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实施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一、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依据。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建学校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是学校新一轮发展的基本思路。我校地处农村地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及家庭教育环境不容乐观,要创出自己的特色更是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大自然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城市小学所没有的素材:树叶、庄稼、小河、簇膝而谈的人群、袅袅升起的炊烟,都是我们农村特有的题材。因而我们把XX定为校本课程的题目,让学生用画笔,用树叶,用相机把心目中那个美丽、富饶、纯真的乡村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既满足了校本课程的需要,又解决了学校资源短缺的问题,还弥补了农村小学美育教育的不足。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依据国家、区教育局指导性文件和学校的育人
2、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发展需要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突出本校课程特色,经学校校本课程组织机构集体审议,初步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1、通过该课程的研究,落实一种民主、开放、沟通、合作的新的校本课程理念,使每个年级、相关教研组和参与教师都有权利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在与实施情景的互动中不断创新、改进、修正、完善校本课程系列内容,促进农村学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校本课程乃至整个课程体系的发展。2、结合学校地处农村、教师多出于农村、学生几乎全为农村的实际,结合农村学校、农村社会文化传统、办学理念与特色自下而上地结合学校课程开发实践,引导教师出谋划策,提供知识和经验,发挥个人与集体的智慧、远见,共同创
3、建新课程改革试验背景下农村学校九年一贯、中小学一体的校本课程体系和发展远景,把教师、家长和学生作为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主体,推动农村社会、农村学校、农村文化的建设,使学校真正成为农村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甚至政治文明的新人,积淀学校的文化底蕴,蓄积学校的发展潜力,开发特色教育和优质教育,进而实现相关理论形成的目标。3、站在教学科研的高度,倡行科研兴校的理念,在实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注重本地本校以及本校教师和学生等课程资源,减轻学校、学生、家长的负担,灵活多样地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做到统一性与灵活性、多样性与特色性的整合,增强学校的创造性,增强教师对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和结果的主人翁意识,在
4、各个阶段的开发和实施中,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从而为整个课程体系的发展提供经验,为农村相类学校校本课程的发展乃至整个课程体系的发展提供经验,促进校与校的交流和共同提高,为农村学校开发、实施校本课程提供实际的借鉴。4、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研究,即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和规律的探索,针对校本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素质,使学校所有开发的校本课程得以顺利实施和发展,为学校整个课程体系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动力,在教师中树立课程教学创新、整合的思想,为保证课程试验向纵深发展提供策略,为切实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作出探索
5、。5、开展校本课教研,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营造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的氛围,并请专家、上级教研部门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加强校本课程学习知识的系统性和质量。提升校本课程系列课题研究的水平、层次和绩效。丰富校本课程系列,构建校本课教学模式,引导教师在实施中对校本课程根据本校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内容、课程种类的适当调整,以适应教学实际的需要,始终保持校本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1、以学生为本。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课程开发之前,学校、教师应充分调查学生所
6、需与所求,学生最希望知道的、但又普遍缺乏的知识,往往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好素材。只有切合学生需求的课程,才能得到学生足够的关心和重视,也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这样,校本课程也成了很好的德育素材.,成为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倘若不经调研,学校自行开发“唯师是从”的校本课程,很容易导致脱离学生实际,这样的课程,不仅不能承担起教育的功能,还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2、以实践为本。理论性强,实践性差,是现行中小学课程面临的普遍问题,这多少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多数学生是在“无趣”中学习的。校本课程,作为国家级课程的有益补充,如果也是这样一幅模样,效果可想而知。应该说,校本课程是最
7、容易开出新意的课程,因而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实践性。让学生有足够实践的机会,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调研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实践为本,还体现在,教师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实践性的课程资源,如校内的图书馆资源,校外的田野,村庄工厂等社会资源。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博物馆、工厂、社区去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自己。3、以实际为本。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层次,注定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一刀切,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本校的实际,学生的实际。找准这些实际,就是校本课程的最佳切入点。以我校为例,地处偏远农村,有着广阔的田野,漂亮的村庄,渔塘,工厂,
8、通过带领学生实地调查,寻找美的元素,让学生更加真切地去感受家乡、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寻找了很多的资料,充实了课程的内容,这样,学生也成了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四、校本课程的内容建设。结合本校实际,课程门类主要是艺术门类,安排有农村为题材的,绘画及手抄报设计课,剪纸课,树叶帖画课,摄影课四大课型。其中一、二年级以绘画为主,用画笔描绘他们心中的家乡;三至六年级分为手抄报设计,树叶贴画,和摄影,让学生不但能用笔也能自己搜集素材,去发现美创造美,摄影受到条件限制,要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需要家长共同开创。五、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第1、2周)主要任务是启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好思想、人员、
9、组织、教学的准备工作:A、制订方案、健全制度;B、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C、教务处发放校本课程申请表和参考选题;D、教师确定校本课程选题,申请表交教务处;E、教务处选配校本课程教师;F、教师挖掘教材资源,选择或编写教材。2、实施阶段(20XX年9月第三周起20xx年12月)A、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B、统计学生选课情况,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C、教务处确定校本课程的形式,开课设节:D、教师制订学期计划,上交教务处检查;E、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F、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研讨教材教学策略,提高教师
10、对教材的驾驭能力;G、定期检查、记录、测试,反馈实验情况,对出现问题进行调查与诊断;H、教师按学期对教材内容、教材的使用、学生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评价。3、总结阶段(20XX年1月)A、教师整理好讲义和全部实验材料;B、教师写出校本课程分析报告,进行反思性评价;C、教务处发放学生问卷,对教师进行评价。六、管理与评价1、组织管理。组长:何广贵(校长),副组长:范跃鹏(教导主任)、杨利春(德育主任)、周玉华(教研组长)、武晓艳(教研组长),成员:各班班主任。2、制度管理。(一)、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A、校本课程开发应该按照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途径和程序进行。B、在开发前要进行前期调研工作,调查
11、学校师生的课程开发趋向,调查主要采用问卷、采访等方式进行。C、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由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拟订校本课程总体开发方案。D、教师编写校本课程文本应该向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提交新的校本课程门类申报方案,并制定校本课程纲要,再进行课程文本的编写。E、成立校本课程评审委员会,对校本课程文本进行审议。讨论确定该门类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及时对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方法进行探究,对课程内容,教学时间和方法等进行调整。F、校本课程各门类任课教师应该具备与该课程相关的专业素质,在自主推荐与学校统筹安排结合的基础上产生,分工到人,责任到位。力求课程实施顺利进行,确保校本课程的质量与数量。(二)、校本
12、课程备课管理制度A、每学期第一周进行学校校本课教学例会,由担任校本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上交教务处。B、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完成编写活动设计、课堂教学、课后小结等。(1)、活动设计中要确立活动目标,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制定活动方式,突出学生活动。(2)、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发展动手动脑及合作能力。(3)、担任校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每月集中进行一次集体备课。(三)、校本课课堂教学管理制度A、校教学部门负责学校校本课堂教学管理和评价工作。B、教学中要积极动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利用学校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C、教师应认真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按照课
13、表上课。D、教师在校本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多元化的校本课程评价。E、成立校本课教研组,确定教研组长,由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F、每学期定期开展校本教研组活动,交流讨论校本课经验。G、如课堂教学需在校外进行,教师必须事先上报学校并负责学生活动中的安全。H、将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法交流活动,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四)、校本课程的评价制度A、校本课程课堂评价参照河西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实施。B、任校本课的教师要认真做好校本课评价工作,对学生参与校本课的学习情况做出适当的并能体现课程特点的评价,结合学生自评、师评一同进行,并定期将评价情况反馈给学生和家长。C、校本课程实施小组成员每月要对任教校本课的教师活动设计方案,校本课等进行综合评价,与月常规评比挂钩。D、校本课程实施小组定期对评价方案进行研究,探讨,结合教学实际、学生实际不断修定完善评价方案。E、每学年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将组织有关人员对已有校本课程进行积效评估,对校本课程文本进行修订、完善,使之成为正式教材