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力的培养方法及注意力的教学意蕴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注力的培养方法及注意力的教学意蕴 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专注力的培养方法及注意力的教学意蕴摘要: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影响学生专注力有内在和外在的原因。加强对注意力问题的研究,掌握注意活动的规律性,通过家校合作,使用训练学生专注力的一些方法,有策略地训练学生的专注力,并持之以恒,可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关键词:专注力,注意力,评价,引导,坚持引言:小学阶段,学生的专注力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绩的差异很大程度取决于专注力的不同。本文剖析了影响学生专注力的一些因素,基于这些因素,提出一些培养学生良好专注力的训练方法。了解注意力的规律性,不仅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基于注意的内在规律改善教育教育实
2、践,而且有助于教师与学生找到更适合自身的注意状态,进而形成一种适合自身的教学和生活方式。要将这些培养学生专注力的行为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以达到良好效果。一、什么是专注力?专注力是一个汉语词汇,又称注意力,指一个人专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动时的心理状态。人的注意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注意力缺陷,常常是许多学习较差的学生的共同特点。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是打开我们心灵的门户,而且是唯一的门户。门开得越大,我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涣散了或无法集中,心灵的门户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正因为如此,法国生物学家乔
3、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在正常情况下,注意力使我们的心理活动朝向某一事物,有选择地接受某些信息,而抑制其它活动和其它信息,并集中全部的心理能量用于所指向的事物。因而,良好的注意力会提高我们工作与学习的效率。注意力障碍,主要表现为无法将心理活动指向某一具体事物,或无法将全部精力集中到这一事物上来,同时无法抑制对无关事物的注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复杂,许多较严重的心理障碍都可以引起注意力障碍。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帮助教师更好地基于注意的内在规律改善教学教育实践,而且有助于教师与学生找到更适合自身的注意状态,进而形成一种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二、加强课堂中注意问题的研究,掌
4、握注意活动的规律性我们在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总是在感知着、思考着、记忆着、想象着或体验着某些事物。注意力是智力行为的本质特征之一,提高学习时的注意力,对于维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经调查发现,小学生注意力较为分散,主要原因在于睡眠不足和疲劳等内在身体因素,以及小学生容易被外界环境的刺激吸引注意力,课堂上老师枯燥保守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感到学习无趣等诸多外部原因。就外部原因来说,又涉及外源性注意力(课堂趣味和外界刺激)和内源性注意力(学生本身的兴趣爱好)。基于此,我们发现。只有内部原因与外部条件完美契合,注意力才能良好地集中。1.设计适度的课堂认知负荷量,确保学生注意力处于最佳状态课堂中
5、学生注意力问题更值得关注,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堂中前15分钟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如何集中和保持专注力,如何随不同学科的变换转移注意的对象,如何在各学科学习中分配自己有限的注意力资源,如何提升和优化专注力的品质,如何善待注意力匮乏后的的整理,都需要人们给与关注。从教学的视角看,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问题首先设计教学中的认知负荷设计问题。认知负荷是表示学习者处理具体任务时加载认知系统上的负荷多为结构,它包括内部认知负荷、外部认知负荷和关联认知负荷等不同类型。为了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外部认知负荷,增加关联认知负荷,并且使总的认知负荷量不仅处于学习者个体能承受的范围,而且最好位于
6、学生注意力的专区。在实践中,认知负荷的设计则具体表现为课堂容量的确定问题,亦即安排一堂课的容量时应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国家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及时代需要制定出的课程标准,而是作为知识承受者与能力形成者的学习主体。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注意问题的整体性,忌零碎性问题,同时注意好问题难度,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要有适度的思维负荷量,也即洛克定律设置目标的原则“跳一跳,够得着。课堂中的学生学习注意力问题还涉及教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恰当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以提高学习的效率,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摆脱过度疲劳的泥潭去享受各科学习间、学习和生活间的平衡,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注意力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等一系
7、列问题。事实上,人的大脑,并不是真正每次都同时关注几件事情,当真正面对多重任务是,人们需要在一个短暂的停顿后从一项任务向另一项任务转移。为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通过认真分析找出恰当的刺激方式,使注意力集中而不是过渡兴奋或刺激不足,并注意在兴奋和平静之间进行选择,教师还需要学会识别和管理学生的学习状态,明察学生的学习情绪和体态语言,帮助学生对他们的学习环境进行某种控制,促进从某种不适宜、与任务关涉不大的心理或认知活动,向更适宜、与学习任务更相关的身体、创造和反思活动的转移。2.关注教学中师生注意力的变化,实现课堂教与学活动的和谐共振科学的学习心理学研究起源于I9世纪后期德国心理
8、学家艾宾浩斯关于机械记忆的研究。一个多世纪以来,各家各派的学习研究都涉及学习的心理过程和有效学习的条件,例如:桑代克的“试误说强调学习是一个不断试误最后偶然取得成功的过程;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一个顿悟过程;布鲁纳强调学习的发现过程,奥苏泊尔则强调学习的接受过程,但是都未涉及动作技能和学生的情感、价值观领域。事实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有效学习的条件极其复杂。历史上的学习理论在一定的范围内都有其合理性,但也有其局限性,因而课程实施需要与课程目标分类相匹配的学习理论的而制成。同样的道理,不同的学生学习过程安排、具体学习方式及注意力随时间变化的模式,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师教学安排、具体教学方式以及注
9、意力随时间变化的模式来匹配。离开了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单讲教师的教学好与不好,都缺乏实际的意义。具体到学生的注意力这一问题,也存在学生的学习曲线与教师的教学曲线之间的有效匹配问题。总体上来说,开始上课及快下课时时多数学生注意力的两个高峰期,但却是大部分教师教学专注力较低的时候。教师如果没有善用学生注意力的高峰期。教学之间没有达到有效匹配,结果颇为可惜。而课上到一半时间则是大部分教师讲课最起劲、最精彩的时候,但却是大多数学生注意力最为涣散的时候,可能导致教师讲的很辛苦,学生却却没有听进去的无效教学。由此可能衍生两个问题:第一,当大多数学生处于注意力的高峰期,教师该如何善用这两段黄金时间使学生
10、掌握课程的精华与要旨?第二,当大多数学生注意力下滑,教师该如何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继续投入该课程,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在准备教学内容时,加以关注。三、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升专注力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数学学科教学实践中,我们确立了“注意写、“注意听等教学原则。注意写可以适用于口算计算环节,既要求计算速度,又要求准确性,每天课前3分钟,准备几道计算题,写完,立刻集体订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做题时的专注力。在讲授新课这一环节主要运用注意听训练,教师采用一步一反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注意倾听老师讲的话和别的同学发言。教师每讲完一个关键知识点,或重要的总结性语言,都要问:老师刚才讲了什么?要求学生复述,
11、我们将其概括性知识点复述和概括性复述。所有同学都要在心里复述老师刚刚所讲,长期坚持,学生们就能形成上课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听课习惯。具体总结为以下几种方法:1.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教师在备课时,注意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地切换进入学习状态。授课时也要注意老师语言的抑扬顿挫,音调忽高忽低,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2 .少灌输,多引导在授课时不能因为想节省时间,就压缩学生说的时间,主要靠老师教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启发性,给学生预留思维的空间,多请学生发言,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合作学习。多用引导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去探求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
12、思维。只有进行了深入思考,才能更好地对接下来学习的内容集中注意力。学生变成了学习真正的主人,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更好地专注于学习。3 .关注全体老师在授课时要注意观察全体学生的听课状态,看他们是否走神。尽量不要中断正在讲授的内容以破坏全体学生的听课的节奏,因小失大。可以用眼神提醒或者轻轻走到他旁边敲敲桌子,或者请这位同学重复刚刚老师的授课内容。让学生在上课时时刻谨记,必须全神贯注听课,入耳入心,不听课是记不住的。4 .认真倾听老师尽量不要在学生回答中途打断学生的回答,让学生集中思想表述自己的想法。尽量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评价,以提醒全体学生注意听讲同伴的回答。5 .保持上课的连贯性实验表明,越是
13、纪律好的班级,全体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长,越是纪律混乱的班级,因为学生做小动作,老师经常中断讲课整顿纪律,越会对全体学生的注意力造成不良影响。在上课过程中,如果有学生开小差或做小动作,不要中断讲课当众批评从而破坏了全体学生正在认真听讲的注意力,改用其他方式私下提醒。6 .全员参与针对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实行全员参与的教学原则,让学生每节课都参与进来,不给学生思想放松的机会。老师按照一定顺序提问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每个人都有任务。尽量减少让学生举手发言,这种提问方式抓住一个,丢了一片,加剧班级两级分化。7 .生生交流授课的重难点可以在全班得到共识后,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或同
14、桌之间相互说。交流之后老师再提问,提问的内容可以是:你同桌刚才说了什么?这种方式更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注重交流的效率,避免无效交流。长期低质量低效率的交流,让学生丧失交流的兴趣,从而无法集中注意力。8 .穷追不舍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或者答不上时,教师决不能轻易放弃,而是要在启发提示之后,请学生重说,直到答对为止。让学生意识到,思想开小差没学会知识,是不能轻易过关的。9 .游戏激励阶段性学习任务完成之后,教师要适当让学生放松,安排一些游戏,让学生充分体会专注学习之后成功的快乐,有张有弛,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用成功体验法来激励学生,让学生知道只要在规定时间内专注学习了,老师会给予学生一定
15、放松的时间,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10 .不重复不要延续传统教学不厌其烦地教授和讲解,不停地重复。长此以往,学生会形成一定的依赖心理,认为重要的知识点老师会反复讲。老师无论是讲解知识或提出要求,都只讲一遍,让学生注意捕捉着唯一的一次,对实在没有学会的学生进行私下个别辅导。11 .巧设竞赛学生只有在教师的统一指令下,与群体同步行动,才能保持专注力。所以,我们在安排一些自主学习活动,以一些竞赛的形式开展,学生更能保持高效的专注力。12 .模拟家庭作业保持专注力作业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要在家庭中完成,学生如不能集中注意力高效率地完成,作业错漏百出,效率低下,墨迹拖拉。那么,怎
16、样能让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呢?利用练习课时间模拟家庭作业,主要训练学生写作业的质量和效率。依据教育心理学的意志自觉行动“小目标效应,实行“作业大闯关”训练法。我们设计了作业闯关图标,让学生写作业时完成一道题,就在闯关卡的阶梯上画一个,产生了一定的成就感,再奔向下一个目标,最后全部完成任务。教师批改时,如果学生做对了,就在学生的V上写个A0这样的方法,使原本较多的作业较难完成的任务进行了分解,使学生摆脱没有目标、没有兴趣,为了应付而完成作业的疲惫的学习状态。小目标效应之所以能够产生这样的教学效果,原因就在于把较大量的目标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形象化的小目标,逐一完成目标,使学生随时都有一种达成目标后的成就感,并产生完成下一个目标的欲望,小目标的叠加成就了大目标。四、家长如何配合1 .持续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家长除了日常检查学生作业外,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