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现代中国 第11单元 第28讲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825654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部分 现代中国 第11单元 第28讲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三部分 现代中国 第11单元 第28讲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三部分 现代中国 第11单元 第28讲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三部分 现代中国 第11单元 第28讲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三部分 现代中国 第11单元 第28讲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第三部分 现代中国 第11单元 第28讲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第三部分 现代中国 第11单元 第28讲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部分 现代中国 第11单元 第28讲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部分 现代中国 第11单元 第28讲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单元中国近现代史选择性必修部分第28讲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主题概览】晚清以来的近代中国,改科举教育为学堂教育,改科举选官为学堂选官,并在民国时期尝试建立公务员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制度,并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建立与推行公务员制度。梳理归纳必备知识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1 .科举制度变化(1)戊戌变法变革科举制: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2)清末新政废除科举制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1905年,光绪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立停科举之奏,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科举制度被

2、废除。2 .选官制度改革(1)学堂选官制度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者进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2)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三等,分别赐予进士、举人出身,再分配相应官职。【思维点拨】科举制度被废止的原因(1)根本原因:科举制不能满足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2)经济上:随着社会的进步,科举制已经不适应经济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政治上:清朝末期统治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科举制已失去了为封建王朝服务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的统治

3、。(4)文化上:西方文化的传入,使得民主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呼唤改革。I重点探究A材料大学分科毕业,最优等作为进士出身,分别用翰林院庶吉士、各部主事;大学选科,比照分科大学降等给奖。大学预备科及各省高等学堂毕业,最优等作为举人,以内阁中书、知州用;优等、中等均作为举人,以中书科中书、部司务、知县用。优级示范毕业,最优等、优等、中等均作为举人,分别以国子监博士、助教、学正用。摘编自张之洞奏定各学堂奖励章程在中国传统政治形态中,“士”处于政治社会权力架构的中心地位,而科举制是其制度化的保障。清末科举制的废除促使皇权国家趋于解体,同时也开启了“士”向“知识分子”的社会转化进程。伴随着这个过程,

4、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在政治社会结构中的中心地位不断边缘化,从而使清末边缘化知识分子兴起,而参与“革命”表达了这一集团重新寻求政治社会“中心”位置的努力。摘编自邵宇试论科举制的废止与清末知识分子的边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选官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其作用。试答: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依据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内容(1)在官员选拔方面,应以考试制度为主,也就是在“”的框架之中,国家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2)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影响(I)进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2)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2.北

5、洋政府时期方式概况考试(1)确立:1913年初,颁布等法案,是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2)内容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文官考试由政事堂铮叙局负责甄别(1)含义: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2)评价:是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用意在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确立: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1933年颁布况(2)依据: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3)内容公务员的选任由考试院负

6、责,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铢叙,方得任用。1929年,颁布,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对一般在职人员,采用甄别审查措施。评价积极:制度规定严格;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局限:实施过程中漏洞百出,无法禁绝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的现象。【思维点拨】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文官考试的相似性(1)都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立文官考试制度,均制定了数量众多的法规、条例。(2)都对考试人员的资格进行了规定。(3)都采取了留任旧官吏与通过新式考试任用相结合的方法。(4)在执行过程中都有许多名不副实的地方。I重点探究A材料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包括考选制度和铃叙(旧时一种叙官制度,按资历或劳绩核定官职的授予或升

7、迁)制度两大部分,由考试院具体负责管理公务员的考试、任用和钱叙(审查考核)。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党长官,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与党无深切关系,特非所宜,突出党性”。摘编自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二辑)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试答: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1 .干部制度(1)改革开放以前含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国家干部人事管理体制、原则、机构,以及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监督、交流、培训等内容原则中国共产党管理干部措施新中国成立后,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由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后来,建立了在中共中央

8、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2)改革开放以后措施: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离休、退休、培训、工资、回避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中共十八大以来,干部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严格依法依规办事。原则:管理干部。意义:逐步实现了干部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现代化;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在干部的廉政建设方面取得很大成绩。I概念阐释党管干部原则在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的指导下,吸取革命战争年代根据地的干部管理经验和借鉴苏联的管理方式而形成的。在整个干部管理体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贯彻始终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党管干部。2 .公务员制度(1

9、)建立过程初步建立:1993年,开始推行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2)主要内容: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以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的办法。影响考试录用的规模和范围在不断扩大。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为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图现历史】干部和公务员比较同国家公职人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工作异定性干部是身份的特指,比较的对象是工人、农民等;公务员是一种职业岗位,比较的对象是国家公职人员中的其他岗位(如教师、医生等),甚至是其他社会职业岗位编制公务员一定是行政编制;干部不一定是行政编制,也可以是其他编制(如事业编制

10、)待遇公务员的工资福利由国家财政全额负担;干部不一定由国家财政全额拨款(如国企中的干部有可能是本单位自己负担)范畴公务员一定是干部,干部不一定是公务员Il精准读背1 .晚清选官制度改革的特点、影响及启示特点历程曲折反复。先后经历了初步尝试、废旧立新、新式选官制度的发展三个阶段。体制逐步完善。在改革进程中,科举选官制度被彻底废止,学堂选官制度、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成为新式选官制度的主要形式。制度新旧杂陈。由于晚清统治者守旧与变革思想的矛盾冲突,封建儒家思想的长期沉淀,以及上层建筑转型的固有特性,传统选官制度的某些形式依然延续,创新与保守并存。影响积极性:推动了晚清官制改革,促进了社会思潮的涌动,

11、为社会发展积累了人才,推动了学堂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局限性:存在着急功近利,新旧杂陈,权限不清,职责不明等问题,变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3)启示:选官制度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要求;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必须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基本要求;必须立足于国家和民族富强的终极目标。2 .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制度的特点(1)建立了比较严密的管理机构。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考试院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拥有考试权和钱叙权,负责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和管理。(2)颁布了比较完整的法律法规。为了健全公务员考试和管理机构,有效地实现对公务员的考试和管理,使之

12、成为制度,国民政府先后制定和颁布了多个有关公务员制度的法律和法规。(3)任职资格有比较明确的规定。国民政府对公务员的任职资格界定明确,但对公务员的概念及其范围的规定则比较模糊。(4)具有较强的党派性和政治性。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在公务员的任用资格、考试、管理上,具有显著的党派性和政治性,所有公务员均要忠诚党国,公务员成了国民党把持政权的工具。3 .民国时期文官制度的特点1.1906年,清政府进行官制改革,宣称认同三权分立等原则。改革以前,各重要部门大臣都是满、汉各半,改革以后,11个部的13名大臣、尚书中,满族占了7人、蒙古族1人、汉族只有5人。晚清的官制改革()A.是实行预备立宪的核心B

13、.动摇了晚清的统治基础C.导致其统治日趋孤立D.以西方民主思想为指导2. (2019全国卷11)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3. 1953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一九五三至一九五四年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将全体共产党员干部分别编入高级、中级、初级学习组,业余学习马列主义政治理论,并对学习内容、时间、方法、要求等作了具体规定。1954年,中共中央又制定了党员干部离职到党校轮训的计划。这些做法旨在()A.加强党内意识形态建设B.注重加强党群关系建设C.开展群众思想政治教育D.确立马列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4. 1953年,中央为解决干部问题规定了统一调配、重点配备、大胆提拔的原则。至1957年,统一分配的范围从大专毕业生到中专、技校毕业生,到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和工人。全行业公私合营时,对原私营企业的职工也采取包下来的方针。由此形成的“铁饭碗”劳动体制()A.提高地方和企业积极性B.有利于巩固新中国政权C.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要D.为工业化培养大量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