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精卫填海》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精卫填海》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精卫填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帝、日等5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少”的读音,会写“溺”等5个生字。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结合阅读和生活经验,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故事中神奇的想象和精卫坚韧执着的个性。4 .结合插图和注释,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能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教学过程:板块一:联系已知,激趣导入L导语:最近我们读了许多神话故事,请看图片猜故事的题目。(出示图片: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盘古开天地、女娟造人、女婿补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这里的许多故事都出自山海经这本奇书,书里记录了山川河流的地理知识,还有九头鸟、九尾狐、马头人身的山神等神魔鬼怪,是
2、保存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最多、最原始的古籍,也是鲁迅小时候最爱读的一本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精卫填海。5 .请看图片猜一猜,或了解的同学讲一讲,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设计意图:本文为本单元唯一一篇文言文,是最原汁原味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虽然只有两句,但既包含了起因、经过和结果,体现出故事的完整性,又有大量留白,供读者驰骋想象。而神话故事的神奇性是其文体特点之一,要在本单元一以贯之,并借此继续激发课外阅读整本书的动力。)板块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1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1)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同桌互读,推荐范读,重点指导“少、溺、理”的读音。2 .
3、读好停顿。(1)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学生仔细听读,做好停顿标记。(2)根据标记,反复练习读好课文。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理于/东海。3 .反复朗读,练习背诵。(1)师生、男女生、同桌间反复交换朗读两个句子,以同节奏的游戏方式练习朗读。(2)填空式背诵:炎帝之少女,名曰o女娃游于,故,常衔,以理于O(3)看插图背诵。(设计意图:学习文言文的第一要义是读,读正确,读流利,还要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读出句读。学生虽有学习文言文的经验,但仍需要教师的示范和引领,并以有趣的方式反复多读成诵。)板块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学生自主选择识记生字方法,以组为单位自学后交
4、流。2.书写指导,记忆字形。日与“日”相比较,字形与发音时的嘴形相关,前者比后者要稍扁一些;“溺”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衔”在书写时各部分要匀称。板块四:理解内容,初知故事1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参考注释,尝试自主理解文意。(1)默读课文,学生自主梳理句意,同桌互评完善。(2)同桌互相讲一讲课文的意思。2.全班交流,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1)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生活经验,理解“炎帝”“少女”的意思。特别要了解“少女”古今异义,在今天指年轻的未婚女性,而文中指小女儿。女娃是炎帝最小的女儿。(2)那么按古义来说,我们今天在座的女生,只有在家里是小女儿才能这样称呼。那谁能用这样的
5、句式来介绍一下自己或自己的小妹妹呢:之少女,名曰O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理于东海。(1)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溺”“故”“理”的意思。结合上下文理解“而”是“就,因此”的意思;“为”是“化作、变成了”的意思;“以”是“用来”的意思。(2) “之”在古文中有很多种意思。在这篇文章中,两个“之”都相当于现在我们今天的“的”。(3) “日”在本文的意思是“叫作”,还有个常用意思是“说”。比如“子曰”“先生日”等等。(4) “女娃游于东海”有同学译成“女娃在东海里游玩这在古文里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叫作“倒装”,在翻译时要注意调整表达顺序。(设计意图:文言文的学习要有趣味性
6、,就要与学生的生活建立联系,才能避免僵化。这里通过仿说句子,很好地理解了“少女”一词的古今异义。疏通理解文义的同时,也为后面的发挥想象讲故事奠定了基础。)板块五:讲好故事,理解神奇1,借助插图,把故事讲清楚(1)认真看注释,加上理解自己的话讲一讲精卫填海的故事。(2)同桌互相讲一讲、评一评:是否讲清楚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展开想象,把故事讲生动。(1)本文是一篇神话故事,你从哪里体会到它的神奇?提示:溺水后的女娃,竟然可以化为精卫鸟,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精卫鸟衔树枝和小石块想要填平东海,以微小来挑战巨大,同样充满神奇。(2)认识精卫的象征意义。随着这个神话故事的代代流传,精卫早已成为一个
7、有着非凡勇气和执着精神的英雄象征。我们一起读一读清代顾炎武的诗作精卫: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3)展开想象,让故事生动曲折。过渡:精练的文言文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个神话故事讲得更具体、更生动呢?(板书:想象)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在觉得故事交代不清楚处标上问号,提出问题,再据此展开想象。预设:“炎帝之少女,名日女娃。”女娃是炎帝最小的女儿,她是怎样个人跑去东海游玩的呢?“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女娃为什么会溺水,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故为精卫”,女娃死后怎么化身
8、为精卫的?联系盘古化身万物、顽石化身孙悟空、哪吒借莲藕重生时的神奇场面,来想象女娃化身精卫时会有哪些声音、色彩、形状上的神奇变化。精卫长什么样呢?看插图,那是画家的想象;读文言文,看最初时人们的想象:”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摘自山海经北山经)“堂街西门之木以便于东海。”精卫是怎样填海的,大海如何反应,它们之间会有哪些对话?如嘲讽与坚决;冷漠与愤怒。精卫到底填了多长时间,最后会怎样?请结合你阅读过的神话故事,加个结尾。可以结合盘古开天地女婿补天中的时间和结尾,依照神话故事的逻辑进行补充。(4)按照起因、经过和结果,加入丰富的想象,把故事讲生动,讲精彩。比一比,哪一组讲得更神奇,还可以演一演。3.作业安排:依据课文和同学们讲的故事,自己创作神话故事精卫填海。(设计意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把握主要内容,感受神奇想象和人物形象,并写一个想象故事。这篇文言文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可以迁移运用抓住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阅读方法,更可以利用留白发挥想象,以将故事讲生动、讲曲折的方式,在运用中深刻体悟何谓神奇想象、何谓精卫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