、树立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关键词:非遗校本化,“1+3模式,民间剪纸,深度融合引言:随着国家三级课程的发展与影响,关于“非遗校本化的研究与实践在我国各地区学校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让我国诸多优秀的“非遗文化在学校课程中发光发热,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笔者通过多地区非遗校本化研修模式结合本人多年在乡村学校开展“剪纸课程的实践经验,总结出非遗校本化”1+3研修模式。一、非遗校本化1+3模式基本论述1.模式基本结构所谓“1+3模式,其中“1指的是“一个主题;3指的是非遗课程校本化的三个阶段,即“传承、融合”与“弘扬2.1+3模式的基本论述1+3模式中1指的是一个明确的非遗校本化的主题,包括研修方向
3、和目标。3指的是非遗校本化的三个阶段。即传承、融合与弘扬,三者之间有着明确的呈递关系。传承指非遗资源、非遗文化、非遗技艺、内容、形式等基础内容,它是整个模式的基础,也是非遗传承的基础。在非遗校本化研修的实践经验中,告诉我们若是单纯的将非遗技艺、文化平行迁移到学校教学之中是很难取得成功的,会在多方面表现与现代学校教学格格不入的一面,很难到达学校开发课程的需求。就如同当地非遗文化的发展形式一样,它必须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融入时代发展之中,才能有足够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所以,在学生掌握了通过一定的基础技能学习之后,课程的开发方向就需要向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融合上发展了。故,非遗校本化研修的第二阶段就是以“
4、融合为关键词展开了。这里的融合指的是多方面的,因人而异,因学校而异,因地方文化而异。要实现“非遗与学校校本课程的深度融合,其本质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寻求与学生兴趣、需求相匹配的要素进行有机融合,其次再转向校园文化的融入上发展,最后向地方的、区域的文化融入发展,形成地方文化特色的课程。1+3模式中,最后一个阶段是弘扬,在结构图中解释为“课程与时代背景的结合。实际上,在整个校本化模式中,创新贯彻着整个模式,这一点,在融合阶段表现的尤为明显。而到了第三阶段之中的弘扬,实则是将非遗技艺与现代生活、时代背景的有机的融合,是一种更为广泛的、更有深度的融合形式。它最终体现在学生获取
5、“非遗技艺之后对于技艺与个人情感融合的再创造,也是学生运用非遗技艺对校园文化、社会文化等形式的再创造,或者说是学生能够结合“非遗课程的学习能够表达个人的创意实践,从而构建非遗文化与时代背景的再生成,最终实现运用非遗技艺与时代精神的深度融合,达到更有深度的教育目的与意义。二、非遗校本化”1+3模式的实例一一民间剪纸1 .民间剪纸校本化1+3模式主题的确立剪纸文化在我们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广阔的中华大地上民间剪纸的技艺与样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笔者所在的地区并没有具有特色及一定影响力的民间剪纸。为此,民间剪纸校本化的研修之中以弘扬和传承民间剪纸文化的研修在我所处的乡村学校是行不通的。为此,为了能够汲取我
6、国优秀的民间技艺的养分结合地方文化、校园文化与学生生活实际,丰富校园美育课程内容,在实际的课程开发中,确立了“探究地方文化与剪纸技艺的深度融合的主题方向。剪纸与当地文化的融合,指的是在剪纸课程校本化过程中以传统民间剪纸技艺中的剪、刻的教学内容为基础,逐渐过渡到学生生活、校园文化、地方文化的题材创作之中,最终形成以“剪纸技艺为基础,以创意实践为导向、以地方文化、时代精神为创作题材的剪纸校本化方式。从而,通过剪纸的方式提升学生民间剪纸技艺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地方文化的认知,从而树立地方文化的自信。当然,剪纸与当地文化融合的教学是循序渐进的,是建立在对剪纸技艺的文化理解基础之上的与现代剪纸、创
7、意剪纸息息相关的。其主要特征是剪纸的内容与表达的文化内涵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引导学生对于剪纸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对生活环境与地方文化的认同的教学。2 .民间剪纸校本化1+3模式的三个阶段3 )剪纸课程的传承教学部分(剪纸课程的基础教学部分指的是以传统剪纸技艺的教学为主要教学内容,构成赏析、评述、实践为主要教学环节的基础教学单元。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传统剪纸的技艺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于剪纸文化及民间美术与人民大众生活之间的认识,增强文化理解,树立文化自信。(2)剪纸与学生生活融合的教学剪纸与学生生活融合的教学指的是学生掌握一定的剪纸技艺之后,在剪纸的内容与创作之上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
8、展开教学。这部分的教学可以由简到难、由浅入深的探究式的教学。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校园环境、建筑、植物等等,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入手。对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线描的绘制与加工来设计剪纸的纹样,再通过实践的操作进行剪刻,最终形成剪纸成品。在剪纸与学生生活融合的单元教学中,运用民间剪纸的技艺表达的方式,结合校园、家乡及生活多个方面的维度展开融合与创意实践的教学活动。如开展美化校园环境的教学活动,以环境为创作主题,以剪纸技艺为媒介,通过观察、绘制线描稿图、剪纸加工等实践过程,结合自身情感与传统剪纸中的寓意文化进行教学。通过类似融合形式的教学方式达到剪纸课程的实践意义与教育意义。(3)剪纸弘扬部分的教学剪
9、纸的弘扬部分教学是依托于州寸代精神”开展的。什么是时代精神?如,在开展本阶段的教学中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开展探究式剪纸的学习单元。近些年的剪纸教学中,以“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为指导,开展剪纸与德育主题单元教学的研究。当然,剪纸课程的弘扬部分是丰富多彩,结合“时代精神的弘扬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机的促进剪纸与学校教育教学相融合,能够多维度的扩大非遗课程的教育价值。三、结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立德树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非遗课程进校园是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10、对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责任感,树立文化自信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让非遗进校园,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生课程体系,也势在必行。1+3,非遗校本化模式是“非遗进校园的有效研修方式,为非遗进校园提供一个思路。当然,学校在实施“非遗进校园的教育理念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的传统和优势,逐步形成独有的教育思想、培养目标以及学校文化、环境、设施等多方面综合的办学风格和特征,逐步形成办学特色。参考文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Z.2017教育部,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Z.教社科(2014)3号彭朝风.构建民间剪纸艺术教育课程的框架体系J.美与时代(中),2016(10).刘洋.初探剪纸校本课程促进“非遗进校园特色教育发展的意义EB.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二).2020赵峰.传承剪纸艺术培育美德少年一一山东省宁阳实验中学剪纸艺术教育发展侧记JL基础教育参考,2016(23):60-61.张元柳.如何在学校开展民间剪纸J福建教育,2018(18):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